《人生沉思实录》25


145.【苗实:说真话的意义】真理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首先需要肥沃的土壤,而这个肥沃的土壤,就是各种真话形成的探讨的良性氛围。也就是说,在良性的探讨氛围下,各种真话得以产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了这个肥沃的土壤以后,真理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本质上讲,说真话可以打破一言堂,从而更科学更民主。真是科学,真是民主,就不能搞一言堂。如果报刊媒体网络是一言堂,那么就无法形成对权力的有效约束和监督,必然腐败泛滥,民不聊生。为什么说真话被打压,就是有人想继续搞一言堂,逃脱老百姓对权力的有效约束和监督。说真话的人,都是富有良知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们关注群众疾苦和冷暖,与天下苍生是一条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而乐而乐,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所以,大家要理解支持公共知识分子,共同去争取属于劳苦大众的权利,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有两点提一下,我只是学者,不是导师,不是大师。希望大家不要做我的粉丝,而是做我的读者就已经很好了。如果实在想做粉丝,那就做我的老师们的粉丝。外五王(即纳什,科斯,马克思,哈耶克,萨缪尔森)是大师;内十圣(即刘国光,董辅礽,厉以宁,吴敬琏,魏杰,樊纲,刘伟,钟朋荣,白永秀,林毅夫)是导师。他们才有资格,让你们成为粉丝。再一个,我崇尚精神至上,对于物质,暂时缺,譬如,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存钱,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不放弃努力,乐观进取,待到真正发展以后,自然会得到满足。如果最终满足不了,也没有关系,努力的过程,最重要,这就是人生的至高价值。

146.【苗实:机会是学出来的】马云说,投资大脑是最智慧的投资。我苗实认为,创造经济条件,让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是最伟大的投资。毕竟,他的孩子通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把投资在自己身上极为有限的物质财富,转化成了价值连城的精神财富。当然,这个精神财富就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不仅仅属于本国有益于本民族,而且属于世界有益于世界其他民族。奥巴马说,学习的钱一定要花,我一个黑人能在美国白人世界站住脚,能有今天完全靠学习高人的智慧,学习不能决定你的起点,但一定决定你的终点。我苗实认为,学习,可以登高望远。十年学习,你的视野和事业可以达到全市;二十年学习,你的视野和事业可以达到全国;三十年学习,你的视野和事业就可以达到全世界。王健林说,富贵险中求,机会是闯出来的,什么叫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两条标准,一是创新或者叫敢闯敢试,二是坚持精神,凡是成功的企业家或者卓越的企业家都接近神经病。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这个故事,相信我能做成,失败五次十次,甚至更多次也不怕,接着再干,一个人没有这种坚持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太圆滑或者太容易放弃,是不会成功的。我苗实认为,机会是学出来的。而且,作为学者,都经历过无数次学习的失败。或者说,都经历过几次大的学习失败。但是,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怕失败,并且从中积累经验和吸取教训,继续学习,一而再,再而三,在不同阶段,以滴水穿石的毅力,以永不放弃的坚韧,不断向成功冲刺。最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有了建树,有了成就,有了前途。
147.【苗实:不为自己求安乐】《华严经》云,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这是本焕长老的座右铭,也是我苗实自己推崇备至并加以积极践行的。本焕长老是这样理解的,他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现在不但得了人身,而且还能亲闻佛法,常依三宝,所以我们都是很有福德善根的,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而得人身者就如掌上土”,所以人身很难得很难得,就像大海里捞针一样,就这么艰难。可是失去人身就太容易太容易了,就像大海汪洋。既然我们得了人身,又闻到了佛法,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发大心——发大菩提心。我们要学菩萨学佛成大菩萨成圆满佛,不要学罗汉做自了汉。我们要有“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慈精神和大悲愿力,就一定能成佛,这是佛说的。释迦牟尼佛就在经上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我们现在还发心不够,修行也不够,还没有真正做到“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实际行动。所以,我们就还没有成菩萨成佛。这不能怪任何人,只能说我们还没有发大心,或者说发心还不够呀。现在我们的福报太大了,所以造业也就越深了。如果再不当下发大心,发恒常心,恐怕我们真的很难了道呀。我们不但要发心做事,度众生,而且也不能忘了自己的修行呀。修行是自己的,功德也是自己的,谁也抢不去。也就是说“公修的公得,婆修的婆得,不修的就没的得”,所以修行越多,你就越加觉得清净,越加觉得安宁,这个可不像钞票,挣得越多,烦恼越多,心也越慌,越加不会清净。当然,钞票多,能拿出来为众生做功德,这才是好样的。记住一定要有“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愿心和行动,我们才不枉费人身呀。我苗实认为,成人第一难得,成才第二难得,有了这两个难得,就要更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做奉献。如果只为自己求安乐,不为众生得离苦,至少是相当狭隘的。尽管并没有什么过错。这样的话,就是常人,做不了英雄大丈夫,成不了菩萨佛。也就是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参与,本质上就是无私的奉献,国家进步了,民族复兴了,人民幸福了,你就是英雄大丈夫。当然,也可以成菩萨成佛。有人说,我就愿意做常人,完全可以,这是自主抉择和个人权利,也挺好的。《佛说四十二章经》上有,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什么意思呢,这里是用譬喻说明了修道人应勤修戒定慧三无漏学,要一心精进学道,这就像一个人带有无始劫种种虚妄的习气,或者一切的惑——见惑思惑尘沙惑,这些就譬如万人。若你能受持净戒,这就譬如你披上了铠甲,戴上了盔甲,然后你再能坚持其心,就没有怯弱,这就是一种戒力的精进。你能精进勇猛,不会半途而退,这就是定力。有定力就不会半路退回,不怕前面种种的境界,不怕前面有很多的敌人和你作战。不怕,就不会战死,这就是慧的力量。戒定慧这三种力量,能破灭如众魔般的无始虚妄习气和种种毛病,能破除众魔,就可以证得道果,这就是作战得胜,凯旋归来。我苗实认为,成人,需要修戒定慧,成才,需要修戒定慧。只有动真心思下苦功夫,才能真正做到戒定慧,才能成人成才。当然,成才还需要学习研究其他学问,譬如物理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等等。佛又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148.【苗实:我的学术特色】从1996年进入大学并开始接触学术,中间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到2015年的今天,不长不短,已经快二十年了。1996年到2005年是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思想波动相当大,经历了痛苦转型,即从物理学到经济学的转型。2005年到2009年是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思想已经坚定,把经济学作为事业前进的方向,甚至到了没有经济学就没有未来的地步。2009年到现在是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在多年积淀的基础上,集中进行了大量创作。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关于中国经济的分析,二是关于社会人生的分析。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虽然长期以学院派为师,但是我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所以我走的是民间派的路子。本质上讲,不属于学院派那种雅,而属于民间派这种俗。要说我的学术特色,有四点值得注意。第一点,独立立场;第二点,综合思维;第三点,求真务实;第四点,怀疑批判。何谓独立立场,用陈寅恪先生的话讲,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用我的话讲,就是与权力保持距离,与资本保持距离,与媒体保持距离,与群众保持距离,与权威保持距离,以及与我见保持距离。何谓综合思维,就是直觉思维与抽象思维并用,既源于物理学又超越了物理学,既源于国学又超越了国学,既源于经济学又超越了经济学,所以,我的思维里糅合了物理学国学与经济学,既不是单纯物理学那样,也不是单纯国学那样,更不是单纯经济学那样。毕竟,自己接受过物理学国学与经济学三大知识背景的科学训练。何谓求真务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高扬理论的旗帜,一方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不是单纯为了理论而理论,不是单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毕竟,自己有理论研究者的功底,又有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形而上则真,可上达天听,形而下则实,可下接地气。何谓怀疑批判,怀疑也罢,批判也罢,是科学发达的利器,是民主进步的桥梁,可以怀疑理论,批判理论
,可以怀疑权威,批判权威,可以怀疑制度,批判制度,可以怀疑政策,批判政策。说白了,怀疑批判,就是说真话,打破一言堂。当然,怀疑批判,也应当具有理性开放包容的气质。对于做学问,我认为有“五个突出”,其一理论素养要突出,其二调查研究要突出,其三实事求是要突出,其四与时俱进要突出,其五坚持真理要突出。作为独立经济学家,应该至始至终践行“八个需要”,需要更原始尽量不重复,需要更野性尽量不温顺,需要更朴素尽量不雕饰,需要更独立尽量不附和,需要更扎实尽量不浮华,需要更精悍尽量不冗长,需要更严谨尽量不马虎,需要更创新尽量不踏步。
149.【苗实:经济学家不是神】搞经济预测的人,都是过于狂妄了,自以为对经济了如指掌,其实远非如此。本质上讲,国民经济包罗万象,错综复杂,不要说一个经济学家,就是一个研究机构,于此也是无能为力。更进一步讲,经济学家是经济方面的医疗专家,不管你造诣多么高深,首先就是要有足够的谦逊,承认对经济的理解和认识极为有限。要知道,优秀的经济学教科书或经典著作都是经济学界几百年积淀的知识结晶,而它对经济的理解和认识本身就不是怎么深刻,甚至存在某些浅薄之处。在这个知识基础的支撑之下,再加上个人独特的观察研究,如此成长起来的经济学家就不是怎么渊博和坚实,甚至就是相当无知和脆弱的。说白了,任何理论或模型,就是再修补,再精致,再完美,到头来,都是充满问题,千疮百孔。经济学家预测的工具是什么,就是理论或模型,而它是科学抽象的产物,必然挂一漏万,只是选择性地对经济现象的某一侧面进行了照射。可以说,它勉勉强强用来理解和认识经济还可以,但预测就难了。所以说,一个经济学家,就是再伟大,他还是有一点经济学专业知识的人,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即便整个经济学界,也首先要谦逊,承认知识极为有限,甚至无知。在经济学领域,各式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有许多千奇百怪,暂时根本就没办法解决,甚至某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释或解决。资深专家纪小龙先生坦诚,作为医生,我给自己只能打20分。为什么,有三分之一的病,医生无能为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医学只解决三分之一的病,而这三分之一的病,我也不可能解决那么多,我能打20分就很不错了。做医生这么多年,我有一种感慨,医生永远是无奈的,因为他每天都面临着失败。
150.【苗实:其实我并不孤独】据网上有关记载,第一个追梦人,东汉名士兼儒学大家法真(100年-188年),字高卿,号玄德先生,扶风郡郿县(今陕西眉县)人,清心寡欲,隐然自守,不好功名,不接触俗世中事,是东汉末年南郡太守法雄之子,也是三国时代蜀汉集团谋士法正的祖父。《后汉书·逸民列传·法真》是这样记载的,法真字高卿,扶风郿人,南郡太守雄之子也,好学而无常家,博通内外图典,为关西大儒,弟子自远方至者,陈留范冉等数百人,性恬静寡欲,不交人间事。太守请见之,真乃幅巾诣谒。太守曰,昔鲁哀公虽为不肖,而仲尼称臣,太守虚薄,欲以功曹相屈,光赞本朝,何如?真曰,以明府见待有礼,故敢自同宾末,若欲吏之,真将在北山之北,南山之南矣。太守戄然,不敢复言。辟公府,举贤良,皆不就。同郡田弱荐真曰,处士法真,体兼四业,学穷典奥,幽居恬泊,乐以忘忧,将蹈老氏之高踪,不为玄纁屈也。臣愿圣朝就加衮职,必能唱《清庙》之歌,致来仪之凤矣。会顺帝西巡,弱又荐之,帝虚心欲致,前后四征。真曰,吾既不能遁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隐绝,终不降屈。友人郭正称之曰,法真名可得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乃共刊石颂之,号曰玄德先生,年八十九,中平五年,以寿终。据郑州范强微博介绍,第二个追梦人,张友正乃北宋宰相张士逊之子,标准官二代却终身不愿做官,也从不过问家事,常年躲在小阁楼里练习书法,卖掉别墅,全部用来买纸习书,有段时间专门搬到染坊附近居住,为的是不必花钱可以在待染的素绢上练字。三十年临池不辍,遂有大成。宋神宗赞其草书为本朝第一,米芾则评其楷书如宫女插花,别有韵致。据孙雅彬博客撰文,第三个追梦人,唐朝的书法家怀素,和张友正一样少年时代胸怀书法梦。《怀素别传》称他家里生活贫困,只能在墙上瓦上练字,怀素想明白了自身条件,家境不宽裕,没钱没房,如果说一定要有的话,那就是一腔热情,条件贫瘠至此,胜算无几。老怀仍旧曲径通幽一般找到办法,他投身佛门,和躲进小楼差不多,既找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又解决了基本的饮食起居等生活问题,然后一门心思地苦练书法,练起字来同样有缺纸的问题。为此,他专门找荒地种上芭蕉树,摘取树叶铺在桌子上当纸,后来又做了一块漆盘一块漆板,写了擦擦了写,日复一日竟将盘板写穿,凭着滴水石穿的精神,终成一代杰出书法家。据白老先生曾经评论,第四个追梦人,在这个急功近利,以物质享受为主的特殊年代里,有一位把精神生活视为高于一切的奇人,他就是“学者苗实”,奇就奇在了,他好不容易从宝鸡农村到城市上大学,却在大学毕业时放弃了体制内就业,成了经济学研究的个体户。在大学的专业是物理学,却放弃自己的专业自学经济学,为了自己认定的理想,追求经济学真理,创新经济学与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爱情家庭工作社会组织,甚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可以不要身份证不要手机电话。在自己设定的目标下,他可以不顾一切地去奋斗,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中。尽管这种奋斗可能是毫无意义与毫无收获的,他尽管一无所有,身处关中农村,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但研究的却是两个顶层设计,经济理论的顶层设计与中国经济改革的顶层设计。他提出了“新三元悖论”.“大小经济学”和“新痛苦指数”等三大经济学理论创见,同时在设想着中国人的未来幸福生活,规划着中国的改革与转型,一直在写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文章,评论着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这些中国顶级经济学家的观点,筹划着他的中国经济改革转型研究院,即国家转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