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术界科学家们要为转基因科学技术辩护?


 

为什么学术界科学家们要为转基因科学技术辩护?    

作者: Panda

2015-09-14 15:03

转自基因农业网

原标题:科学家跟公司接触没有错!因为这些产业脱胎于基础研究



    基因农业网(Panda)编译:新兴科学和技术都是先在他们的实验室中萌芽,然后才发展到工业应用领域中开花结果。公共机构的科学家们还努力促成了史无前例的法规监管体系,是引导技术安全地走向市场的中流砥柱。一直以来,他们直面各种虚假传言。
    
95,《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标题为邮件为证:转基因之争,学术界已被食品行业收买的文章,作者为埃里克·利普顿Eric Lipton。文章诱导性暗示近来各大公司对科学界施以不当影响。也许,只有追溯到这些邮件出现之前的那段历史,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科学家坚持在为转基因作物进行科普和辩护。
    整个基因工程领域是从基础科学实验室中诞生的,比如1972年左右斯坦福的保罗· 伯格Paul Berg实验室。随着基因工程这一新兴科学逐渐成型,伯格及其同事于1975年组织了一场洛马会议;会议中,出于自我约束和监管的理念,各位科学家相互约定了一套基于预防原则的非常严格而保守的研究指南。由此奠定了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的基调。
    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的其他一些科学家开始鼓起勇气尝试将基因工程应用于作物育种领域。80年代,第一批自主创业的生物技术公司成立,其员工和科学顾问大都来自于这些学术研究实验室。比如,抗草甘膦的性状(最终以抗农达为商标名变成了商业化产品)起初并不是什么大公司的构想,而是源自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名博士后的创意,他在加入创业公司Calgene时选择抗草甘膦性状作为自己的启动项目。(注: 1996-1997年孟山都完成了对Calgene公司的收购,同时获得对抗草甘膦性状的所有权)
    同样,Bt抗虫性状最初也是一名刚从学术界进入创业公司Agrigenetics的博士后的启动项目。学术界还在植物转基因方法的开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基因枪转化法(由康奈尔大学开发)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华盛顿大学的Mary Dell Chilton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术界的科学家们还积极参与到关于如何适度监管新型作物的持续对话中,以期最大限度地从这些新型作物中获益而避免对环境或人类和动物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是一场公开的对话,参与者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利益相关群体,但由于大部分对话发生在前因特网时代,现在正逐渐被淡忘。学术界科学家们今天为转基因这项科学技术辩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意识到当今三位一体的法规监管框架曾是那个时代空前绝后的创举,早在第一个转基因产品商业化之前就适时确立了。(注:指美国三大法规机构联邦食品与药品监督局FDA、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
    对来自于科学界、行业内、法规监管机构以及食品公司的科学家们而言,他们努力的共同目标就是确保这一监管体系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过去20多年的安全追踪记录表明,他们做到了。

作者:Steven Savage.

原文:
http://www.forbes.com/sites/stevensavage/2015/09/08/why-do-some-academic-scientists-stand-up-for-gmo-crops/
 来源:基因农业网

http://www.agrogene.cn/info-27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