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新疆设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接替区的建议
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安全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生产面临资源约束和需求上升的新挑战,需进一步加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在人地矛盾、粮食消费需求增加、世界粮食大国积极发展生物燃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粮食生产面临巨大压力。建议:将新疆设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接替区。
新疆拥有近331万公顷耕地,1000多万公顷可垦荒地。中国沙漠总面积约71 .29万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西北、北方9个省区。其中新疆沙漠面积43.04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沙漠面积近60%。 在中国的十大沙漠中,新疆占了3个,它们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为33.67万平方公里(占第一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88万平方公里(占第二位)、库姆塔格沙漠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占第九位)。 除上述三大沙漠外,还有一些面积较小的沙漠分布于新疆各地 。
中国的盐碱土面积约为33万hm2。在如何利用盐碱土的问题上,曾走过弯路,生态环境为此付出了代价。利用不同荒漠类型上耦合系统。这需要新的理念、需要科学的荒漠区划、需要新的技术路线。在内陆盆地极度干旱盐渍土区成立塔里木经济圈则成为必要,这将构成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所属物种支撑和维系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及其进步过程中所体现的物质量和价值量的和谐统一。
世界上的盐碱土面积约为44.8亿hm2。中国盐碱土的面积为约33万hm2。主要分布在七个大区:(1)内陆盆地极度干旱盐渍土区;(2)内陆盆地干旱盐渍土区;(3)宁蒙高原干旱盐渍土区;(4)东北平原半干旱半湿润盐渍土区;(5)黄淮海平原半干旱半湿润盐渍土区;(6)滨海盐渍土区;(7)西藏高原高寒和干旱盐渍土区。相对集中,面积较大而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则是第一大区,而该区正是塔里木盆地[1]。
2007年8月13日至8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新疆进行了全面的工作考察,在喀什地区召开的基层党员、劳模和少数民族代表座谈会上,温总理庄重的宣布:“中央高度重视包括喀什在内的南疆地区发展,把它放在整个新疆发展的突出位置。”
塔里木盆地在中国的经济运行中,其地位将愈来愈显得重要。其原因为:(1)它是中国21世纪的能源战略接替区;(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其支撑点在西部地区,西部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在新疆,而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南疆—即塔里木盆地。(3)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接替区,它的自然区位,它的自然资源,已证实了它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塔里木经济圈的形成已成为必要。
塔里木盆地是盐碱地相对集中的区域,麦盖提、巴楚、岳普湖、伽师、坷坪等县的土壤次生盐渍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90%以上。如何利用盐碱土?如何利用盐碱水?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已超越了自然科学而融入了社会科学的范畴。它是政治问题;它是经济问题;它亦是社会问题。它与“稳定”这个就新疆而言压倒一切的攻治任务息息相关。在盐碱土的问题上,中国曾走过弯路,生态环境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环境是活的,环境是有生命的。这应该成为人类今天的理念。在人类发展史上,人类总是以地球主宰的身份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人类总是要求其他物种为人类服务,人类与其他物种总是处在不平等状态。人类与其它物种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人类与非生命物质的联系亦是千丝万缕的,没有必要去人为地割裂这种联系,其他物种、非生命物质已为人类服务了数千万年,人类是否到了反哺的时候?[2]”
盐碱土(水)综合利用是需要改变现有理念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人民曾轰轰烈烈地搞过盐碱土的治理。这种轰轰烈烈的功过已有诸多先生评说。笔者只是想说:人类植根于自然之中,人类身体的每一个器官,无一不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界需要得到人类的尊重,而人类亦没有理由不尊重自然界。自然界给了人类诸多盐碱地上的宝贵财富,只是因为人类的浅薄,尚不知道如何利用罢了。
就农区而言,稳定现有面积,努力提高单位面积内的产量和质量,不再开垦荒漠来作为新的农田,不再使用淡水资源来做那些得不偿失的洗盐、压碱、而把人类的智慧、财力、物力用在盐碱地表现有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上,将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利用“海稻86”重塑新疆盐碱地生态系统是一件功在千秋,利在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
以2000万公顷抛荒地及盐碱地的面积为计算起点,以每公顷1500公斤稻谷计算,则每年可为我国提供稻谷600亿斤。约占我国2014年粮食总产12142亿斤的5%。
区域规划
自然区划是自然地理学的重大理论之一,是制定和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科学基础,自然区划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自己的原则与方法。
区划原则是区划制定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为区划的核心问题,确定合理而实用的区划原则是任何一个自然地理区划成功的关键所在。
五条基本原则,
1、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原则
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
3、发生学原则、
4、相对一致性原则、
5、以及地域共轭原则。
这五项基本原则并非彼此独立、相互排斥,而是互为补充。
可资参考的具体方案 :
1、
⑴区内自然环境结构的相对一致性和区间自然环境结构的差异性;
⑵在一定等级区内流域的相对完整性和比较密切的生态关联性;
⑶尽可能保持乡(镇)地域的完整性。
2、
⑴农业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综合影响和灾害程度的相对一致性。
⑵防治农业自然灾害的难易程度和对策措施的相对一致性。
⑶集中连片性与保持县级行政界线的完整性。
3、
⑴相对一致性原则
相对一致性原则要求在划分区域单位时,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相对的一致性,而且不同等级的区域单位各有其一致性的标准。即每一个等级系统的区域划分,按其区域内部本身存在的,如热量、地貌或其他某一因子的特征具有的一致性进行划分。
⑵区域共轭性原则
每个具体的区划单位都要求是一个连续的地域单位,不能存在独立于区域之外而又从属于该区的单位,这一属性即为区域共轭性。
⑶主导因素原则
在形成各分区特征的诸要素中找出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这就是主导因素原则。抓主导因素原则并非忽视其他要素的作用,而是通过分析各因素间的因果关系,找出1个~2个起主导作用的自然因素,并选取主导标志作为区划区域的依据,主导因素必须是那些对区域特征的形成、不同区域的分异有重要影响的组成要素。它们的变化导致区域组成、结构的变化。
⑷综合性原则
进行区划必须综合分析包括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等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表现程度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区域综合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相似程度和差异程度,才能保证划分出的地域单位的完整性。
⑸适当考虑行政区划原则
当局部区域界线复杂的情况下,适当考虑行政区划界线,
同时可增强区划结果的实际应用性。由此可见进行自然区划时要依据具体情况综合依据多个原则。
二、建议:
(一)、区划建议
建设以塔克拉玛干为中心的“海水稻”生产中心
建设古尔班通古特“海水稻”实验基地
建设库姆塔格沙漠“海水稻”实验基地
(二)、管理建议
1、行政管理
建议自治区政府牵头成立《粮食安全办公室》。
2、规划管理
建议新疆社会科学院成立“新疆重大区情课题组”。
3、市场管理
建议自治区商务厅主持“海水稻”的市场与营销。
4、生产管理
建议农业厅主持“海水稻”推广与生产。
5、研究管理
建议塔里木农业大学负责组建“海水稻”实验室。
6、技术路线
(1)、建议组建自治区级土壤资源调查办,做出《新疆盐碱地土壤分布图》。
(2)、建议按照《新疆盐碱地土壤分布图》做成“海水稻”生产规划程序图。
作者简介:
赵世晓、男、汉族、大学、江苏连云港、无党派、新疆市场营销协会专职副秘书长(在岗)、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新疆中药民族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新疆社科院《新疆企业发展报告》课题组成员、新疆社科院《新疆地州市县企业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组长·特约研究员。《新疆市场营销》副主编。
联系方式:13095035969
关于将新疆设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接替区的建议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