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峰会中国打造的互联网现象具有的哲学意味


乌镇峰会中国打造的互联网现象具有的哲学意味
 
李华新
 
   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网大会在中国乌镇举行。三天里,50余位各国政要、600多位互联网领军者在白墙黛瓦、桨声舟影间论道。14场新闻发布会、10场论坛、22个议题,从阳春白雪的网络文化传播到“极客范儿”十足的互联网创新,智慧的火花在水乡上空闪耀。习近平主席构建互联网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引发世界共鸣。有国际舆论惊叹:中国在乌镇发出了“现象级”互联网强音!
 
这样的感觉首先是来自习近平的那篇25分多钟,2千多字的脱稿讲话,显然这样的一个演讲,是带了一个好头的,是具有当下的互联网气质的,尤其是在谈到有关互联网的一些具有高端意义的问题时,可以感到习近平对于互联网是不陌生的。只是可以看出这样的一种习氏风格的也并非的一天就可以打造出来的。
 
在这样的一个层面上来引进东方的哲学思想,也就是很正常的,因为包容并蓄、同中求异,才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而且是假如没有一个活跃的前沿的思维,这些思维确实并非仅仅是一些空中楼阁的虚拟想法,因此这样的高谈阔论,才能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
 
早在2011年李彦宏就用“互联网思维”的概念,意思是要基于互联网的特征来思考,只是一时还没能引起业界更多的注意。2012年雷军开始明确提出,互联网其实是一种观念,互联网是一种方法论,用这种方法论就能把握住互联网的精髓。2013年马化腾曾在讲话中说,未来互联网精神将改变每一个行业,传统企业即使还想不出怎么去结合互联网,但一定要具备“互联网思维”。 至于业界的最新发展动态,诸如,靠人脑思考即可操控机器人、思维操控飞行器、Google的无人驾驶技术,还有远程医疗、3D打印、智能家居……毫无疑问地会进一步改变世界的生产生活方式。 
 
世界将因“互联网思维”迅速改变,变化之快定然超越人类以往的历史;哲学的本质将因“互联网思维”更加清晰,科学之可信度定然使争论日趋共识。 
 
而在现在的这个世界,中国的声音似乎就是要借助于互联网发声,在互联网的发展史上打上中国的烙印。也许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解释世界,或是如何解释互联网和这个世界互动的意义,而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了对这个世界有进一步深化和认识的作用,是要为现实服务的。在这一意义上来看待现在的互联网+就能确切感受到,互联网的开放精神,不仅体现在空间上的开放,也体现在人类思维的开放,不同受教育程度以及拥有不同经历和不同类型知识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探讨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互联网的哲学意义是它不仅具有理性精神和思维方式,而是它改变了这个世界。互联网的开放精神,不仅体现在空间上的开放,也体现在人类思维的开放,不同受教育程度以及拥有不同经历和不同类型知识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探讨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