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货币与商业的发展
“商业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到处都使生产朝着交换价值的方向发展,使生产的规模扩大,使它多样化和世界化,使货币发展成为世界货币。”[1]
马克思关于世界货币的论述对于当前建立国际货币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世界货币的确立是以商品的交换价值作为基础的,在黄金作为世界流通货币的条件下,各国所拥有的世界货币主要表现为各国的黄金储备量。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以美元为代表的国际货币其本身就是一种由美联储任意发行的信用货币,其一方面不与黄金挂钩,另一方面也不与其本国的GDP相挂钩,而是利用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拥有的国际货币发行权来发行的世界货币。美国作为世界货币发行国,其维持货币发行收支平衡的关键在于通过巩固其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来实现的。当前,这种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已经给全球经济运行带来了严重影响,马克思关于世界货币的论述,为解决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提供了借鉴,根据马克思关于世界货币的论述,当前解决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特殊地位的突破口,在于美国要在实体经济领域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而不是通过其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实现美元货币的收支平衡。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个商品所以获得一般的价值表现,只是因为其他一切商品同时也用同一个等价物来表现自己的价值,而每一种新出现的商品都要这样做。”[2]
马克思这一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一般等价物产生的原因,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一般等价物主要表现为货币,当前,就一国而言,要保证一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关键在于确保本国货币的法定性,同进控制货币发行规模,防止货币出现贬值,失信于民。就国际储备货币而言,马克思关于一般等价物的论述很好地解释了当今世界美元作为纸币仍然能够充当世界经济一般等价物即承担世界货币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美元在石油等国际必需大宗商品上取得了法定的美元标价权,另一方面美国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建立,也使美元取得了在虚拟经济领域对虚拟金融资产的美元标价权。当然,信用美元之所以成为世界货币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美国是世界上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能够生产世界上其它国家无法生产而又必需的产品,使得世界其它各国对美元的需求呈现明显的刚性特征。马克思这一观点对于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人民币向世界货币目标的迈进,具有较强借鉴意义。总体来看,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关键,一方面在于提高我国GDP总量在世界GDP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中国能否生产世界上其它国家不能生产的以及不可替代的以人民币为标价的高科技产品或服务。
3.货币价值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少有一部分劳动产品必定是有意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从那时起,一方面,物满足直接需要的效用和物用于交换的效用的分离固定下来了。它们的使用价值同它们的交换价值分离开来。另一方面,它们互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是由它们的生产本身决定的。习惯把它们作为价值量固定下来。”[3]
虽然马克思关于货币价值量的论述在纸币等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已失去意义,但是,这个论述提示我们,在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政府天生具有通过发行信用货币创造在本国体现的价值的能力,即就是通常所说的征收铸币税。当然,这个创造价值的能力不是政府可以凭空随意创造的,而是通过价值再分摊的方式,将这部分信用货币创造的“价值”由其它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承担(如商品形态的黄金等)。就全球而言,作为世界货币发行权的国家也具有创造在全球体现的价值的能力,这个凭空创造的价值是通过分摊在全球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中(如黄金等商品货币)去实现的,或者通过虚拟经济领域中的货币、资本市场去实现的。在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与商品之间的交换不是由于货币本身具有价值,而是在于货币具有购买其它商品的权利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就此而言,保持一国币值的稳定,是保持该货币信用的前提,就世界货币而言,保持该国币值的稳定也是该国保持其世界货币发行权地位的前提条件。
4.金作为货币形态的表现形式
“流通手段。金作为单纯的商品并不是货币,而其他的商品通过它们的价格才把金当作它们自己的货币形态。商品首先是没有镀金,没有蘸糖,以本来面目进入交换过程式。交换过程造成了商品分为商品和货币这种二重化,即造成了商品得以表现自己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内在对立的一种外部对立。在这种外部对立中,作为使用价值的商品同作为交换价值的货币对立着。另一方面,对立面的双方都是商品,也就是说,二者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商品实际上是使用价值,它的价值存在只是观念地表现在价格上,价格使商品同对立着的金发生关系,把金当作自己的实际的价值形态。反之,金这种物质只是充当价值的化身,充当货币。因此,金实际上是交换价值。金的使用价值只是观念地表现在相对价值表现的系列上,金通过这个相对价值表现的系列,同对立着的商品发生关系,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实际使用形态的总和。商品的这些对立的形式就是它们的交换过程的实际的运动形式。”[4]
在现代信用货币条件下,金的价值也通过信用货币体现出来,金同其它商品一样,成为信用货币价值表现的物质载体,而能够决定一切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成为信用货币价值载体的因素在于国家权力。从决定国际信用货币形成的因素分析,其一方面取决于该国政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取决于该国货币在国际上购买商品的总量以及购买不可替代商品的能力。
5.货币购买力的地域限制
“铸币。价值符号。商品流通的国内领域或民族领域,同它们的普遍的世界市场领域是分开的。”[5]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货币购买力是存在国界的,在铸币时代尚且如此,在信用货币时代更是如此。在全球贸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各国贸易往来需要他们互通外币,因此,汇率水平确定适当与否,对于一国外贸发展非常关键。在纸币流通背景下,目前各国之间的汇率都通过信用货币表现形式的美元计算,理论上而言,决定两国汇率的因素包括GDP总量、CPI、利率、供求关系等因素,实际上,两国汇率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在于两国互相进行不可替代或互补商品贸易的价值比值,此点对于当前我国汇率改革应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提示我们,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基础不在于贸易顺差,而在于调整贸易结构之后的均衡汇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