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龙湾实验:悬空冰块的幽灵影像
王锡宁/文
国家973计划【编号:SQ2013CB081578】:生命空间自组织系统研究 - 首席科学家
转载:王锡宁. 中医生命原理[M].1版.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5:01~08.
内容摘要:生物是具有动能的生命体,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非生物如何获得新陈代谢能力变成生物仍是一个迷。我们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用热像仪对准一个悬吊在室内常温空气中的冰块进行拍摄,拍摄到一些罕见的影像。这个简单实验展示出一连串新鲜的事实:悬空冰块被一层水汽膜包裹,水汽膜自组织闭合形成一个有活性的水汽囊个体;它会自动进行收缩与膨胀交替搏动,沿重力方向间断喷射耀斑,喷射出的耀斑会发生爆炸;接下来的扩展实验显示:热血动物及冷血动物的心跳起搏点构造与水汽囊活性机制有关。
亚龙湾实验
中国人自古从《黄帝内经》时代起就认为“寒”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一直在思考“寒”在生命中的意义。 2014年12月24日,在中国三亚市亚龙湾华宇酒店,我们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用红外热像仪对准一个悬吊在室内常温空气中的冰块进行拍摄,红外热成像设备拍摄到了一些肉眼不可见的过程影像。视频内容见补充视频。
我们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通过热成像设备直接观察冰块产生的冷空气如何下沉及下沉速度。
本实验采用的设备:FLIR T610型热像仪,热成像窗口像素为640*480,热灵敏度为0.04℃。可拍摄静态照片和动态视频,可从静态照片显示任意点温度值做定量分析。
实验现场环境条件:室内,反射温度 20度,红外热成像仪与被拍摄对象水平距离2米,相对湿度50%,大气温度20度。
被拍摄对象:悬吊在空气中的普通淡水冰块。冰块制作:用一个普通纸杯装满自来水(淡水),将一条长20cm材质为棉的线绳一端放入水杯水中,之后将线绳和水杯一起置于冰箱冷冻层,让线绳一端与冰块冻结固定在一起。然后取出完全结冰的水杯,从水杯取出冰块,提起线绳游离的另一端固定在一个普通三脚架上使冰块能自然悬吊在空气中(见标题照片)。
背景纸板:取干燥纸板为拍摄背景。纸板材质为B纸:125g/M*M。面积:50cm x 90cm 。距被拍摄冰块5cm。
下图是从拍摄视频中截取的部分影像结果 (见图1:A-E)。
图1 悬空冰块热成像实验结果
图1-A:自发搏动。固体冰块呈方型,外膜为蓝色(23.8℃)、内膜为紫色(2.2℃)、核心为黑色(-0.1℃)。冰块周围会自动形成一个球形染色区影像,有比较清晰的边界,上沿较薄约5毫米,下沿较厚约15毫米,左右厚度对称约10毫米;内层为绿色(24.9℃),外层为黄色(25.4℃),背景纸板为红色(26.0℃)。这个球形染色区影像会自发的进行收缩(直径缩小)与膨胀(直径扩大)交替搏动,搏动幅度约±8毫米,搏动节律时快时慢、时而连续、时而停顿、每分钟30-60次不等。
图1-B:投影同步搏动。这个球形染色区影像会在背景纸板上留下一个投影,这个投影会与球形染色区影像保持同步搏动。将冰块移开后该投影的同步搏动还可以持续约5-10分钟直到影子自然消失。
图1-C:串联同步搏动。采用大小、形状、重量不同的冰块,上下间距约20毫米串联悬吊在空气中,每个冰块周围都会自动形成一个黄绿色球形染色区影像,各个球形染色区影像彼此之间及投影之间会自动保持同步搏动且与冰块的大小、形状、重量无关。
图1-D:自发喷射耀斑。冰块周围球形染色区影像会沿重力方向随机喷射耀斑,产生大小不规则突起的黄绿色的耀斑影像,耀斑会发生爆炸,耀斑影像持续约0.5秒后会自动消失,随机喷射耀斑每分钟10-18次且间隔时间不等,随机喷射的耀斑影像与冰块周围球形染色区影像有时会连续融合。
图1-E: 跳跃喷射耀斑。耀斑有时是孤立不连续的跳跃式出现,喷射耀斑的跳跃距离在0-70mm之间。
实验结果分析:水汽囊自主呼吸搏动
水汽是呈气态的水。含有水汽的空气称湿空气,不含水汽的空气称干空气。水汽在大气中所占比例仅0.1%~3%左右,却是大气中最活跃的可变成分。水对于地球生命的意义不言而喻,它还是地球上唯一能在常温下三相共存的物质(水相变化时所引起的热量输送称为潜热通量)。水汽的密度约相当于同温、同压下干空气的0.622倍,即水汽密度永远小于干空气的密度。
在本实验中:来自冰块表面蒸发产生的水汽,沿冰块表面形成水汽膜。当冰块悬空时,水汽膜自组织形成一个密闭的水汽囊(见图1- A)。密闭的水汽囊仿佛是一个会自动充气和放气的气球;空气向内压缩,水汽向外膨胀,交替收缩膨胀,产生每分钟30-60次不规则的类似呼吸一样的搏动;呼出水汽,吸入空气,自动形成一个会新陈代谢的活性个体,称冷振体。
实验发现,将冰块置于水中或直接放在平台上,冰块表面的水汽膜始终不能形成水汽囊,因此均不能形成会呼吸搏动的活性冷振体。生物是具有动能的生命体,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从冰块悬空到形成密闭的水汽囊——冷振体获得了新陈代谢能力,自组织形成一个生命体。
实验结果分析:水汽囊自主喷射耀斑
水在4℃以上,遵循热胀冷缩规律,从4℃以下,即4℃到0℃间水会发生反常膨胀即热缩冷胀。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因而冰的密度略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冰可以浮在水面上。
在本实验中我们发现:水在水汽囊中自组织形成双向膨胀机制,开始是热胀冷缩,之后是自动逆转发生热缩冷胀,冰块表面的水汽从“冷缩”到“冷胀”导致水汽囊产生喷射耀斑的活性,每分钟10-18次随机喷射耀斑,耀斑会发生爆炸,耀斑是密闭水汽囊(冷振体)的不规则突起(见图1 -D),耀斑本身就是从水汽囊母体通过“冷缩-冷胀”作用产生的密度更高的独立的水汽囊小体称冷跃体(见图1-E),冷跃体实际上就是冷振体的遗传子代(“冷跃体”是我们人类首次用水气囊实现聚合裂解交替串联的人工方法制造出来的同时具有新陈代谢功能和遗传功能的有活性的“人造微生物”,其生命周期约为0.5秒),因为冷跃体比冷振体密度更高,受重力作用更显著,因此它会沿重力方向总是向下喷射,当解除束缚时更容易突然解体发生爆炸。冰块表面的水汽从“冷缩”到“冷胀”的逆转程度越激烈,耀斑喷射的距离就会越远。我们的实验发现,耀斑(冷跃体)本身也会沿螺旋路径连续喷射下一级耀斑,实验观察到耀斑(冷跃体)最多依次向下逐级喷射5级。
扩展实验:动物心跳搏动机制模型
悬空冰块能自组织形成冷振体呼吸搏动的实验结果提醒我们:动物心跳搏动机制可能与此有关?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们又设计并完成了《证明动物心跳起搏点与周围组织存在显著温度差》的实验。
实验并不复杂,实验对象:从解剖亚龙湾蛙(冷血动物)和亚龙湾鸡(热血动物)取得活体心脏。将活体取出的心脏悬挂在空气中,距热成像仪200cm。用FLIR T610型热像仪拍摄动态视频。从动物离体心脏组织的悬空热成像图片(见图2:A-B),我们首次发现:心跳起搏点与周围组织明确存在约0.3度的温度差。令人意外的是我们看到有两种完全相反的温度差构造。热血动物亚龙湾鸡,整个心脏温区高于周围空气温度(见图2 A),心跳起搏点温度低于周围组织温度约0.3度,采用“冷起搏”方式,属于内冷型构造;如同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冷血动物亚龙湾蛙,整个心脏温区低于周围空气温度(见图2 B),心跳起搏点温度高于周围组织温度约0.3度,采用“热起搏”方式,属于外冷型构造;如同一颗吸光吸热的行星。
图2 亚龙湾动物离体心脏热成像实验
图2-A:亚龙湾鸡(热血动物)离体心脏A,温区整体高于空气温度,动态观察其心跳起搏点(箭头示)呈现黄色,较周边红色温度降低约0.3度(冷起搏方式/内冷型构造)。
图2-B:亚龙湾蛙(冷血动物)离体心脏B,温区整体低于空气温度,动态观察其心跳起搏点(箭头示)呈现紫色,较周边黑色温度高出约0.3度(热起搏方式/外冷型构造)。
实验小结
自组织形成的冷振体会自动发生收缩与膨胀的呼吸搏动、沿重力方向间断喷射冷跃体并发生爆炸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马悦凌效应。聚集多个冷振体及投影,彼此会自组织发生同步呼吸搏动,同步呼吸搏动与冷振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重量无关(见图1 –B-C)。冷血动物的心脏(蛙心)采用热起搏,热血动物的心脏(鸡心)采用冷起搏,动物心跳搏动自主节律起源与起搏点内外组织温差结构特性有关(1998年本书作者在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参与19岁女孩传统低温停跳心脏手术所见可以佐证)。
亚龙湾实验,想法很简单,结果很意外。我们就实验结果与多学科专家进行讨论。“水汽囊自组织搏动”启发生物学家拟设计电生理实验来验证动物心跳自主节律的温差假说。“水汽囊喷射耀斑和爆炸”启发天文学家模拟设计恒星活动规律分析模型。“水汽囊个体与影子之间的超距作用”启发物理学家探究量子纠缠的生命本质。“水汽囊的微生物活性”启发临床医生重新认识“寒”与人体原因不明的各种“无菌性炎症”的发病关系。一个简单实验展示出一连串新鲜的事实,让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临床医生都感兴趣和受启发,虽然这难以置信。
致谢:
感谢马悦凌人体生态环境医学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和浙江联众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本实验研究联合提供资金帮助。感谢周振华先生对实验过程特种专业摄影摄像提供技术帮助。感谢陈瑞祥先生、兰吉瑞先生、方新新女士、高剑波先生、李春英女士、施军田女士对手稿研究提出评论和建议。感谢李春英女士对手稿研究提供参考文献专业检索技术帮助。感谢张德利女士对实验研究手稿提供英文稿专业编辑翻译帮助。
“亚龙湾鸡&亚龙湾蛙”为本实验献出生命,感谢它们为人类做出的奉献,愿它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