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2010年慕课网首家独家推出《清单式管理》方法(详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678365.htm),随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中央巡视组检查视察完成后,也是列出《问题清单》。这是不谋而合呢?还是政府认可?留给大家自己去领悟吧……
【背景】清单式管理是根据中国的文化、人文环境和中国人的工作习性而推出的支持性管理工具,由于它突出的全面提醒、细节提醒等特点和简单实用,后来慢慢延伸而推广至整个项目管理、并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被越来越多的管理层所接受。
定义
所谓清单式管理,是指针对某项职能范围内的管理活动,分析流程,建立管理台帐,并对流程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形成清单,列出清晰明细的管理内容或控制要点,检查考核按清单执行。它方便快捷地反应出动态化的痕迹,能追溯到整个管理过程的来龙去脉。因此,清单式管理又成为台帐式管理、流程式管理、矩阵式管理。针对不同的管理项目、管理对象、管理内容,有以下不同的表现形式:
清单式管理的表现形式
台帐式
如人力资源要建立《员工花名册》,设备管理要建立《设备台账》、《工具量检具清单》,采购控制首先要建立《供应商清单》、《材料清单》和《采购清单》,销售部门首先要建立《顾客清单》、《合同登记分类明细表》,综合部门首先要建立《文件总清单》、《受控记录总清单》等。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如何理出头绪,不至于打乱仗,首先就要把各类台帐建立清楚,这也是清单式管理的基本功,没有其它的捷径可走。
检查表式
如在《巡回检查保养清单》上,可以建立整个井场的所有设备名称、保养点、保养时间、何时保养、保养到什么标准都十分清晰地列了出来。由于细化到了最小单位。设备需要保养时,各个岗位上的员工只需要根据清单上列出的部位进行保养即可,既不会出现遗漏,又可以让每个关键环节都得到有效保养。
总结式
总结式说白点就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一 二 三……”。如某部门职责有“一 二 三……”。 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一 二 三……”。交接工作是应交付的清单“ 一 二 三……”。工作总结好在哪“一 二 三……”。差再哪“一 二 三……”。
注:本羡课网很多原创文章,采用的也是清单式的描述。
总结式在制度规定的描述上,表现为简明扼要的指明问题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具体,确切,击中要害。如“四无”是:车间必须做到无垃圾、无杂物、无闲聊人员、无乱放成品半成品。“五不走”是:当班任务不完成不走、设备不擦净不走、材料不放整齐不走、工具不清点好不走、现场不清扫不走。
可追溯式
在清单的动态化管理中,对于量化的数字型变动情况,采用中国人比较习惯的打“正 正……”号,以跟踪反应适时的状态。
对于检查类清单,采用中国人比较习惯的、且简单而高效的打“√”、打“×”法,以跟踪个反应工作执行和检查时的状态。
对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或需要沟通、或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的问题,用“※”、“◎”、“#”、“☆”等符号予以标识,以提醒管理者此项工作下一步需要的动作。
对于涉及多部门管理清单,或需要输出后进行信息传递的,采用部门/岗位矩阵图法,以跟踪个反应各部门/岗位在工作协调和配合的状况。
清单式管理的特点
清单化管理的核心是超前,它突出全面提醒、细节提醒等特点和简单实用。对全面提高员工技术素质和操作能力,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有指导和督促作用。
清单式管理是时代对管理信息化、全球化和高新技化的要求,每一个组织都要面对大量新的复杂问题的挑战。而面对挑战就要清晰地了解问题,对管理领域和项目心中有数。许多组织被淘汰就是因为对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因此采用清单式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建立清单式管理只是链式学习和点式管理的一个环节。列出各类管理问题的清单是为了研讨问题。有效的做法是把问题清单交给员工,让他们围绕焦点、难点问题,自由自愿地成立各种研讨小组,按照平等、民主、自由的方式研究问题,找到项目管理的办法。
清单式管理是针对某职能部门的一项管理,建立“动态式”的管理控制清单,以随时反应该项目管理目前的变动状态,并且,其最大优势在于方便追溯、实现可追溯性。
正因为清单式管理,一般是不需要传递的,因此一般也无须走审核、批准等复杂程序,也因为它能“动态式”的反应出管理的中目前的状况,在需要供内部、外部传阅时,随最新版本打印输出。
管理最大目的性,一是实现可追溯,能从中分析出管理过程中的蛛丝马迹,好在哪?差在哪?为自己的工作持续改进提供信息和线索。二是如何使某项管理能做到井井有条。 弄清楚了这两项目的性,等把管理的灵活性也就慢慢就培养出来了。管理水平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管理慕课网(www.new-mooc.com) 首家独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