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胡不归 按:这是我的朋友、电子工程博士@觅山河 在他的长文《工业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及展望》中的一段,用国家主义经济学祖师爷李斯特的话总结了英国工业化的秘诀,和当代经济学家张夏准在《富国陷阱:发达发达国家为何踢开梯子》中对经济史的考证完全一致。相比之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总结的致富经验是隔靴搔痒,后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就更是故意把人往坑里带了。推荐大家关注@觅山河!欢迎在微博上通过在私信页面输入“DY”订阅我发布的文章。】
“英国凭以达到今天强大地位的国家政策的准则是些什么?这些准则大致说明如次:
1,一贯鼓励生产力的输入,商品输入考虑在后,而这一点考虑在先。(引进先进技术优先)
2,小心谨慎地抚育并保护生产力的发展。 (保护和发展先进技术,避免外流)
3,输入的只限于原料和农产品,输出的只限于工业品。(国际市场的剪刀差)
4,把生产力的剩余部分,尽量用于殖民地的开拓与未开化国家的征服方面。(开拓殖民地)
5,关于对殖民地与附属国所需工业品的供应,完全由母国独揽,一方面关于那里的原料,尤其是殖民地产品,由母国享有优先接受权利。(对殖民地的市场垄断)
6,特别注意海外航运、母国与殖民地之间的贸易,用补助办法鼓励海上渔业,尽量积极参加国际航运事业。(发展自己的航运,控制流通)
7,靠了这些方法来建立海军优势,然后再靠了这些优势来进一步扩大国外贸易,扩大殖民地占领。(军事和殖民地贸易相辅相成,即军事和经济利益相互支撑)
8,承认殖民地贸易自由与海运事业的自由,但只以它从这方面的所得能超过所失为限。(虚伪的自由贸易)
9,承认海运事业上的相互权益,但只以英国居于有利的一方时为限,或以在外国因此就可以不再采取有利于它们自己的那些海运限制措施时为限。(实用主义,利益至上)
10,关于农产品进口,对独立国家可以给予特权,但只是在因此使它自己的工业品出口也可以获得特权时为限。(国内市场也是武器)
11,如果象这类的特权不能通过条约关系向国外取得,就使用非法买卖的办法未达到目的。(耍流氓)
12,可以单单为了工商业、海运事业或殖民地利益而进行战争,或订立盟约;在这一点上要有决心。(为了利益不惜战争)
13,通过这类手段,无论对敌对友同样可以从中取利;对前者可以在海上断绝它们的商业活动,对后者可以通过用英国工业品支付的津贴的办法,使它们的工业陷于破产。(补贴倾销,破坏其他工业国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