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电磁统一的大门——《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一〇
09.开启电磁统一的大门
人关注差异,喜欢从现象的不同之处去认识事物,这是人类智慧的短板。
人们很早就知道磁石具有磁性,能吸引铁磁碎物。人们很早也知道摩擦后的琥珀具有电性,能吸引碎屑。从现象上看,电与磁明显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英国学者吉尔伯特(1544--1603)是以研究磁学而闻名于世的学者,他著有《论磁》一书。他比较了磁与电的不同:●磁体的磁性是固有的,而电是摩擦出来的;●磁性有吸引和排斥两种,而电只有吸引一种;●电吸引力比磁吸引力弱的多;●电吸引受中间的介质影响,磁吸引不受介质影响。经过研究,在他看来,不同的物体具有如此不同的性质,就可以下结论说:电与磁本质上不同,是两种毫无关联的现象。他的结论影响很大,也很有说服力。
研究库仑定律的那个库仑,他根据电荷可以传导,磁荷不能传导这一明显事实,肯定地说,磁和电是完全不同的实体。当时的科学家几乎都认为磁是磁,电是电,两者之间不会有联系。这种认识几百年来成为科学的共识。
其实,从本质上说,电与磁是一回事、一种东西、一个事物的两面,只是运动方式不同,表现方式不同。世界万事万物,看似如此不同,但都有共性。追求共性的智慧是真智慧,追求共性的科学是真科学,追求共性的人是伟大的人。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777—1851)就是一位伟大的人,看似研究事迹平平,知名度平平,但他对科学的贡献要比爱因斯坦强万倍。当今社会所有的科学成就都与奥斯特有关,贡献的是正能量。当今社会所有的科学错误都与爱因斯坦有关,贡献的是负能量。正负之间,价值之间,一个是伟人,一个是蠢人。
奥斯特出生于丹麦鲁兹克宾城的一个药剂师家庭,1794年考入哥本哈根大学,22岁获哲学博士学位。后来到德国和法国游学,受到康德和谢林关于自然力统一的思想的熏陶。回国后从事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研究。在康德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奥斯特坚信自然界是统一的,电现象和磁现象有共同的根源,各种现象之间相互关联,能相互转化,这种统一思想就是伟大思想。当他知道有人观察过闪电能使罗盘转动,来顿瓶放电能使钢针磁化,他就认定,必能找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伟大思想必会转化为意志和行动。
1820年4月的一天,奥斯特受命主持一个电磁讲座,讲课时他突然有一种灵感,就在讲课结束时他说:“让我把通电导线与磁针平行旋转来试试看。”于是他在一个小伽伐尼电池的两极之间接上一根很细的铂丝,在铂丝正下方旋转一枚磁针,然后接通电源,小磁针微微摆动,转到与铂丝垂直的方向。小磁针的摆动对听众来说并没有什么,但对奥斯特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他惊喜万分,内心长期盼望的现象终于出现了。他又改变电流方向,发现小磁针向相反方向偏转,说明电流方向与磁针转动之间有着关联。
他为了弄清楚电流对磁针的作用,立即连续用几个月的时间,做了60多个实验。经详细研究后,终于在1820年7月21日发表了题为《关于磁针上电流碰撞的实验》的论文。向科学界宣布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现颠覆了几百年来的科学常识,立即轰动了整个欧洲。这标志着人类将迈入电磁时代。电磁统一事件,好比宇宙规律突然打开了天窗,也好比人类智慧突然开了天眼。
天窗和天眼是打开了,人类在追求利益方面开辟了新的途径,抓住好处极尽所能,电能、电器、电信、电脑、互联网、手机、雷达、电磁炮等等尽情武装自己。然而,在解读自然规律方面却随心所欲,极尽歪曲之能事,臆造出“相对论”和“量子论”。而对于世界为什么会有光、人为什么会有语言、人为什么会有智慧、电是什么、磁是什么等等重要问题,西方科学界表现出愚钝。
奥斯特发现电流推动磁针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第一,静电荷周围存在着静电场,而动电荷周围存在着动电场。
第二,持续的动电场会在垂直方向感应出持续的磁场。
第三,电流闭合,电场闭合,磁场也闭合,电流改变方向,电场也改变方向,磁场也跟着改变方向。
第四,磁场是电流产生的,有电流才会有磁场。人们很快就理解到,产生磁场的磁体内部肯定有环形电流存在。
第五,磁场与电场是本质相同的场,只是方向上互相垂直。这种垂直证明电场与磁场之间是互相感应的。而其他的场都找不到这种感应。
第六,磁场只与电的运动有关。从人的角度看有日出,从太阳的角度看没有日出。同理,从人的角度看有磁场,从宇宙的角度看只有方向不同的电场。
第七,电荷运动带动的电场运动是宇宙间最普遍、最基本、最重要、最丰富的宇宙规律。由于西方科学醉心于以“力”的视角看世界,由于电磁力在物质应用方面获得了成功,视角和利益限制了科学智慧,至今难走不出误区。
奥斯特发现电流推动磁针现象,预示了电与磁的统一,而二百年来的西方科学仍不能深刻理解电磁统一的本质,反而在自编的错误理论中越陷越深。
科学家说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荷有电单极。于是照葫芦画瓢,就说磁有磁北极和磁南极,磁荷也应当有磁单极存在。最早有此想法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1902—1984),后来的大批科学家都跟着钻牛角尖,说大统一理论也预言磁单极存在,还真计算出磁单极的重量,结果重的吓人。电磁本是统一的一家,西方科学非要把电和磁分成两家不可,再用数学方程把两家捏合成一家,以此表现具有理论能力和数学能力。其实,这暴露出西方科学的愚蠢。
电场和磁场是一种场,只是互相垂直而已。正是这种垂直感应造就了光速的奇特传播速度。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把光速与飞船速度两种不同的速度硬塞到一个数学方程中,把自然界不存在的事物吹嘘成“狭义相对论”,骗得整个西方科学界深信不疑,还顶礼膜拜。这就叫西方科学的群体痴呆症!
电磁场与引力场从来都不互相干扰,从宏观宇宙到微观原子,都找不到两种场之间的牵连。微小电子同时具有电场和引力场,电子的电场远远大于引力场。而致密星球的引力场远远大于星球的电场,两种极端的悬殊都找不到两种场的关系。仅仅由于对电磁波的误解,搞了一个相对论的数学方程,就说引力吸引光,还有引力透镜、还有什么黑洞的视界,说引力把空间扭成麻花了。西方科学是相信客观世界呢?还是相信错误的数学方程呢?极力吹捧“广义相对论”一百年不衰减的这件事说明西方科学的整体的确患有群体痴呆症!
站在天地角度上看问题,从现象出发,找共性,抓本质,这是科学家应当具有的基本条件,如果不是这样,而是跟在前人屁股后面瞎跑,在概念上鹦鹉学舌,这样就会培养出庞大的滥竽充数的科学队伍。
能从中得到启示吗?●不能迷信传统的科学结论;●要坚信自然世界的统一性;●两种事物如此不同,那只是表面现象的不同,寻找事物间的共性就会找到统一性,抓住本质;●电流的电场能产生磁场,磁场也能产生电场,说明电场与磁场本质上就是相同的,其实电场与磁场就是一种场,或者说磁场就是垂直的电场;●场是物的伴侣,物静场静,物动场动;●电子流动是闭合的,电场一定是闭合的;●有磁场存在时,必有运动电场存在,有运动电场说明必有电流存在;●电子是物,具有电量,附有电场,电流流动就是电子的运动,电子运动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就是人类所看到的自然世界的规律性。●宇宙、太阳系、地球、生命、人类、思想等等,看似如此不同的事物,如果追本溯源找他们的共性,最终都会落到电子及其电场的运动上。这就是自然世界的统一,统一的大门是奥斯特实验所开启的。他的简单实验比欧洲地下大型粒子对撞机伟大千百倍。
奥斯特实验还证明:电场产生磁场,磁场本质就是垂直的电场,这说明,只有电荷所具有的场可以“场产生场”,这是宇宙中各种场中唯一的“场产生场”现象,即“场感应”现象。重要意义在于:场感应场,才会使宇宙产生光!
光有多伟大,就能衬托出奥斯特实验有多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