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是酱香型白酒的主要有机酸,占总酸的22%~64%,主要有乳酸菌、枯草杆菌、酵母菌产生。乳酸乙酯是酱香型白酒两大酯之一,总量比较大,对口味的贡献不容忽视。二者也存在一定的生成关系,乳酸乙酯的生成有赖于乳酸。
因乳酸菌属偏嫌气菌或好气菌,耐高温,乳酸菌分布广泛,故生产中往往乳酸菌发酵过剩,导致乳酸含量偏高,进而导致乳酸乙酯含量偏高。所以生产企业应加强乳酸的分析、跟踪,无论伦次酒还是成品酒。乳酸不易挥发,乳酸的检测有高效液相法、离子色谱法、综合法、内置酶膜的生物传感法等。生物传感法有快速、简便的特点,较适合于生产分析用。
成品酒乳酸乙酯含量应与乙酸乙酯相近,若乳酸乙酯含量不足则酒体欠醇厚,过量则发闷、涩味明显。乳酸乙酯含量异常不仅影响本轮酒质,严重的影响下轮甚至下几轮的生产。主要影响因素有:
1. 使用新曲发酵;
2. 片面追求高温发酵,堆积、发酵温度高,导致酒体中乳酸乙酯远高于乙酸乙酯;
3. 场子操作粗放或窖池裂口,感染乳酸菌,乳酸、乳酸乙酯含量偏高;
4. 轮次酒生产中量水,酒尾量大,池内发酵升温高;
5. 粗放操作,大气蒸馏、取酒酒度低,乳酸乙酯馏出量偏大。
摘自《酿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