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抚养比下降忧虑


    什么是抚养比?就是劳动人口和被抚养人口的比例。由于认为劳动人口是产品的生产者,被抚养人口的消费来源于劳动人口的收入,所以,简单的说,抚养比也就是几个养一个的问题。
   上个月底,GF有一份报告《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披露2014年度中国的抚养比数据为2.97,而之前数据为3.01,被解读为由三个多人养一个变成了不到三个人供养一个人。
   养家糊口,历来都是一种负担,如果能有多几个人供养一个人,大家的负担就减轻了,于是乎,就有了多子多福的说法,一大堆子女养一对父母,大家的分担就比独自抚养老小轻松。于是乎,独生子女政策让子女承担了更多的养老压力,什么一对夫妇养四个乃至八个老人,就成了独生子女政策的一大罪状。一时间抚养比就好像是越高越好了。
   然而,抚养比高好还是低好?这是不可以简单定性的,还取决于抚养能力的大小,也就是劳动人口的收入。
   几个养一个的另一种说法也就是一个养几个。抚养比的说法,掩盖了问题的另一面,也就是抚养能力的问题。如果一对独生子女夫妻可以把父母祖父母赡养得和邻家儿女成群的老人一样,我们是不是应该赞美和羡慕这对夫妻的抚养老人的能力很高?
    从人类能力的发展历史来看个体劳动者的生产力水平是在逐步提高的,所以劳动人口的抚养能力是整体上升的,过去需要多个人生产来养活老小,现在可能是一个人就能解决全家的生活问题了。
    抚养问题可以简化为粮食生产人口即农民人口和吃粮人口亦即总人口的比例。这个比例一定是逐步下降的。当前发达的美国是1:60,而在发展中的中国高达1:4。美国人是把一个美国农民养活60个美国人当做荣耀的。
    生产技术的进步就表现在不断地机器替代人,就业人数“被减少”,也就是实际劳动人口的下降,即抚养比的下降。现在GF提出创造创新,这也就是要提升劳动人口的人均生产力。

     所以,视抚养比下降为坏事,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下的陈旧思维方式。按照这种思维,劳动人口自然是越多越好,而劳动人口多的产业也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和技术进步产业调整的总体思路是完全违背的。更进一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聚集的大量劳动人口,一定不会是高收入的人群而是低收入人群。如此一来,情况就变成了“低收入人口越来越多”,低收入也就是“穷”,穷就是自顾不暇,此时不要谈什么几个抚养一个了,能否自养都是一个大问题。


    抚养比下降的另一面可能是抚养能力的提高。是抚养者收入丰厚的表示,而收入渐丰,抚养能力提高,一直都是抚养者的一种追求和荣耀。
    古代帝王三宫六院,抚养比是1:(3n+6m),何等的低下?现在的贪官很多都“与人通奸”,都在用贪来的钱财抚养更多的二三四五,降低着自己的那个抚养比。
    哺乳动物对于后代的哺育,有一个奶水是否充足的问题,实际上,奶水的供给程度直接决定了一个哺乳动物物种是一胎几子。人类一般是一胎一子,多胞胎是小概率实际。如果有哪家里出了个多胞胎,首要面临的就是母乳量问题。所以就会有乳母行业出现,所以就会有吃别人家奶水长大这种事。
    现在人为何要就业要创业要出去打工打拼?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提高自己的抚养能力。如果自己挣到了钱可以衣锦还乡养活一家老小甚至全族妇孺,那是一种荣耀,一个养活N个,抚养比越低越好。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用数学语言描述,也就是抚养比的陡降。
    以上所述并不表示抚养比下降是一件好事,这个还和收入水平的另一种变化有关。如果收入增加使得每一个抚养对象得到的抚养费用增加了,抚养比下降是好现象。但是,如果被抚养的人数增加即抚养比下降的过程中每一个被抚养的人得到的抚养费下降了,则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正是因此,那些日进斗金的人都在想办法多生育降低着自己的抚养比,而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的屌丝们却都对单独二胎说不,对单独二胎毫不领情。
    那些借用抚养比数据吵闹放开计生政策的人,要么是愚蠢,要么就是别有用心。他们把不断下降的抚养比不分青红皂白地看做是坏事,说劳动人口的比例下降(即抚养比的下降)是节制生育的计生政策的恶果,为了增加阻止劳动人口的减少,必须放开生育。
    殊不知放开生育首先增加的不是劳动人口!也不是劳动人口的收入!你不可以以自己老婆怀孕为借口要求老板给你涨薪,很可能你老婆还会因为怀孕而收入下降。放开生育首先是增加了被抚养的“下有小”人数,这种在抚养能力没有得到提升甚至下降的前提下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带来的就是抚养比的下降,但是此时就是负担加重的坏事了。
    所以放开生育不是带来作为好事的抚养比的下降,而是作为坏事的抚养比下降,更不会是抚养比的回升,起码回升在十几年内是无法实现的。
    由于抚养比的下降并不能决定是好事还是坏事,同理,逻辑的,抚养比的提高也是难定好坏的。即便是现在放开生育,二十年后劳动人口增加了,不见得就业率那时就是高的,即便到时候就业率也是高的,也不见得收入水平(抚养能力)是高的,很可能这些进入就业年龄的人口不仅仅不能抚养他人,连自己都难以自保,变成啃老一族。这不是虚构耸人听闻,八零后中独生子女很多,然而当他们进入到劳动年龄的时候,却是一个毕业即失业的局面。而就业的也只有少数人是高收入人群。
    对于中国这个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为人口数量而担忧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和滑稽可笑。提高人口质量的压力仍然是重于增加人口数量。少生优育这个当年制定的人口政策的基本目标的合理性依然没有变化。
    当然时代不同了,变化一定是有的,一部分国人带头变得富裕起来了,他们需要有更多的后代来继承积聚的财富,而不是把财富用于带动其他人也富裕起来,或者用来供养他人。他们是在通过多子多孙养活更多的后代,以更低的抚养比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能力,而不是为了抑制当前的抚养比的下降趋势。

草于7月7日T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