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21下午召开的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券法修订草案4月已进行了第一次审议,目前立法机关正按照立法程序进行完善,证监会将积极配合立法机关的立法工作,尽快进入第二次审议。
说到证券法修订,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注册制。因为,注册制能否推出、何时推出,关键要看证券法如何修订、何时才能修订完毕、能否将注册制作为证券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否则,注册制就只能纸上谈兵。
一度时期,在股市的火爆中,注册制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觉,有关证券法修订的分析和传言也是随处可见,甚至出现了诸如6月底前完成证券法修订,9月底前推出注册制这样的时间表,更多的分析是,今年年底前推出注册制。
然而,近一段时间以来,注册制却象躲猫猫一样,突然消失了,证券法修订也变得鸦雀无声了,要不是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主动提出证券法的修订问题,舆论和公众可能已经忘记了证券法修订和注册制问题了,忘记了证券市场需要改革的话了。原因就在于,股市出现了严重震荡的现象,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投资者,抑或舆论和公众,都把目光转向了股市,转向了令人心惊肉跳的股市震荡,转向了何时才能趋于稳定的追问。
事实也是如此,在如此大幅震荡面前,在面临巨大的金融风险面前,谁还有心思关注证券法的修订和注册制问题呢?更何况,IPO刚刚恢复时间不长又暂停了,再来谈什么注册制,岂不伤口上撒盐,搅起股市的震荡。要知道,就算推出注册制,在IPO暂停的情况下,也是一句空话。
从表面看,这样的分析和思考确实有道理,但是,冷静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中国股市所以出现今天这样的问题,恰恰是改革力度太小、内在矛盾和问题没有通过改革来解决所致。就象IPO一样,在审批制下,好的差的,符合条件不符合条件的,都在所谓的审委会下一个个地通过了,在个人的情绪中或快或慢地进入市场了,结果,大量的劣币被人为地送进了市场,且因为监管来严,劣币对良币形成了严重的挤出效应。
更重要的,A股市场已经长期存在,且一直解决不了的只能进、不能出的奇怪现象,更是让劣币在股市有了良好的生存土壤,有大肆牟取不当利益的机会,也使得股市无法成为融资的平台、资本运作的平台、企业规范的平台,而是圈钱和从事各种违法行为的舞台。这些年来,到底有多少不法企业、劣质企业、无良投资者从股市获取了大量利益,可能永远也无法算出来。相反,热心于股市投资的投资者、特别是普通投资者,却受到了利益的严重损害。
此轮股市震荡,粗粗一看,是不规范的场外配资、恶意做空等原因造成的,但是,细细一想,并不尽然,这些非法机构、投机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行为,不就是因为股市的监管太弱、监管的手段太落后、监管人员的素质不高以及相关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所致吗?如何一切是相反的结果,又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而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因此而变得缩手缩脚,不敢再大胆地改革,大胆地对不规范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不敢对不法投资者说“不”,那等待我们的将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股市震荡、投资者恐慌。越是艰难的时刻,越应该改革,越需要通过改革解决股市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这也是中国改三十多年来的经验总结。
在股市尚没有完全稳定的情况下谈改革,或许要承担一些风险,特别是注册制改革,可能会引起一些投资者的恐慌。殊不知,没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没有投资者对改革的期待,没有消除人为因素的举措,股市中的矛盾和问题,又何时能够得到解决呢?暂停的IPO又何时能够复活呢。一旦再次形成新股发行的堰塞湖,那风险会更大、问题也更严重、后果更是无法预料。
也正因为如此,证券法的修订步伐必须加快,至少,它能够给投资者一种信心,一种管理层有信心通过改革解决股市各种问题的信心。否则,真的很难让股市出现真正的平稳。股市震荡,不是证券市场不改革的借口,如果因为股市震荡就放慢改革步伐,那只能说明有关方面还不愿放弃既得权力、既得利益。改革才是解决股市各种问题的良药,改革才能让股市走向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稳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