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手机市场格局突变 谁能笑到最后?


 喧嚣的背后,手机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的调查报告称:2015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市场品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五家品牌中十一家品牌排名变化。在第一阵营中,华为与苹果品牌排名变化,华为成功取代苹果稳居亚军位。魅族也取代联想第四的位置,领跑第二阵营。

华为品牌排名变化的背后,得益于中端手机市场的出色表现。在利润最为丰厚的中端手机市场,华为推出了19款不同类型的手机,其实是VIVO有15款,三星和HTC有14款。在市场占有率方面,ZDC报告显示,华为中端手机市场关注比例突破了8%,与第一名三星9.2%的关注比例相差不到一个百分点。

事实上,华为在中端手机市场已经连续几个月领先。随着华为G7 Plus这一颇具竞争力的产品上市,下半年国内中端手机市场格局或许会再生变化。更重要的是,2000-3000元价位区间的中端手机市场,随着魅族、奇酷、中兴等手机品牌的不断发力,竞争会更加激烈。只是,谁能笑到最后仍是一个未知数。

一直以来,国产手机品牌的优势都在千元机市场。在2000元以上的中端市场,国产手机品牌即没有令消费者信服的品牌溢价能力,也没有产品上的优势。正因于此,能够在中端手机市场立足的,仅仅是华为、VIVO和OPPO等为数不多的国产品牌。

此前一直以情怀自居的锤子,过去的一年仅仅销售了25万台手机。惨淡的业绩背后,是锤子在中端手机市场溃败的心酸。坦白说,锤子在中端手机市场的重创,是品牌弱势的后果。当然了,锤子在配置和工艺设计方面的劣势,也是一个原因。

在现有成功布局中端手机市场的多个品牌中,VIVO和OPPO靠的是疯狂的广告来拉升品牌关注度。此前,VIVO在新品X5 Pro上市时,曾经斥巨资买下人民日报所有的广告版面。这一土豪式的做法,让VIVO品牌迅速深入民心。不过,VIVO这种激进的做法,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毕竟在产品体验方面,VIVO新旗舰X5 Pro续航和信号仍被诸多用户吐槽。相比之下,华为则是靠出色的产品体验,以及多年的品牌积累站稳了市场。

刚刚上市的华为G7 Plus,除了注重用户体验外,制造工艺和外观也有了质的飞跃。从配置上来看,华为G7 Plus搭载了八核64位处理器,指纹识别,2.5D屏和全金属机身,这样强悍的配置,售价应该在3000元以上。而华为将G7 Plus的定价,锁定在2099元,刚刚突破2000元的价格区间。

毋庸置疑,在价格方面,华为G7 Plus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华为在G7 Plus中植入了一些颇具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这大大提升了这款手机的核心竞争力。在信号方面,凭借多年来在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华为G7 Plus在高铁这样的环境下能够流畅通话,这是目前很多中端手机所不具备的优势。

在设计方面,华为G7 Plus也充分考虑到了青年人对拍照、安全的需求。优化后的指纹解锁,实现了0.5秒快速解锁,并且可以通过指纹实现指纹拍照、指纹接听电话、指纹下拉通知栏等诸多功能。显然,在体验方面,华为G7 Plus将中端手机拉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同等价位的三星和HTC手机,既没有指纹识别,也没有全金属的机身。

显而易见,华为G7 Plus并不是一味拼配置,而是注重年轻用户的需求,以及用户体验。这种追求用户体验的战略,是华为精品战略的具体表现。最近一两年,价格战硝烟之下,很多国产手机品牌一味拼配置、拼价格,华为却逆势而上,推出了售价4199元的Mate S旗舰,以及2099元的G7 Plus,是华为对市场理解深刻的表现。

三星手机市场持续下滑,苹果、华为却一路高歌蚕食三星的市场份额,除了品牌的优势外,更多的是靠产品体验。最初,苹果一直不做大屏手机,看到了用户对5寸甚至更大尺寸屏幕手机的需求后,苹果推出了大屏手机iPhone 6 Plus,最终热卖。华为,同样在精准的把脉每一个细分市场需求,并推出相应的产品。华为G7 Plus,就是为用户设计的一款中端手机产品。

在中端手机市场的多个国产手机品牌中,VIVO和OPPO更多的是靠营销上位。华为在中端手机市场的持续领先,魅族、奇酷和小米等品牌相继涉足中端手机市场,让这场竞争更加激烈。未来,鹿死谁手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在品牌积累和用户体验上占据优势的华为,或将成为中端手机市场长跑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