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学界处于主流地位,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由于西方经济学自身的理论缺陷以及我国学者对于西方经济学理解上出现的误区,一些西方经济学理论在我国经济实践中的误用,已经对于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导致腐败和诸多假冒伪劣产品现象的关键因素在于我国在经济理论上借鉴了“理性人”假设的经济思想,即西方经济学认为人是“自私”的理论假说。既然人是自私的,那么在“理性人”经济假说的思想指导下,政府工作人员、市场经济从业者必然从利己的角度,去参与经济社会活动。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南,如果不改变提倡“利己”的经济学理论,很难从根子上消除当前存在的腐败和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现象。实际上,生存作为人类本能,在基本生存不能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人无疑是自私的,在人类基本生存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人是利他的,这种利他性通过良好的社会风俗以及精神生产和消费产业体现出来,也与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一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引进,我国国内经济学者对于经济问题的研究,将人看成为一般动物,就此展开的经济基点就是错的,其研究结论必然也是不正确的。从西方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西方一些富豪在生前都捐出了大量的财产,市场经营者也遵守市场基本规则,这显然是人是“自私”的经济理论假说所无法解释的。就此而言,四百年前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人是自私的经济学理论假说在当前的西方社会经济生活中已经被抛弃。
(二)从目前我国运用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内容来看,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有很多内容已经过时了,甚至是错误的。为此,当前必须考虑信用货币经济运行的客观实际,对我国目前运用的西方经济学进行适当修正,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黄金商品货币不同,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增长与微观企业运行的方向并不是一致的。因为,理论上而言,政府通过增发货币实现资源等生产要素货币化的方式就可以达到宏观经济GDP增长的目的,而从使用价值角度考虑,一些无效投资和重复建设虽然增加了价值总量,却没有增加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因此,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就宏观调控而言,政府在宏观经济层面应更多地关注使用价值总量,而不是价值总量。微观市场主体受市场运行机制以及政府对于市场秩序监督影响,从事使用价值生产是其实现价值的必经之路,换而言之,其在关注自身价值的同时,必须向社会提供使用价值。
2.市场经济不是菜市场经济,市场自由竞争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则,才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否则,市场自由竞争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市场自由竞争的实质而言,市场自由竞争的核心是技术竞争,而不是放任自流的市场买卖行为。
3.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定价的最终底线就在于生产成本补偿原则,市场机制对于价格调节的底线在于商品的生产成本最终能够得到补偿。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这种补偿不但表现为价值形态的补偿,更表现为使用价值形态的补偿。
4.考虑信用货币经济的客观实际,对于外商投资,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吸引与外国投入信用货币相对应的非货币形态生产要素的投资,而不是单纯地吸引以外国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外国信用货币。
5.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增长不是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态的单纯价值总量的增长,而是以商品、服务等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总量的增长。
6.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界对于三驾马车理论的理解存在诸多误区,出口并不能拉动经济增长,只有在进出口平衡的基础上,由出口取得的利润才能拉动经济增长。
7.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充分就业并不能实现市场供求的自动均衡,一定时期市场供求自动均衡比充分就业更为重要,而经济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市场供求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动均衡的过程。
8.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温和通胀”不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只有内生性经济增长才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永恒动力。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内生性经济增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发展特征:
第一、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供给充足,其主要表现为资金、资源、劳动、技术以及管理等生产要素供应充足。当然,就上述生产要素构成而言,不同生产方式下各生产要素的组合模式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要素供给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由于资金供给主要表现为信用货币发行,这种货币发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资源、劳动、技术和管理等初级形态生产要素或设备、基础设施及原材料等次级形态生产要素做支撑。就资源而言,受部分资源不可再生性影响,由此决定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供给也是有限的。而就劳动、技术和管理这三个生产要素而言,由于其是可再生的,由此决定这三个生产要素具有较高的供给弹性。由此可见,就长期而言,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供给充足程度与否,其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劳动、技术和管理等可再生生产要素供给的充足程度。这三个可再生生产要素供给的充足程度,一方面决定了经济发展在量上的可扩张规模;另一方面,也决定了不同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组合方式,其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问题;第二、投资主要表现为产业升级,使经济增长在更高质量上实现规模上的不断扩张;第三、与投资相对应的消费也处在不断的升级换代之中;第四、出口的增长更多地是为了弥补本国资源禀赋的不足。其一方面表现为通过出口所积累的外汇储备,进口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出口所积累的外汇储备,进口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外消费产品,以满足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
9.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资金只是经济运行的中介,其只有转换为非货币资金形态生产要素,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就此而言,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金融只是维持经济运行的血管,而不是血液。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无疑是逐利的,但考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民营资本介入,民营资本也不是万能的。一般而言,对于维持经济运行的外部公共产品应是不盈利甚至是无偿的,如教育等;对于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产品如基本的粮食及医疗等产品,应该是微利的;只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品的价格,才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市场化定价。
11.我国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国情决定了西方法人治理结构不适合我国国有企业,当前国企改革应考虑我国国有企业的国有性质,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而不是本末倒置地通过国有股权结构的调整,让国有企业股权结构适合西方私人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三)就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方法而言,其主要遵循了客观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指导方法,其在某种程度上不符合科学的唯物辩证法。例如西方经济学根据既有数据所做的数理模型分析在很大层面上就带有“存在既为合理、既永恒不变”等客观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论思想。目前西方经济学这种不科学的指导思想对于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已经产生了诸多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不顾客观条件盲目信奉凯恩斯投资拉动经济理论、信奉市场万能论、不顾具体国情盲目复制世界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本币国际化路径等方面。
(四)从目前我国经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盲从已经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以金融为例,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开放的条件下,我国四万亿的外汇储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汇储备,如果以此为依据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在人民币汇率预期发生改变性拐点、美元加息、外资和国内资金出逃等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运行将面临上世纪东南亚亚洲金融危机的危局。
二、解决对策
(一)突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误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发展思想上正本清源,使我国经济发展真正体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的目的。
(二)在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上,突破“利己”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假说,将利他做为指导我国经济实践的主要指导思想,做到“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弘扬社会正能量。
(三)运用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我国经济实践。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微观经济领域,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竞争性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规范市场化运行主体,从而为市场经济运行构筑真正的微观经济细胞;
第二、在宏观经济领域,鉴于中国在此轮全球金融危机中所面临的环境与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南亚诸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所面临的环境非常相似,因此,当前应将防范金融风险放在第一位,优化外汇储备结构,防止投机性外资出逃给中国带来潜在的金融风险。从区域货币来看,当前人民币还不具备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鉴于中、俄、韩及中亚诸国具备构筑区域性货币的条件,当前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可优先考虑构筑上述区域货币,在我国具备顶尖的科技发展水平之后,再逐步实现人民国际化。
有良知的独立经济学者:鲍银胜
2015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