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比你有钱的人,都经历过让人难以想像的狠拼


 
我们都在羡慕风光无两的有钱人,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大多起于普通家庭的财富精英,他们除了眼光的独到、智慧的高超,以及各种机缘凑巧的原由,还有那股足以让人震撼、进而让人钦佩的狠拼劲头。
 
仅持有一份拼劲,自然不足以确保财富层面的成功,但拥有这样的拼劲,如虎添翼。下面,野马(yemathink)为你讲讲这样一些人的故事。
 
董明珠
 
先说说董明珠,传说中董姐走过的路不长草,最近几年,连续以10亿开赌雷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等,闯入大众视野。
 
她的身世也并不显赫,出生在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姊妹七人,她最小,儿时性格腼腆温顺。数年后,董明珠孤身一人来到了珠海,加入了格力。那一年,她36岁,她的儿子8岁。那时的格力还叫海利,是一家投产不久、年产能约2万台的国营空调厂,没有核心技术,只能做空调组装。
 
她在格力的第一个岗位是销售人员,被安排负责安徽市场。到合肥的第一件事,是向当地一家拖欠了42万货款的经销商追债。锲而不舍天天去找那个经销商,经销商却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经过40天的斗智斗勇,董明珠终于追回货物。再后来,格力在淮南的市场被打开了。在芜湖、铜陵、合肥、安庆,董明珠都打开了局面。仅仅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就突破1600万元,她一个人的销售量占整个公司的1/8,后来流传起“营销女皇”的江湖声誉,其实既是夸赞她的成功,也是赞许她的勤奋。
 
董明珠的工作没有时间概念,甚至做饭的时候想到的都是工作。因此在她看来,在家做家务就很幸福,只要有时间,董明珠都会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快走,这也是她唯一的消遣。也常有人劝董明珠不要这么辛苦,保重身体更重要。但是她却觉得,保重身体很轻松地活到100岁,没有价值。如果可以创造更多价值,她宁可少活十年。
 
吴晓波
 
这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财经作家,当然更是一名经营有道的企业家,今年不到47岁,但影响力已经远超众多名流,一些并不关心财经的围观群众,也知道吴晓波的鼎鼎大名。
 
33岁时,他以一本《大败局》名震天下,这是一本探索众多知名企业为何倒下的案例图书。现在来看,这样的材料到处都是,根本没有什么价值。但在2001年时,奇货可居。加上吴晓波本身训练得炉火纯青的文笔,大败局卖得非常火,当然也成就了这位作家的财富积累。
 
之后,吴晓波连续写了、《大败局II》 、《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营销》(2003年)、《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激荡三十年一中国企业1978—2008(上)》(2007年) 、《激荡三十年一中国企业1978—2008(下)》(2008年)、《跌荡一百年》(2009)、《吴敬琏传》(2010)、《浩荡两千年》(2011)、《历代经济变革得失》(2013)、《这些年马云犯过的错误》(2014)、《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2015)。
 
相当于1年多时间就会出一本书,没有勤奋写作,没有大量时间投入,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深度著作。从行文风格上讲,跟吴的一惯笔法保持一致,让人大量代笔也不太可能。更让人佩服的是,开通吴晓波频道后,他还会保持一定的专栏文章写作,依然是观点火辣,见解独到。
 
有过大量写作经验的人会知道,写出一篇文章不难,写一本书也不难,但要将内容的吸引力进行打磨,不投入极其艰辛的努力与思考,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吴晓波,已经是身家上亿的成功企业家,持股33.76%的蓝狮子公司,估值近4个亿。他在浙江千岛湖买了一个面积140多亩的小岛,坐拥一套杭州市中心“武林壹号”的豪宅,据说他每年都会买一套房子,算下来置业至少有数十套。
里边
 
任正非
 
华为的名声与营收规模,不用再过多强调。这家公司已经是一座中国企业的丰碑,当然,也是以辛苦、勤奋、拼劲而闻名的高地。而它的创办者任正非,最清晰的烙印除了神秘、对未来预见的准确性、高度的危机意识之外,可能就剩下“拼”这个关键字。
 
任正非的起点估计也并不高,有一个流传比较广泛的描述是: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以凑来的2万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起步时,厂房破旧,也并不具备强大的背景资源。但后来广泛流传的华为营销铁军、狼性营销、床垫文化等,不可能跟创始人没有关系。
 
在拼勤奋上,有这样一段采访是这样描述的:
 
18年来,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有许多高级干部几乎没有什么节假日,24小时不能关手机,随时随地都在处理随时发生的问题。
 
现在,更因为全球化后的时差问题,总是夜里开会。我们没有国际大公司积累了几十年的市场地位、人脉和品牌,没有什么可以依赖,只有比别人更多一点奋斗,只有在别人喝咖啡和休闲的时间努力工作,只有更虔诚对待客户,否则我们怎么能拿到订单?
 
王兴
 
目前是美团、大众点评网的掌舵者,但这位兄台,2003年就中断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学业,拉着大学兄弟王慧文开始创业,不会编程就现学,失败。
 
2005年是创办校内网,快速积累了校园用户。2006年在融资失败后卖给陈一舟,在成功创业者眼中,这可能是失败之笔。但在外人看来,当时校内卖了200万美元,相当于1000多万人民币,也是比较可观的。
 
这是个连续创业者,校内卖出后,他又办起了饭否,这是国内最早的一家微博,同样在很短的时间内,积累了数量众多的用户,而且网络口碑非常不错,但因为多种原因在2009年被关闭。
 
这没有影响创业战士的激情,随后的2010年,他就启动了美团网的计划,由于之前积累的名声,融资相对顺利,当年交易额据说就有2个多亿。2015年上半年,交易额已经增长到470亿元。与大众点评网合并后,1月份的融资高达33亿美元。
 
雷军
 
虽然雷军有提过“只有勤奋聪明远远不够”,也说过“以前老讲勤奋努力 误导了无数年轻人”,但他无疑是非常勤奋的一个人。
 
出身普通家庭,考入武汉大学,上学就是一个学霸,用两年时间就完成所有学分。在金山一呆就是16年,做了游戏、安全、办公软件等很多事情,直到上市。之后又进入手机领域,带领小米用5年时间完成几千万部的销量。没有勤奋,这根本不可能实现。
 
据说,雷军在米聊上收听上千人,不停的向业界推荐米聊,并充当起了超级客服。不仅如此,作为一个投资人,雷军甚至可以做到一周六天在米聊上班,工作时间甚至比其他员工还长还晚。
 
凡客、UC、多玩在起步阶段,雷军都曾亲自督战。
 
张黎刚
 
这是艺龙网、爱康国宾的创始人,两家公司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或者买过产品。艺龙网曾跟携程大战多年,爱康国宾是健康体验领域里数一数二的角色。
 
张黎刚接受《中国企业家》的采访时,有一句话是:在创业者中,我不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但是我肯定是最勤奋的人之一。
 
他在29岁时将艺龙卖给美国一家上市公司,因为个人持有100万股,成交价约18美金,相当于他当时就已经有1800万美金的资产。
 
马化腾
 
据说,马化腾经常是凌晨12点才下班,不断找出问题,发给相关负责人员,于是,部分员工也只能跟着拼。即使结婚后,不少主管早晨上班时,就能收到老板写给他们的邮件,时间大多是晚上十一二点。
 
库克
 
这是一位以严厉和冷酷著称的管理者,也是典型的工作狂,据说每天早上4点半就开始工作,经常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从不知疲倦。
 
2012年的时候,他以苹果CEO的身份,成为为2011年美国薪酬最高的CEO,总计3.77亿美元的薪酬。
 
想想也是,苹果虽然牢牢占据高端市场,但强敌环伺,压力大也很正常。
 
周鸿祎
 
据他自己的介绍,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2小时,没有太多兴趣爱好,据说过年都曾经在工作。
 
他写过这样一段文字:不管是什么标签,好的还是不好的,都不要紧,都是老天爷给的,但成长的过程中,就像做互联网产品一样,很多事情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要做成做好,需要不断的坚持,需要强大的韧性,需要长期关注一些细节。
 
史玉柱
 
我觉得他在读书时,就是勤奋的学霸,因为当年他以安徽怀远县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之后就凭自己的实力写IT软件,一战成名,29岁创办巨人,3年后的32岁,跻身中国改革开放十大风云人物,33岁就被《福布斯》列为内地富豪第8位。
 
之后又遭遇事业低谷,巨人倒闭,负债数亿,这些都不影响史同学的继续麾战,1998年在脑白金项目上大获成功,又连续打造征途游戏,入股民生银行、新华联、珠海中富等多家上市公司,在新能源领域也有动作。
 
在打造征途的时候,据说每天玩十几个小时的游戏,研究产品。他还经常发微博,更新了1100多条,粉丝有777多万人,不能不说很勤奋的。
 
 
傅盛
 
用几年时间,将猎豹做到上市。猎豹刚起的时候,浏览器市场早已战成红海,血流成河。
 
这位仁兄,也并非大户子弟,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住过地下室,经历了一个穷光蛋在北京必须经历的一切磨难。
 
在做金山毒霸与卫士的研发时间内,看每天的产品安装量和活跃量,不看睡不着觉。系统每天凌晨两点钟发布结果,据说他基本没在两点之前睡过觉。到了季度财务会上,听到关于收入的汇报,从他接手之前就一直掉,从2亿掉到1.4亿,缩水将近50%。
 
随后砍掉多条产品线,其中就有一度让金山引以为傲的金山网盾,引发员工强烈反弹。据说他要跟大多核心员工聊,解释自己的决定,推动执行,加快开发速度,以便尽快做出结果。当时在360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压力与劳动强度可想而知。
 
之后做浏览器,据说把国内所有的浏览器都用了一遍,不仅如此,内部团队还在国内所有浏览器的论坛上,每天去看用户回复,把用户问题进行归类,加入用户QQ群,去了解人们都关注什么问题。 
 
现在的猎豹,2015年第三季度的总收入首次超过10亿。(更多精彩内容:野马公众号yema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