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危机与未来农业


 

耕地危机与未来农业*

熊义杰

(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710054)

耕地是农业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耕地减少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我国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不断减少的事实证实了这一点。虽然近两年耕地减少趋缓,然而危险并未解除。本文从分析耕地减少的原因入手,从未来农业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了一些保护耕地的措施。

关键词 :耕地危机;未来农业

中图法分类号 F301.21

1.不可忽视的耕地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耕地危机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84年,我国的耕地面积是1亿hm2,到1995年末仅12 a时间,即减少到9 497.4hm212 年中减少的耕地面积超过了1995年末两广的耕地面积之和(231.7hm2+261.4hm2),平均每年减少的面积约42hm2,与海南省的现有耕地面积(42.9hm2)相当,即12年中每年减少一个海南省的耕地。按相对量计算,年平均减少0.5%,如果任其发展,,那么200年后我们将不再有耕地耕种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过去,我们曾有一种说法,叫做/湖广熟,天下足。这说明了湖广农业在全国的地位。然而湖广几省近年来耕地的减少着实让人吃惊。1980年,湖北省的耕地面373.9hm2,到1990年则下降为347.7hm210 年中耕地减少了26.2hm2,比西藏自治区的现有耕地22.4hm2还多17.5%。到1995年则进一步减少到335.8hm2,年平均减少2.4hm2。在1993年中,仅广东一省减少的耕地面积就是10.2hm2,差不多接近于西藏自治区耕地的50%。虽然近两年耕地减少趋缓,然而危险并未解除。

过去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我们的传统观念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实际上,我国的人均资源在许多方面并不丰富。就土地资源来看,世界人均的陆地面积是2.97 hm2,中国是0.83 hm2,少2.14 hm2;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0.32 hm2,中国是人均0.087 hm2,少01233 hm2。我国一方面是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是人口大幅度增加,1980年到199515年中人口净增2亿,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必然使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度下降。人均耕地面积的大幅度下降,是未来农业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

耕地是农业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之源,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然而不幸的是,这一基本常识并没有为我们的管理者所认识。尤其重要的是,我国拥有占世界22.15%的人口,但只拥有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耕地资源对于中国来说,可以说是稀缺中的稀缺,宝贵中的宝贵。让人遗憾的是,这些情况并没有为我们的国人所重视。这一点从我国近年来兴起的土地开发热中即不难看出。

据有关资料载,开发热最热的时候,我国500多个城市(包括县级市)竟辟有几千个开发区,规划面积超过100hm2,超过了现有城镇建成区的总面积,其中经过国家批准的项目只占百分之十几。据报道,有一位从大陆出去的澳门同胞到某县买地,县官得知后大喜,除了国家优惠政策以外再加上地方优惠,每公顷地价1 500元,一共出让1 000hm2。这位同胞除了花少量投资盖了点房子以外,绝大部分转手倒买,轻而易举成了财神爷。在近年来的房地产热中,玩空手道,已经成了许多人致富的“生意经”。

199368日,《海南法制报》报道,近年来海南省预征地5.3hm2,按常规办理手续的仅占20%,有的公司没有经过政府部门的同意就直接到农村购地,有的公司在土地转让中隐瞒成交地价或搞假联营、真转让,打着合作开发的幌子,逃避政府收取的各种增值费用和转让费。更为严重的是,市郊乡镇居民私分、私占、私卖国有土地的行径已经到了近似疯狂的地步。据海口市国土局统计,从1989~1992年的4 a间,丁村等24个村庄参与私分、私占、私卖土地的农户达3 884户,约占总户数的84%。海口市西城乡自1988年以来,农民私卖国土2.4 hm2,价格高达每平方米1800元,个别农民仅此一项就获几十万元暴利。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92年全国减少的耕地是75.4hm21993年是73.3hm2。全国两年中减少的耕地比福建省和西藏自治区的耕地面积之和(121.9hm2+22.3hm2)还要多。勿容置疑,耕地危机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面前。面对这一危机,未来的农业究竟向何处去,我们不能不进行认真的思考。然而要从这一危机中走出来,我们还必须对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进行一番认真的分析。

2. 耕地危机的多方面原因

2.1 把经济开发等同于土地开发

把经济开发等同于土地开发,把土地开发等同于扩大建成区面积,是导致耕地危机的主要原因。

1992年,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是异乎寻常的一年,正是在这一年,我们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这一年,举国上下最响亮、使用最多的一个口号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然而,也正是在这一年,耕地面积发生了大幅度的锐减。有人把这一年称作为中国的地乱之年,其实一点也不夸张。1992年国家下达给广东省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三项建设用地指标为9.6hm2,其中耕地占5.44hm2,但实际上这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三项建设用地为15.74hm2,耕地占8.61hm2,两项指标分别超计划64.0%58.2%

据国家土地局19936月的一份资料,1992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净减少16hm2,净减幅度较1991年增长254%。其中,广东省净减耕地4.2hm2,较1991年增长786%,天津市净减耕地6 700 hm2,较1991年增长733%,福建、海南两省分别较1991年增长577%436%,山东、江苏、浙江三省较1991年的增长依次为189%187%178%。为了加快发展,许多地区将土地审批权下放,在资源开发中穷大方,使越权批地堂而皇之地披上了促进发展的神圣外衣。由于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实在太容易,因而许多开发区是开而不发,使好端端的耕地一撂就是几年。

1992年,据不完全统计,12个省、市、自治区的开发区共有1 507个,,规划用地总面积66hm2,其中经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批准的仅317个,占开发区总数的21%。广东省295个开发区,远期规划用地9.03hm2,近期规划用地1.84hm2;四川省开发区162个,规划用地9.64hm2,平均每个开发区用地595 hm2;江苏省县级以上开发区124个,规划用地8.56hm2,平均每个开发区占地690 hm2。湖北省仅襄樊一市便拥有开发区174个,其中多数开发区建在城镇附近和交通要道两旁,占用的主要是高产良田、菜地。

2.2 乡镇企业占用耕地无节制

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耕地占用的无节制是导致耕地危机的又一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给农村社会经济注入了极大的活力。然而乡镇企业所创造的效益在极大程度上是以资源的浪费为代价的,尤以对耕地资源的浪费为首。仅在1980~1984年的5年间,乡镇企业占用的耕地有人估计至少在667hm2以上,这其中有90%是自圈自占的。同时,由于乡镇企业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砖瓦厂成了乡镇企业发展中的主要行业。许多砖瓦厂根本未经规划论证,不仅场地要占耕地,而且就地取土制砖,把好端端的耕地挖成了一个个深沟,即使经过平整,也需要经过几年才可耕种。

2.3农村居民住宅规划热占用耕地

近年来农村兴起的居民住宅规划热,也是造成耕地减少的重要原因。

农村居民住宅规划对耕地危机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是宅基地直接占用耕地面积导致的耕地减少;二是垫宅基地取土对耕地的破坏。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许多村组都不再留有公共用地,农户取土的地方也没有统一规划,因而农户用土比如垫宅基地,垫猪圈和牲口圈,都是农户自行其事,各自在自家的责任田里随意取土。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一大片平展展的耕地,常常被挖成了沟梁相间的人造沟壑。         目前,在农村由于农户取土的需要导致的对耕地的破坏,不仅涉及到农田和耕地,而且也涉及到耕地上的附加设施如农用灌渠。在陕西省咸阳市南仁乡,70年代初期全乡(当时为公社)劳动力苦战两个冬春才修起的近百万立方米的垫方渠,在实行大包干责任制以后的不几年中,就被周围几个村子的农户因取土需要而夷为平地。这种对农耕地及其附加设施的破坏,直接导致了现有耕地质量的下降。

事实表明,为了未来的农业,对于耕地危机,我们决不能再等闲视之了。我们必须尽快地采取措施,以便从耕地危机中摆脱出来。

3.未来的农业发展与耕地保护

面对耕地危机,未来农业的出路何在呢?可以肯定地说,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地发达,未来的农业都只能是土地农业或叫做耕种农业,换句话也就是说,离开了土地或耕地,也就无所谓未来农业,没有土地或耕地的未来农业,也就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是我国拥有占世界22.5%的人口,,但只拥有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这本身就决定了我国农业对耕地需求的迫切性。因此,为了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刻意地、加倍地保护耕地,这是未来农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象我们过去所做的那样,通过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办法,兴修梯田,或围湖造田呢?现代生态科学对此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大面积地毁林开荒或围湖造田,必然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是造成气候反常、干旱频频、土地沙化、沙进人退的直接原因。只有保持生态平衡,才有可能风调雨顺,才能获得最大生物产量。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切不可以再去做那些劳民伤财、遗害子孙的蠢事了。

面对目前的耕地危机,我们必须警钟常鸣,必须在耕地问题上具有一种忧患意识。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地从这一危机中走出来,那么50年后在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的双重作用下,我们的人均耕地将只有0.034 hm2100年后将下降为不足0.02 hm2200年后将不再有任何耕地耕种,这将是多么可怕的景象。如果我们不尽快地警觉起来行动起来的话,那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土地资源开发和房地产业的兴起,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利益机制的作用必将使这种危机进一步加剧,农耕地大出血将在所难免。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为了能尽快地走出耕地危机,,首先,我们必须从完善管理机构着手。国家土地管理局领导曾指出,当前存在的土地违法问题主要是政府及其领导人员的违法行政行为造成的。使国土局进退两难的是,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只是本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受本级政府的领导。职能部门对政府及其领导人员的违法行为,如何行使执法监督权,着实让当事人犯难。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按照管理的封闭原理办事。从土地管理局的职能来看,它实际上是一级监督机构,因此它不应隶属于政府机关,而应该隶属于人大组织,如果一定要把它隶属于政府,那就等于是自己执行自己监督,这是违反管理的封闭原理的。把它隶属于人大,以直接更名为土地监督局更为合适。

其次,我们必须努力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杜绝土地开发中的违法行为。要严格土地审批制度,尤其是耕地审批制度,严防乱批滥用现象的发生。对于少数私买私卖耕地或破坏耕地和耕地附加设施的不法分子,必须绳之以法。政府对违法乱纪现象之态度,是与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成正比例的。制止和惩戒土地开发中的违法现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必须严格贯彻执国家颁布的土地管理法,不管是谁,也不管其职位有多高,只要做了违法的事,我们都必须依法行事。

第三,我们还必须努力搞好干部教育工作。耕地危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级干部失职造成的。有人说,在毛泽东时代,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在现代,严重的问题则是教育干部,这话一点不错。耕地危机的发生,一是由于干部责任心失缺,认为事不关己,淡然处之;二是由于干部素质低下,政策水平不高,法制观念不强造成的。为了从耕地危机中彻底摆脱出来,教育干部的工作,已经到了非进行不可的时候了。

以上三条是我们走出耕地危机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努力抓紧抓好。



* 本文曾在19979月的《湖北农学院学报》第17卷第3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