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精神的原乡:庞贝的戏剧、小说和电影


 

[题记]近日知名作家、畅销小说《无尽藏》作者庞贝,出版人、纪录片工作者席璟,资深编辑、《无尽藏》出版策划人许云莲等三位老师参加万卷中心创建的公益文化活动“万卷文化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回望精神的原乡:庞贝的戏剧、小说和电影”。论坛由资深出版观察人何乐辉先生主持。由于论坛是以QQ交流的形式在网上进行,有时,多个话题交替进行,但不影响阅读,所以为保持原貌,不做调整。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一、《庄先生》:中国文化中最任性的人

何乐辉庞先生,听说话剧《庄先生》自201412月开始演出以来,一年时间在全国已巡演50场,您对这个结果满意吗?反响如何?

庞贝感谢您的关注。今天晚上《庄先生》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开始在北京的第七轮演出,这样一部有些高冷的舞台剧能够一年之内演满50场,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

何乐辉观众反响如何?

庞贝:这个话剧的反响来自专家和观众两方面,戏剧界专家认为这是近年来少有的一部有人文情怀的高品质的话剧,观众认为这是一部不以搞笑为卖点的很好看的戏剧。可以说是叫好又叫座。

围观者:讲的什么内容?为什么想着做这样一个话剧呢?

庞贝: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庄周梦蝶,蝶梦庄生的梦的戏剧。当然,其中还有一个很好看的艳情故事...... 因为庄子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任性的人啊!就在我们的文化源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精神坐标,也是被遮蔽已久的精神坐标。见或不见,他就在那里。如今大家不是都想学着任性一点吗?

围观者:很难想象不搞笑

庞贝:不刻意搞笑,不开低俗的玩笑,但是你可以会心一笑,确切来讲,这是一部有悲剧色彩的荒诞剧。

席景《庄先生》的演出在当下剧场业十分难得和少见。演员们有一个共识是,在排练中他们都是以排演莎翁戏剧的心态在走戏,尊重剧本,细抠每一句台词。这个作品的演员都很年轻,之前多是演出小剧场喜剧作品,这部戏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整个这部作品的排演用他们的话说,是一次像重新回到校园的回炉。庞贝老师可以谈谈当年创作这个故事的缘起。

庞贝很感谢这班演员,他们以排莎翁和契诃夫经典戏剧的方式来演这部戏。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作一部戏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中,道家精神被遮蔽已久,我是想通过这样一部戏,呈现一种能够给现代人以启示的有价值的东西。

席景:有一种说法是关于好的戏剧,人们说最好的戏剧是创作者只是在表达自我,而其它人却被它表达了出来。《庄先生》其实就有这样的功能,作者表达了一些知识阶层的困境和解脱,而整个知识阶层被它表达了出来。

庞贝:戏剧本身就是一种文学,在世界戏剧史上,贝克特和奥尼尔等大师都是以戏剧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在我们中国的戏剧创作中,文学性似乎越来越少了,我希望《庄先生》是一种文学性的回归。

席景:庄先生的困境,其实就是知识阶层生存状态的的一种缩影。这也是此剧一个与其它话剧十分不同的特质。

庞贝:的确如此,所以我的感觉是,这部戏在大学演出会很受欢迎,希望明年能有这样的机会。

席景:一般的小剧场创作在当今导演中心制的环境里,一般编剧都是从属地位,是导演有一个选题,找编剧来写,但《庄先生》是非常难得的编剧原创作品。

席景:整个剧本在演出前多年就已写就,有完整的表达。其实好的话剧应该是寓言,有创作者个人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和表达,而当下的导演中心制往往是团队创作,消解了作者的独特性
   
庞贝:所以很感谢导演和演员们对编剧的尊重,其实这是对文本本身的尊重,当然,前提是这确实是一个成熟的剧本。
   
席景:还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是,整个排演过程是庞贝老师和导演组分离完成的,这在当下小剧场创作中也很少见。
    
席景:此前,也有一些作家会原创剧目,但都会对剧场呈现有所限制,《庄先生》给予了导演黄凯很大的创作自由,这是当下剧场业原创剧目较少见的情况
   
庞贝:合适的剧本遇见合适的导演,对于作品来讲,也是一种幸运。
   
席景:可以说这个剧目是编剧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剧本,导演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了二度创作,所以这个作品的文本和剧场呈现有各自的生命力,但有相同的血液。这种情况很难得,当今的大多数情况是导演有一个选题,找编剧来写,最后演员也加入,集体创作。

 

二、《无尽藏》:历史小说的文学标高

何乐辉:最近两年坊间一直都在谈庞贝老师的小说《无尽藏》,不但读者反响很好,而且还获过很多文学奖。请问许老师,您当年看中这部小说的理由是什么?

围观者:《无尽藏》挺火的。在好多媒体看到过。
   
许云莲: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当初,最打动我的是,《无尽藏》不仅有一个好看的故事,还有一种非常特别的讲述方式。一个编辑遇到一本好小说,也是一种幸运呵。对于纯文学作品来讲,出版后能够不断加印,也上了好多畅销书榜,也说明高品位的读者也越来越多了。

何乐辉: 这部小说的读者是哪些?
  
许云莲:可以说是雅俗共赏。《无尽藏》上市后,接连登上新浪、百道、凤凰等文学书榜,以及当当畅销书榜,20151月,此书与大陆贾平凹、台湾骆以军、香港黄碧云、美国严歌苓等人的作品同登“《亚洲周刊》2014年度全球十大中文小说”榜。而在腾讯•《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度“华文好书”奖中,文学类10种新书的获奖作者是:米兰•昆德拉、张新颖、约瑟夫•布罗茨基、阿来、贾平凹、王小妮、格非、庞贝、徐则臣、陈丹青。

庞贝: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邱华栋先生有个说法,《无尽藏》这部小说没文化的人别看,心智不全的人别看,傻子别看。这部小说的语言确实有点门槛,但其实是有一个很棒的悬疑故事,这是一部文化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也是一部武侠小说,甚至也可以给它打上成长小说的标签,所以,年轻读者也可以看。当然,能看的人绝对不会是傻子。台湾繁体字版本也快出了。对于这部小说来讲,繁体字看上去更有感觉。
    
读者:庞先生喜欢古今之间穿梭,是否觉得历史荣光更待传承?我喜欢那个前言,今译版序。

庞贝:前言当然只是一个引子,主体是历史,而我看重的历史荣光是一种很特殊的东西,这是一种被遗忘的气质和精神,在历史深处,有我们精神的原乡。
   
许云莲:记得第一次看稿是在车上,沉迷其中竟坐过了站!作为编辑,每年要看上百部稿子,对文稿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但看《无尽藏》却像普通读者一样被吸引,这对我来说确实是少有的体验。
   
何乐辉:我现在手里就有《无尽藏》这本书,推荐人大都是名家、大家,如雷达、邱华栋、麦家等,可见这部小说的份量,请问:《无尽藏》最深层和内在的意义、价值有哪些?
   
庞贝:关于这些,专家们已有很多评价。这些反响自从初稿在《中国作家》杂志首发就出现了,很快便出书。好书遇上好编辑也是一种幸运,就是因为许云莲老师看这部书稿坐过了站,我才决定给精典博维出。
   
许云莲:邱华栋先生说:《无尽藏》是博尔赫斯才可以写出而博尔赫斯无力完成的长篇小说。;著名作家麦家也表示:《无尽藏》承继了博尔赫斯和艾柯的伟大传统,在神秘而诡异的古典意境中,呈现现实主义文学所遗忘已久的宿命主题。著名评论家白烨先生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他的看法:西方知识悬疑小说与中国古典气质完美结合……《无尽藏》创立了历史小说写作的文学标高。而著名作家徐则臣则认为,此书对古典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很高的典范。这些评论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无尽藏》的意义和文本价值,也为读者打开了本书阅读的窗口。
    
庞贝:感谢文学界这些大咖们的力荐,他们发现了《无尽藏》在小说技法和美学上的价值,至于此书的内在深意,这确实是一言难尽,很多人也读出了一个隐含的主题,这就是拒绝”......
   
何乐辉:许老师,作为普通读者,《无尽藏》最本能地吸引你的地方(让你坐过站)的是什么?

许云莲:首先当然是一个悬念丛生、充满刺激的悬疑故事。当然,第一遍先看其表层故事。好的小说,应具备多种旨意、可供多重解读,不同层次的读者能看到不同层次的美。有的小说貌似高雅,但其实是故作高深;而时下更多的小说,为了所谓的市场,则到了近乎烂俗的地步,而《无尽藏》却将雅俗二者奇妙地融合起来。对于爱好故事的读者,这是一个悬念丛生、充满刺激的悬疑故事;对于迷恋文字之美的读者,这是一场诗意盎然、字字珠玑的语言盛宴。
   
庞贝: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读者,有人在这部博尔赫斯式的小说中看到了福尔摩斯的影子,有人看到了聂隐娘的影子,《无尽藏》中的女道人确实是与聂隐娘出自同一则唐传奇,只是这位女道人比侯孝贤的聂隐娘更神秘,更妖冶,因此有人从中看到了妖气......
   
许云莲: 作家徐则臣先生对《无尽藏》的阅读感受也说:我觉得这可能是我最早想写的小说,所有有过文学梦的朋友最想写的小说,它体现的元素可能都在里面。比如要很古雅,文笔特别好,尤其是古文功底特别好,在这里面要有很多知识。这个小说要写得速度感很强,要很浪漫,里面最好能融入流浪的一种情绪,还要融入一些武侠的成分。

庞贝:徐则臣先生也是有大视野的人,小说毕竟是语言的艺术,叙事的语感的确是很重要。
   
何乐辉:也许正是这种气氛和情绪与当下人们的潜在需求高度契合,使小说获得如此成功。
    
庞贝:历史题材一定要给人以现实的启示,《无尽藏》是这样,《庄先生》也是这样,可以说这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一种激活。
   
许云莲:关于语言,有评论说,《无尽藏》的语言尝试是一种汉语的治霾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20158月第九届茅奖揭晓,《无尽藏》虽止步于第22名,而这已是本届冲奖广东作家最好的成绩。四年间国内出版的纸质小说有上万部,入围前30已是很不易,而本届茅奖多位评委认为,《无尽藏》是一部不会过时的且有望成为经典的杰作。

许云莲:庞老师似乎对历史类题材情有独钟,《无尽藏》是一千年前的故事,《庄子说》是两千年前的故事,不知接下来,庞老师的创作方向是否还是历史类的?
   
庞贝:习总书记也有过这样的表达,他说要系统的梳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要让禁宫里的藏品活起来,让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无尽藏》围绕故宫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编织故事,这是让禁宫里的藏品活起来;《无尽藏》主体故事发生在一座江南园林中,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可以说,《无尽藏》是让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无尽藏》的语言古意盎然,这也可谓是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著名文史学者陈子善教授说,《无尽藏》和《繁花》是近年来中国文学中难得的两部非常美的长篇小说。

 

三、《上海王》:旧时代的某种情怀

何乐辉:现在出版商做图书越来越关注其衍生产品,我个人觉得这《无尽藏》这本书的衍生产品一定会开发得不错,那现在进展如何?(我也不知道该问谁好)
   
庞贝:好小说不一定非要有一个好故事,好小说最好有一个好故事,《无尽藏》的故事诡异而奇特,出书后很快便吸引了各路投资商,这部作品的电影版权在书出两个月后即已被抢购,游戏版权也已高价成交,其话剧版本也在筹备中。
   
何乐辉:网上说刘嘉玲要出演其中的角色,是真的吗?
   
庞贝:刘嘉玲确实很适合《无尽藏》中女道人这个角色,年龄和气质都很合适......
   
何乐辉:《无尽藏》也要改编成话剧吗?

庞贝:正在筹备中,《无尽藏》是一部空间小说,一座园林,一个迷宫,这为戏剧舞台提供了一种可以发挥的理想空间,因此,做这部话剧其实也是有美学追求的,我们希望,这部话剧能够呈现某种很特别的剧场美学。

何乐辉:关于《无尽藏》,我们聊也聊不完,时间有限,希望以后有机会再聊,比如聊《无尽藏》的话剧。下面我们来谈谈电影剧本《上海王》,要不我们先从虹影谈起?

庞贝:这是根据虹影小说《上海王》改编的电影,一部黑帮片,也是一部史诗片,胡军演第一代上海滩黑帮老大,时代变了,他的英雄时代过去了,但我们在这里呈现了一种情怀,也是当今这个实用理性的时代所稀缺的情怀。这部电影已经完成后期制作,凤小岳主演的第三代黑帮老大很有看头。

围观者怎么一下子又从儒雅文化跳到黑帮了?什么吸引了你?其实内心还是想改变些什么?还是有黑帮文化?

庞贝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我这几个作品都是历史题材,《庄先生》是2000年前的故事,《无尽藏》是1000年前的故事,《上海王》是100年前的故事,恰巧虹影的《上海王》原著是一个黑帮题材,一位上海滩的黑帮女老大,电影版本是余男演的这个角色。

王攀是不是可以理解,这些时间与空间并不重要,庞先生只是想借这些人物及其故事,造出另一度空间?如果是,这度空间会是什么模样?

庞贝回望历史,其实是对现实的逃避,但这并非消极的逃避,其实这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发现,在历史的这个维度空间中,有一种生命,有一种自由,有一种可能的生活。

王攀据我所知,庞先生上大学前的理想做导演,正是这个根本性的追求,让他的小说与剧本,都有很强的可视性。

席景每个作者都是在创建一个世界,数量累积则世界成形,我也想问庞贝老师的作品风格从自己的角度谈,是一方怎样的世界。比如刚刚提到的“拒绝”这个主题,但没深谈……

庞贝类型电影当然要拼市场,但我希望这部《上海王》还是应有自己特殊的艺术品格,在我看来,商业性和艺术性并不矛盾,这是一个度的把握,反观当下的中国电影,很多投资人并无能力把握这个度。

王攀:即使是难以捉摸的思想,也都活在空间中?上面几位说的空间文学,大概也可以指这个吗?

围观者空间和时间的移动才能实现创造,我的理解是,庞先生应该想要多方位探讨人生可能性或者发展可行性,不一定会有一个标准答案。

庞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文化是与儒家文化对称的另一翼,2000年来我们独尊儒术,道家文化却被遮蔽,从老子到庄子,道家文化有一种与现代精神相通的姿势,这就是拒绝的姿势。

王攀哈,庞先生点到2000年儒家文化,确实没错,两千年其实都是内法外儒,道恰恰是对这种可能的趋势的反动,绝圣弃智,不是不要圣智,而是拒绝假圣伪智,对吗

庞贝(@围观者)谢谢你形而上的回答,其实我还有一个形而下的佐证:《无尽藏》是一部空间小说,因为主体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具体而实在的空间中,这就是那座园林。乔伊斯、普鲁斯特、福克纳等大师在小说时间问题上已有登峰造极的作品,而对于空间小说的探索,即便是在世界文学中,迄今也无理想的文本,我希望《无尽藏》是一种成功的实验。

围观者绝对算一个成功的凝眸回望

庞贝(@王攀)道家的老子和庄子都是绝圣弃智,但老子是从体制内出走,而庄子原本就在体制外,老庄都是冷眼观世,但庄子比老子有更多热心肠的一面,庄子在回归自然的同时也热爱生命,可以说这也是我这部《庄先生》的新意,希望观众能感受到。

何乐辉时间有限啊,对不起大家了。最后我们来谈谈庞贝作品的整体风格。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一种能给读者带来从未遇到过的新东西的风格十分宝贵,也是一个作家的独特基因。

席景所以《庄先生》的套层结构给我们展示了两个世界,回当“终生副教授”就是回到了世俗世界。

王攀无尽藏是佛家的,话剧中的庄子是道家,小说中的人物很多是受所谓儒家教育影响的,作者也儒家的话通过人物大量讲出来,如何能把几家融到一起?让佛家加以笼罩?

席景从小说到戏剧,从文学到影像,庞贝老师兀自穿越古今,他在历史中寻找精神家族,他在表达上选择各异门类,只因艺术家另有上帝,他在自己身上克服时代。

许云莲庞老师的创作,从《无尽藏》来看,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观照,一种从时间与空间上观照的命运感或宿命感。其内容“发古之幽情,现想象之梦境,写灵魂之奇幻,演复仇之悬疑”,其结构交叉、旁逸、回环,类似于迷宫般地表达,真正是独创了一种复杂而神奇的小说“美学配方”。

王攀庞先生是个做梦的人,他执着地倾听着人类文化源头的所有大师的心声,愿意用梦一般的语言,造出梦一般的结构,生出梦一般的人们,成就另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庞贝作家的风格其实是由评论家来阐述的,不妨借用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先生的分析,他说《无尽藏》的价值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美学开拓,这与传统的所谓正说的历史题材作品不同,也与戏说之类的网络小说不同。在我看来,对于这种美学空间的开拓,有望使作品成为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文本,《无尽藏》是这样,《庄先生》也是这样。

何乐辉庞先生很忙,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对话到此结束,谢谢三位老师的精彩对话,谢谢王攀先生的参与!谢谢热心围观者和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