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厂志成了唾骂腐败分子的耻辱柱?


 咋厂志成了唾骂腐败分子的耻辱柱?

------一位武钢的朋友拿一本厂志唾骂腐败分子当年自吹自擂的感慨!

汪华斌

武钢的彩虹泡沫终于破了,于是现实的武钢令多少武钢人心疼;因为不知道又有多少武钢人不仅生活要快速返贫,而且心灵深处更是裂痕巨大。一位下岗的朋友找我,说看自己当年编写的厂志;咋看都看不出当年这丰功伟绩是如何杜撰出来的呀。他说邓崎琳当武钢一把手后,年年的厂志都是武钢又走在别人的前面;所以每年的决策都是何等英明。可为何这么英明的决策却把武钢搞垮了呢?因为人家在后面的钢铁企业都没有武钢这么狼狈,这难道就是英明决策的必然结果吗?

我们知道厂志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虽然它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而力求客观、真实、准确地记述单位的发展历史。但实际任何厂志都成为了为领导歌功颂德的书,因为按照概述、生产、技术、设备、安全环保、人力资源、专项管理、党群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大事记、附录等类目顺序编排;最后就成为了只为领导歌功颂德的专例了。如当年武钢的腐败分子孙文东本来是由实习生提拔为单位负责人的,谁知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党委会投票决定民主党派人士下岗。抛开这违法乱纪不说,就是这行为也应该与改革而格格不入呀。但为腐败分子歌功颂德的厂志却记载,单位负责人孙文东具有改革创新精神;首创了党委会投票决定民主党派人士下岗的先例,从而全面维护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威;使全单位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生产力的飞跃。现在来看这厂志,这难道不就是腐败分子的耻辱柱吗?

是啊!我们的厂志现在还没有到历史检验阶段,因为它充其量最多的也只是二十多年的产物;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不少单位翻看当年编写的厂志;最后都有一种吞下苍蝇的感觉,因为全部只有恶心。抛开别的单位不说,仅就叫武钢人用厂志来评价武钢;就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没有任何单位的厂志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因为现在这些当事人就不认可这些历史,而是当成耻辱柱看;这难道就是我们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吗?因为在所有的厂志中,基本上全部是为领导歌功颂德的胡说八道。也就是说不仅没有描述任何领导的过失,反而将老百姓的业绩夸大成领导的政绩;如我在武钢搞质量管理绝对是第一批人中的精英,因为我在国内外杂志上就公开发表专业文章500多篇;而且有的还是对现实批评相当尖锐的专业文章。然而你翻遍武钢的任何厂志,都没有我的痕迹;因为我不是任何单位负责人,也不是行政领导;所以任何厂志肯定没有痕迹。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后厂志的共同点,它不仅是为领导歌功颂德的记载;更是不顾事实而是非颠倒的胡编乱造。所以我们不少的厂志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因而各级领导对厂志相当喜爱;因为厂志里的腐败分子受到表彰崇敬,而为国(单位)出力的忠良却被弃之在外;正因为如此,单位破产后看厂志就感受异常;因为大家从这为腐败分子歌功颂德中,看到的却是历史的耻辱。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手拿的厂志表面上是为腐败分子歌功颂德的本子,咋看它都是那么像历史的耻辱柱,这就是我们当代人看厂志的感受。

当我正准备写这篇文章时,老家的一位亲戚来了;他说如果农村也这么写地方志,那么我们那里的地方志也是一部历史耻辱柱。他说我们村改革开放前的土地是近600亩,而我村才一百多人;可在国有企业征地中,竟然有一百多亩是我村的地划拨给别村补偿了;这难道是我们村干部的守土有责吗?再就是村民要修建住房,竟然再也不往山上发展;而是直接在农田中间,这又损失了近百亩良田;这难道不是村干部的耻辱吗?在别村不愿意卖地的情况下,而只有我村的干部主动卖地;结果又卖了二百多亩地给别人修建坟墓。如果再加上荒芜的土地,我们村现在仅剩下不到一百亩的耕种土地;这如果被写成地方志,这难道不就是一道道历史的耻辱柱吗?

我们总说我们要对得起子孙后代,我们的政绩也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可为何我们现在的政绩竟然在当代人这里都不能检验。我们总说人总是要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才会少犯错误;可我们现在将为腐败分子歌功颂德的厂志公开,竟然发现这就是腐败分子的耻辱柱。因为对比厂志上的丰功伟绩与现实情况,就感觉这就是“腐败的陈列馆”;因为每一个丰功伟绩实际都是腐败分子的劣迹,就是通过丰功伟绩而把腐败分子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因为每一个人看到这厂志,实际换来的就是对腐败分子的唾骂。

朋友说中美两国人都会无中生有,但却是两个极端的有;那就是中国人能无中生有而总结出冠冕堂皇的成绩,而美国人却能无中生有找出尖锐的缺点;这就是在美国社会无论感觉多好,但就是看不到成绩斐然这个词;而中国社会正好相反,即使是危机四伏也依然还是前程似景。这不是我们的杞人忧天,而是任何人拿出厂志就能马上产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