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新股造价盛行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在于对造假者处罚过轻,导致造假者有恃无恐,另一方面也在于发审大员们不知何种原因,不负责任,让造假公司堂而皇之来到资本市场,照样不需要负责。
金亚科技成为中国股市明星,当然不是市场的好样,而是一个坏的榜样。其重大财务造假被证监会核查。媒体将其列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首选,而且基金公司也将其估值大幅下调,估值被砍去了75%,预计其股价复牌后的跌停板数量多达13个甚至18个,重仓投资者损失惨重。
金亚科技本次公告仅披露了对2014年财务报表的调整情况,其合并利润表调减了2014年净利润1931.11万元、且调整后2014年净利润为646.16万元,并没有因此而亏损。又如在财务指标造假影响最严重的未分配利润一项,自查报告显示,2014年未分配利润更正前为2534.2万元,更正后却变成了亏损2.82亿元,调减了3.076亿元。这意味着该公司2014年之前历年累计虚增净利润金额高达29502.02万元。
金亚科技于2009年10月发行上市,是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之一;金亚科技历年财报显示,自2009年上市以来,2009年~2014年六年间金亚科技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之和为5944.85万元。如果金亚科技虚增29502.02万元的行为发生于其2009年上市后,则意味着金亚科技上市后这六年实际净利润之和为-23557.17万元!
上市当年 10月14日,著名网络财务杀手夏草现身金亚科技网络路演现场,针对公司的收入、毛利、回款、折旧等方面连发七问,要求公司高管予以作答。虽然公司方面予以回应,但依然没有办法消除市场疑虑,可见金亚科技造假水平并非十分高超,因为造假水平十分之高的话,即使财务专家夏草也是很难发现的,可见造假痕迹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夏草只能凭借招股书的内容进行分析,而不能做太多实地调研,更不能质询当事人,一位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金亚科技财务造假问题,在业内已经不算是秘密。广电行业资深人士支国平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他很早前就和金亚科技有过接触,公司造假可能从刚上市的时候就开始了。不算是秘密的造假又岂止金亚科技一家,万福生科就是一个例子,万福生科以外还有多少造假公司存在,投资者根本不知道,知道的是很多公司上市以后就业绩下降,光环不再。
金亚科技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的曝光,暴露出来的是财务造假问题在A股市场的普遍性。而这种问题的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在于A股市场没有严刑峻法护航,造假者有恃无恐,但问题是造假公司怎么通过发审委大员的审核,轻松来到资本市场,也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
因为发审委大员并非普通常人,他们都是万里挑一的行业精英,不仅阅历丰富,专业知识精湛,而且经验也是十分丰富,对于一家明显造假的公司,造假痕迹较为明显的公司,发审委大员居然没有发现,成功逃过发审委大员的火眼金睛,笔者觉得十分蹊跷。因为夏草都发现了金亚科技造假问题,说明造假水平不会太高,造假痕迹较为明显。他们可是比夏草有更好的条件,可以质询有关人员,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更多的材料。
为了杜绝更多造假公司来到资本市场,笔者认为 证监会应该会同有关部门开始倒查,为什么金亚科技造假上市能如此一帆风顺,瞒天过海,来到资本市场,以便防微杜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造假公司蒙混过关,另外也要加强对有关人员的监管,至少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把关不严的责任,在其位要谋其责,而不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尽做好人,至于有没有利益输送,糖衣炮弹的轰炸,笔者不敢猜测,也不能猜测,但面对一家造假公司来到资本市场,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必要的核查是不可少的,因为很多上市公司都会有一笔数百万元乃至过千万元的公关费用,市场也盛传发审大员出台吃饭的价码就高达数十万元,证监会也有一些发审官员被有关部门调查。
核查的好处在于给市场一个交代,是工作失误,给人家一个清白,谁也无法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发现造假问题,还是有其他问题,也在于警示后来者尽心尽力,为投资者把好资本市场第一道大门,而不是做一个好好先生。更不要想入非非,利用自己权利寻租,那是要付出代价的,让参与者知道利益寻租不仅害了他人,也会害了自己。
只有加大发审委大员的责任意识,减少寻租环境,才能为中国股市把好第一道大门,给资本市场带来纯洁的公司,审核制如此,注册制已是如此。因为注册制也不是不审,登记一下即可上市,只不过是审核权下放到交易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