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经济结构才具有国际竞争力?


 什么样的经济结构才具有国际竞争力?

-----一位政府官员问我应该如何发展地方经济的思考!

汪华斌

昨天在某朋友处见到一位政府官员,他说他见过我的管理理论;他说现在不少地方的经济结构也是两极分化,即有的制造业困难重重;而有的军工企业反而效益显著。他说抛开政府投资基本建设不计算,出现这样的境况究竟是政府官员的政绩或是不作为呢?因为按照GDP的考核原则,这政府官员应该是政绩明显呀。

是啊!在前些年的文章中,我早就提出了西方国家与日本对GDP的定义;它们是以GDP质量来考核政府官员的。因为在GDP的定义中,灾难中的GDP增长幅度最大;如出现事故,救援队需要创收吧;人员伤害将使医院创收吧。更重要的是平常不出动的人与设备都需要出动吧,这对GDP的增长幅度是多么大呀。然而这样的GDP增长幅度对社会却是负贡献,因而这就是管理学上的GDP质量概念。正因为如此,我们研究GDP的增长幅度不是看具体实际数据;而是分析实际产生数据的质量。再比如说我们社会流通渠道创收越来越大,但流通领域却是GDP数据中的负数;也就是说流通领域不是生产力,它只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环节。通过这样的理论,我们就知道我们社会不少地方的GDP实际是负数;这也是我们社会虽然钱越来越多,但国家并不富强的原因。

在我们管理学上的理论就是经济实体应该是地方创收的主体,因为它从税收与人员就业两个方面为地方作贡献。在我们中国特色下,它还应该创造利润;如我们的国企与集体企业,它的第三个作用就是通过利润为地方作贡献。正因为如此,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输出的产品或服务实现社会价值更高,自然企业的效益也就更好了。本来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能够对外接收就是成功;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际体现。可如果从为地方的贡献看,这个观点还不完全正确;就是说这个企业如果是为地方做贡献的话,那么其产品或服务的百分之四十及以上就应该是输出外地。如果是为国家作贡献,那么这个企业就应该最少有百分之四十的产品或服务出口;这就是国际经济平衡的原则,也是经济实体为地方或国家的贡献原则。

然而可惜的是,我们社会的经济实体清一色的目光对内;就连我们通过改革下岗而焕发出青春活力的石油与石化,它竟然也是内向型产品。按照这样的经济不对称原则,地方或国家经济的来源就是内向循环;可谁创造财富实现这样的经济循环呢?这就是我们社会改革开放后老百姓不得不外出自谋出路,因为附近全部是需要你掏钱的内向型消费经济;却没有外来经济使之平衡。于是不少地方政府就通过政府投资来实现这种平衡,希望老百姓能在政府投资平台上赚钱。也正因为如此,有的政府投资竟然占了地方GDP的一半以上;剩下的就是流通与服务领域的经济,根本看不到实体经济的对外贡献率。试想这样的经济真的是可持续稳定地增长的吗?因为它只能在不平衡中出现两极分化,这也是我们今天社会到处是两极分化的原因。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那就是赚100元钱;首先满足自己各种消费50元及以下,然后是存20元;以作为特殊需要的备用,剩下的就是投资10—15元;因为手中还必须有钱,这就是中国人的自古以来的文化观念。正因为如此,这个观念也可以推广应用到各级政府上;因为政府也应该考虑自己的收入来源,然后才是考虑自己的开支成本;最后才能是考虑动用节余进行基本建设投资。可现在我们不少政府那里没有任何经济实体,却敢动用贷款投资基本建设投资;因为这是中国特色。投资失败了由全民埋单,投资成功了却是个人的政绩;再说即使投资失败也没有责任,反而个人还会因为投资而得到回扣。这样的经济原则,造成腐败分子成为投资的急先锋。就如同我们不少国企本来通过下岗也没有出现经济效益,于是腐败分子就肆无忌惮对外投资;用投资效益来掩饰内部的实际亏损。如武钢,如果不是邓崎琳肆无忌惮地疯狂对外投资;也不会再次陷入困境。现在不少地方政府之所以还没有出现危机,主要是我们社会还没有公开全部债务;这就是我们经济高涨掩饰危机的秘密。

说实在的话,今天的世界早就没有什么管理秘密了;拥有资源的是先天性资源优势,拥有人才的是人才优势;拥有技术的是技术优势,拥有设备的是设备优势。而通过管理实习这些优势的最大化,这就是管理的功能。正因为如此,优势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它通过知识和技能或知识与技能的集合体来对外展现。所以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既不是科学技术,也不是信息;而是管理水平。因为科学技术和信息都只是管理的一部分,所以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管理水平。谁的管理水平高,谁就能赢得主动权;谁就能获得竞争力。在当前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强与弱、胜与败的决定因素就是管理水平高与低。不论是国家与国家的竞争、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家庭与家庭的竞争还是个人与个人的竞争,都离不开管理。为什么我们的国企会再次陷入困境,千篇一律的原因就是腐败分子只会腐败而不会管理;这就是我们这些年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实践认识。

任何单位或地方要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如何发展,这些都是管理活动。发展什么取决于决策的能力水平,决策水平不高就会增加机会成本;严重影响总体发展方向,甚至造成损失;决策得当就能给带来更大的利益。怎么发展就是分解目标,制定策略;如何发展就是针对目标和策略的落实和实现。企业是经济的主体,经济发展的程度取决于社会总体的管理水平。在以经济方向为主的时代,一个企业生产及服务什么;怎么生产及怎么提供服务,如何生产及服务;都是管理过程。管理过程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效益的好坏;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来源。正因为如此,现代社会与单位的核心竞争都是是管理水平的竞争;必须从全球的整体上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学习优势整合的竞争原理;致力于提高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目的还是发展经济;这就是现代竞争力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