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要时常“洗心”
煮一锅水,要关注锅里,还是锅外呢?回答一定是:锅里。可是,我们每天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衣服穿得整整齐齐,却很少去想是不是每天要洗洗心。古人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哲理,比如“洗心革面”就告诉我们,只有把心洗干净了,人的精神面貌才会真正变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肩负着引领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造福人民群众的神圣使命,尤其必须心无旁骛、常洗内心。
“人者,心之器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有所想,行有所为。焦裕禄同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因此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了永远的历史丰碑。反之,一些贪官污吏内心贪欲膨胀,私字当头、邪气上升,冲昏了头脑,麻痹了神经,偏离了正道,沦为了罪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想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正道上行稳致远,成大器、成大事,必须将心洗干净,不让其沾染灰尘,尤其不能让私心占据。
公与私、正与邪,向来是此消彼长、你死我活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想始终保持公正无私、扶正祛邪的优秀品质,固然需要制度规范、党纪国法等他律,但更多的需要靠个人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管住自己,天下无敌;放纵自己,追悔莫及”。对领导干部来说,不怕外界诱惑多么炽热,就怕内心自律溃败、价值崩塌。所以,不仅要在制度严管之下不能违规违纪,在惩戒威慑之下不敢铤而走险,更要在不断的党性修养中洁身自好,战胜“心魔”,坚守底线,发自内心地不愿去干有悖法纪的事情。要先自正,扣好第一颗扣子,拧紧第一道开关,自始至终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要长自省,学习焦裕禄同志,坚持在睡觉之前“放电影”,把白天的事情过一遍,看看哪些违背了初心,哪些与群众的要求有距离,哪些与对党忠诚存在偏差,不降格以求和得过且过,做到即知即改。要多自励,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顶得住压力,践行“三严三实”,做到“四讲四有”,在干事创业中,求真务实,两袖清风,同时也要懂得排解压力、调整心态,多读一些有益之书,多到困难群众家里看一看,以此自励。
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经常“洗心”,勤于打扫思想尘埃,做到“风吹云动星不动,水涨船高岸不移”,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真正将公权公用内化为修养、外化为行动、升华为信条、固化为操守,在公与私的较量中彰显共产党人的清风正气,不分心、不走神、不逾矩、不越轨,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名利得失所累,不让亲情友情所缠,永远谦逊平和、心胸坦荡,始终保持内心的那份坚守与宁静,坚决恪守心灵的那份从容与淡定。
浑水洗澡,越洗越脏。同样,干部“洗心”也必须坚持用清水洗、以洁具刷,绝不能浑水摸鱼、脏水洗心。要以党的信仰和宗旨为清水,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不让腐朽思想侵蚀心田。要以党纪国法为洁具,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将违法乱纪的思想苗头牢牢遏制。要以红色文化廉政文化为清水,向先锋前辈看齐,向楷模典范学习,坚持做到以文化人、立德树人。要以群众呼声和诉求为洁具,善于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看问题解决问题,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全方位的洗、全天候的刷,自觉除去蒙心污垢,使心胸敞亮、心灵清纯。
干部“洗心”,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日日洗、时时洗、深入洗,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且是一种潜移默化、自律自觉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伪装,它不像穿衣打扮那样,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蒙蔽人们的眼睛。“洗心”突出的是内省、内修、内练,强调的是“严”与“实”、“思”与“悟”,必须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真行,弄虚作假、浮皮搔痒、简单应付、自欺欺人,到头来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各级各地党组织要切实提高选人识人能力,不以貌取人,不凭表象用人,要看内在、重内心、察本质,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不让老实干事者吃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不断推动中国号巨轮驶向更加广阔的水域。
(倪洋军)
干部要时常“洗心”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