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公益慈善一路同行


人物名片:李志龙,山东人,公益爱心人士,现任神州瀚龙实业集团董事长。曾被派驻东非肯尼亚工作六年,后回国参加援藏计划,在西藏林芝工作两年。通过创建永圆堂(北京)科技发展公司和首都华夏老年网,正式进入健康产业领域。2016年,整合旗下“五司一网”组建神州瀚龙实业集团并担任董事长。李志龙,关注公益,热心慈善,自觉践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多年来一直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慈善活动,并开展面向老年人群体的健康、养生、保健等社会公益服务。

(神州瀚龙实业集团董事长 慈善家李志龙)

恪守济人所需的信念

信念,如同暗夜里闪耀的火光,能照亮人生之路的方向,给人勇往直前的力量。从偏远村到繁华都市,空间的转换中他不忘初心;从懵懂少年到集团董事长,岁月的流转中他始终如一。把“济人所需”的信息镌刻在灵魂深处的李志龙,用蓬勃昂扬的进取心开创事业的辉煌,用无私博爱的公益慈善丈量着人生的高度。

每个人的少年时期都是弥足珍贵的,它足以影响并决定一生的作为。像许多著名的成功人士一样,李志龙先生如今取得的非凡成就和他对慈善事业的全情投入,与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李志龙,19699月出生于山东省鲁西南一个偏僻的山村,那是一个位于大山脚下的贫穷村落。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家境贫寒,年少的李志龙很早便懂得了为父母分忧,用孱弱的肩膀分担着家庭沉重的农活和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更以超出同龄人的坚强为家庭生活得更好一些而努力着。他骑着比自己还高的二八自行车,跟随大人们到二十里外的平原地区拾麦子,以便补充家里的口粮;他用自己夏天走村串巷卖冰棍挣的钱,为家里添置了一台手摇式的地瓜切片机,免去了父母的劳作的辛苦。现实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苦难的经历是最大的财富。尽管李志龙没有从家庭中享受到幸福无忧的童年,但生活教会了他比幸福更加重要的东西:爱与付出,这是能让人受益一生的宝贵财富。

在东非肯尼亚工作的那段时光里,正是因为无私的爱与付出挽救了他和营地五六十中国同胞。那是1999年夏季的一个夜晚,辛苦劳作了一天的青年李志龙刚刚与同事们吃完晚饭,正坐在灯光下看书。远离城市近百里的营地里灯火通明,三三两两的同事们有的在打牌,有的在闲聊。一股股热浪不断涌进宿舍里,热得像被火烤着一样。突然,营地的大门口一片嘈杂,几十个挥舞长刀、钢管的人冲进了营区的大门,不甘屈服的李志龙和同事们奋力抵抗着,终因抵不过有备而来人多势众的暴徒而被围困在一片空地上。明晃晃的刀就顶在眼前,身后的宿舍区被翻了个底朝天,这一帮穷凶极恶的地痞时不时威胁着中国同胞的生命安全,叫嚣着不交出所有的财物就置人于死地。正在这时,一个满脸胡子的人看了看李志龙,转身向领头的人说着什么。李志龙也认出了那个满脸胡子的人——正是他每天用中药救助的一个当地妇女的儿子。原来,刚到肯尼亚的李志龙,在去集市的路上偶然碰到一个病情严重当地妇女,学医出身的他立即对病人进行了简单的救治,并将从国内带去的中药免费赠送给她,终于使她恢复了健康。而这个满脸胡子的男青年,正是那妇女的儿子。

最终,这伙人将抢的财物悉数还了回来。财物保住了,生命安全了,同事们纷纷表示是李志龙救了所有人。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李志龙明白:不是他而是无私的爱与付出挽救了所有人。历经劫难,方懂得生命的可贵,正如保尔.柯察金说的一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有限的生命里应该活得更加有意义。

追求生命健康的理想

李志龙先生曾这样“到现在,我认为有三个重要的阶段在影响着我的慈善观。一个是少年时期的经历,让我有了投身公益事业的意识。其次是在肯尼亚的经历,让我懂得怎么样才能把慈善事业做得更好。第三个就是西藏工作的两年,让我确立了健康公益这样一个目标。特别是现在咱们国家已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健康、养老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所以,这个“健康+慈善”的公益慈善模式对于国家、社会、甚至具体到每个人都是符合趋势的,也是十分有益的。”

结束了肯尼亚的工作,回国后的李志龙又参加了援藏计划,在西藏林芝的墨脱县工作长达两年之久。在墨脱县,李志龙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健康、疾病等信息的搜集整理和抽样调查,在卫生保健等方面作基础性工作和配合县卫生防疫站进行宣传指导。直至2009年才通公路的墨脱,最令人难以应付的难题是崎岖的山路和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有时,为了及时把药品和防疫品尽快送到当地藏民手中,李志龙不得不独自一人走上七八十公里的山路,饿了就啃两口干粮,渴了就喝点溪水,脚磨出了水泡就挤破贴上层纸,遇上高原反应,也强忍着头晕呕吐冒着随时会倒下的危险坚持着,直到安全地把急需的药送到病人手中。最危险的一次是遇上泥石流,轰隆隆的声音让脚下的大地都在颤抖,山上的泥水混着硕大的石块倾泄下来,万幸的是李志龙刚刚走过去,半个山就成为了平地,泥石流吞噬了来时的路。历经磨难终不悔,一片爱心向藏民。李志龙,用他的赤诚、认真、顽强和对藏民的真挚情感书写了对藏区人民深沉的爱,感动了墨脱县的普通藏民。结束援藏工作即将返回内地的那一天,得知李志龙要离开墨脱,扶老携幼的藏民从四面八方涌到镇上,他们纷纷给李志龙带来了当地的特产和各类用品,就像要送亲人远行一样千叮咛万嘱托,拉着手久久不忍松开。面对这样的情景,这个七尺高的山东汉子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动情地流下了眼泪。多么朴实的人民,多么真挚的感情。他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再回墨脱,为这里的人民健康送上一份的厚礼,不负这里热情、淳朴的人民。

洪绍光教授与李志龙董事长互赠健康书籍)

探索创新慈善的模式

返回内地的李志龙,开始认真地审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着手研究产业与公益慈善的相结合的方式。当时的中国,即将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危机日益加剧,社会养老服务,老年人健康、生活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正接踵而来。凭借着医学专业毕业的优势和对老年群体特殊的情感,李志龙决定把事业的重心放在老年人健康产业领域,希望在为我国老年人群体的生命健康努力的同时,提升开展公益慈善事业的便利和能力。2001年,雄心勃勃的李志龙注册了永圆堂(北京)生物科技发展公司,以保健功能食品的经销和老年人健康知识的宣传为主,在为老年人朋友提供优质的健康产品的同时,更将健康生活、健康生命和健康长寿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老年人。为了将一流的健康品奉献给更多老年人,让他们安心、舒心、放心,拥有健康长寿的生命。素以严格认真著称的李志龙带领着两个健康品领域的专家到工厂、到车间,更走访了国内数十家科研院所、大学实验室,亲自审定,还将产品送给父母和其他长辈,听取他们使用后的应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正是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使永圆堂第一批三万盒产品一经推出便被抢购一空,迈出了永圆堂在打造知名度和信誉度上的成功一步。随着公司的良性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董事长李志龙敏锐地洞察到互联网将为健康产业和老年服务业带来的深刻变革,他率先打造了以首都华夏老年网为依托的健康电子商务平台,以一流健康品供应和健康文化传播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养生等服务。目前,首都华夏老年网已成为广受老年朋友喜爱和信赖的专业健康平台。

(慈善家李志龙看望巴马百岁老人)

公司经营的成功也让李志龙有更多的精力可以投入到公益慈善事业中去,他亲自带着产品和慰问金到北京的敬老院看望老人们,与他们拉家常饺子;他拿出一千多万资金兴建了名山志龙希望小学,使那里的孩子们第一次有了崭新明亮的教室;他带着资金和慰问品再次回到曾经工作过的墨脱,将生活用品、健康食品送到藏民手中,更投资兴建了乡镇相连的公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雪灾,每一次灾害来临,他都积极捐款捐物并带动公司员工奉献爱心。无私的付出换来的是社会各界的赞誉,更赢得了政府和行业领导机构的认可。2007年,李志龙受邀担任中国全民健康委员会委员,2009年被评为《我为你骄傲时代风云人物》,2010年被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评为经济建设功勋人物“杰出爱国人士”并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2011年受邀任中国公益与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名誉副主席; 2012年,永圆堂被吸引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同年,李志龙先生被中国经济科技开发国际交流协会和中日韩经济发展协会联合授予“十佳健康公益慈善爱心大使”荣誉称号;2014年,成为中央电视台《公益的力量》特邀访谈嘉宾;201411月,作为企业家代表受邀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22次北京峰会……荣誉是骄傲也是责任,是认可更是鞭策,它激励着李志龙先生在健康产业领域和公益慈善事业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伴随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进入关键期,在推进互联网创新的形势下,李志龙董事长整合旗下涉及建筑工程、生物技术、文化传媒、餐饮管理、商务服务以及首都华夏老年网电子商务平台,组建了神州瀚龙实业集团。神州瀚龙实业集团在李志龙董事长的带领下,将以“五司一网”的完善化、一体化运营格局,为公益慈善事业和国人生命健康再创新的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更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