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与香港的进出口是热钱进出的分向标


  香港与内地的进出口数据,比较敏感地反映了热钱的进出,异常贸易数据成为虚假贸易掩盖下的资本外流的度量尺。

  如果内地向香港的出口异常上升,说明外币换成人民币,内地套利套息空间较大。如果香港从内地的进口异常上升,说明人民币换成外币,内地对贬值的恐慌性较强。

  6月8日,中国海关发布数据,5月份进口同比下降0。4%,远超预期的下降6%,4月进口同比下降10。9%,5月数据大大好于4月。5月份中国贸易顺差是500亿美元,大于4月的456亿美元。这是衰退型顺差,出口下降,进口下降更快。

  香港与内地的贸易数据值得关注,资金可能会加速外流。按美元计,中国5月自香港进口同比增长242。6%,据6月7日公布的外储数据显示,5月外汇储备余额3。19万亿美元,较上月下降279亿美元,高出市场预期47%,余额创2012年以来的最低值。

  大规模的质疑来自于今天1月。当时海关总署公布了2015年12月内地对香港的出口额为460亿美元,香港方面公布的数据是237亿美元,差额223亿美元。有市场人士认为,这反映了以套利为目的的虚假贸易上升。

  有关部门并不认可这一度量衡。2月3日,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2015年12月的贸易数据从总体上看是基本正常的。差异较大主要有三个客观因素,主要是统计口径不同、两地美元折算率不同、以及年底翘尾因素造成。

  旧质疑未消,新质疑再起。

  从香港的进口居高不下,恰好与人民币汇率下行周期重叠。

  6月3日,商务部台港澳司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1至4月,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为908。9亿美元,同比下降1。1%,占内地对外贸易总额的8。3%。其中,内地对香港出口为850。5亿美元,同比下降4。7%;自香港进口为58。4亿美元,同比上升120。3%。今年第一季度,内地对香港出口为605。3亿美元,同比下降6。5%;自香港进口为37。9亿美元,同比上升90。8%。

  从去年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来看,上半年处于正常状态,对香港进出口环比上升同比下降,每月从香港进口环比增长10%不到。从去年7月开始,局面改观,基本上处于进口上升,出口下行。

  内地对香港出口为256。7亿美元,同比下降18。9%,环比下降3%;自香港进口为11。8亿美元,同比上升13。5%,环比上升22。9%。8月刚好是人民币大跌之时,说明当时可能就有警觉的资金进入香港,寻找避风港。11月进口又有大幅增长,12月数据引发广泛虚假贸易、热钱进入的广泛质疑。

  今年波动大幅增加,1月同比直线上升,2月环比下降,3月以后又直线上升。3月,自香港进口为15。5亿美元,同比上升112。3%,环比上升162。7%。4月自香港进口为20。5亿美元,同比上升201。5%,环比上升32。3%。

  根据香港贸发局的数据,香港贸易并不好,无法解释上述数据波动。2015年香港货物出口下跌1。8%后,今年前四个月按年下跌5。6%。今年第一季度,香港的主要出口市场是中国内地、欧盟、美国、东盟及日本,分别占香港总出口的53%、9%、9%、8%及4%。在此期间,香港对上述市场出口的按年变动分别为-7。6%、-0。8%、-6。2%、-5。6%及-5。7%。对内地的出口是下降的,这无法解释香港向内地进口的大幅上升,除非用资金进出进行解释。

  2015年,香港对内地总出口,有28。5%涉及外发加工活动,其中本产出口与转品的比重分别为13。9%及28。7%。香港转口不计入进口,内地则计入,说明有30%不到可能是因为转口不同。

  随着进出口数据的变化,外汇储备也发生了变化。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香港外汇储备节节上升,去年12月底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3588亿美元,到今年5月底的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3603亿美元,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的7倍多。而从2015年之后,内地的以美元计的外汇储备节节下降。从央行数据看,外汇储备从3。5万亿美元到3。4万亿美元是去年的11月份,到3。3万亿美元是在12月份。

  香港到内地的进出口并不能完全解释外汇储备的变化,其他还有汇率计价等多种因素,但是,在缺乏足够明确的数据的前提下,长期观察香港内地的进出口数据,对于了解内地经济的实质、水份、投资者的情绪,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