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学武院长交谈有感


 前言:7月10日上午,我(武琨)很荣幸与河海大学硕导——张学武院长交谈。从早上9点到中午12点,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我却感觉只有几分钟,实在是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们聊天的内容涉猎极广,张学武院长的见解独到透彻,一针见血,让我受益匪浅。这是一次思维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在此感谢张学武院长的分享交流。3个小时的讨论,信息量之大,我一时难以言明,针对我们讨论的核心问题,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更多人受益。

大家好,这里是武神商学院,我是武琨,今天和大家谈人生、谈理想、谈价值观、谈社会人生百态。

观点一:兴趣与选择。

这是一个老话题,常言道:“兴趣是最大的老师。”的确,强扭的瓜不甜,兴趣是一个人做事的潜在推动力。

什么是兴趣?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妙。就像初恋的感觉,你想要了解她的一切。

兴趣与特长不同。也许你所擅长的东西你并不感兴趣,但你的兴趣所在很容易演变为你的特长。一定要善于区分兴趣与特长,千万不要单纯的以为自己的特长就是自己的兴趣,稍有不慎,你就会走上弯路、歧途。

每个人都有兴趣,兴趣与选择密不可分。

人生的不同阶段,总是面临着大大小小的选择。就婚姻而言,选择彼此相爱的情人结为连理是最理想的情况。但事实呢,不情愿的结合占了多数。原因无他,各种外在条件约束罢了。择业也好,择偶也好,每个人在作出决定的时候,总是面临着诸多诱惑、干扰。

如何选择?第一步,认清自己的兴趣,到底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第二步,权衡利弊,选择最优策略。

观点二:学习。

学习是一种能力,一种快速与外界建立联系的方法。

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所谓应用,就是解决当下的问题。

千万不要盲目的学,你一定要明确为啥学。带着问题去找答案,琢磨对策,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带来突飞猛进。囫囵吞枣的学习一大堆理论,不如尝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来得实在。你把问题解决了,你就成长了,人总在问题中成长。

千万不要让自己迷失在理论中,你一定要观察和分析自己的处境和现实的问题,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把想法变成现实的存在,这比什么都重要。

带着目标去工作,清晰地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时段干什么,这将拉升你的效率。

观点三:创业精神。

什么是创业精神?

一为探索未知,二为死磕到底,三为见招拆招。

何谓创业?开创事业。创业就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一个创造奇迹的过程,一个白手起家的过程。人类对未知的事物有种天生的排斥,而创业精神,就如盘古开天辟地,一斧头下去,清者为天,浊者为地,创造文明。倘若没有了探索的勇气,我们的家园仍是天圆地方,我们的家园仍是日月同行,我们的家园仍是宇宙中心。探索与开创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死磕到底。有人说死磕就是熬时间、混日子,让时间来成就一切,还有人说,死磕就是埋头苦干,不见成果誓不罢休。其实不然,死磕,是有方向的、高效的努力和坚持。没错,没有方向的蛮干只会浪费资源、时间、精力,找准方向是关键。99%的创业者坚持不到2年,所以坚持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坚持是做任何事情所必备的品质,而坚持不下去的主因在于困难。

见招拆招是创业者制胜的法宝。不具有见招拆招的能力,前面两个品质再完美也白搭。牢记,方法总比问题多。见招拆招,时时刻刻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

观点四:功利心。

一谈到功利心,大家嗤之以鼻。

功利心是万恶的魔鬼吗?非也。

欲望是人性的本质,永远无法剪除,而功利心只是欲望的一方面罢了。

正因为有了功利心,才有了不断进步的社会,正因为有了功利心,才会产生如此繁荣的文明,正因为有了功利心,才会让你的生活如此缤纷多彩。

我喜欢有功利心的人,因为他们熟知这个社会的本质——价值交换。你想要得到更多,就必须创造等价的价值。

观点五:吃亏。

吃亏是福,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大家都愿意跟真诚的人玩。初看起来,真诚的人是很傻的,时间长了,你就会觉得真诚的人很聪明。

那些看起来越狡猾,越聪明的人,越没什么出路,大家表面夸你,实际上都不想跟共事。

刘备宁愿不逃命,也要老百姓跟着,所以大家都觉得刘皇叔仁义。吕布聪明吧,谁牛X叫谁爹,谁给粮吃,谁就是娘,最后被曹操抓住,本来曹操爱其武勇,想接纳他的,结果想想吕布以前的行为,还是算了。

学会吃亏,其中暗含着智慧。 

观点六:格局。

格局是一种思维方式。

一般来说,最没用的东西用处最大。比如指南针,无法带你到任何地方,但是却可以指引你的方向。虽然汽车可以让你的速度更快,但方向错了,可能让你满盘皆输。大部分人比较实际,看中的是汽车的直接效果,小部分人则比较明智,会先用几元钱的指南针找到正确的方向再走。如果这部分人有车,那就甩你更远了,如果没有,也能后发先至。

一个意识很大、格局很小的人是很痛苦的,他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却缺乏实现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他认为自己是可以实现的。决定你高度的,不是你想做什么事,而是你做成了什么事。

很多时候,某些现象,我们理解不了,是精神或物质还未达到那个高度。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有人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人说思想有多远就走多远,我笑而不语。

观点七:独当一面。

如何培养独当一面的能力?一方面靠方法,另一方面靠执行,坚持知行合一,结果就会越来越好。干任何事都有一个过程,熬过最初的几个月,你就会上道。

凡事都是相通的,正如打仗一样,将帅非常重要。如果将帅决策失误,肯定不是士兵的责任。把结果提前规划好,环环相扣,战争从哪里打响,从哪里胜利,敌人包围我们该怎么办,怎么防守,怎么用兵,怎么布局。

观点八:魄力。

每一个企业家的身上都有赌徒的影子。他们时时刻刻的想要赢得更多,只是他们更明白冒险不是冒进。要博,就要孤注一掷,心中有谱。

你相信什么,什么就是你的人生!凡事都是相通的,你相信自己能够创业成功,那么你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让自己成功。如果你根本就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那么你100%失败。相信与不相信,都是对的,都将成为你的一生。

观点九:公平。

人与人之间最公平的是什么?是时间。每个人一天只拥有24小时,你专注在哪里,哪里就可能有所成就。你每周读一本书,十年就是520本,你就可以涉猎百家。你每天写500字,十年就是180万字,你就可以著作等身。你每天发呆,十年成就呆萌。你每天狂吃,十年成就胖子。专业无他,专注而已。

社会十分公平,你有这一份能力,便可以拿到这一份薪水。可是我在街区中看到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不要自怨自艾,社会从未如此公平过。

观点十:知识与智慧。

看书的目的不是记忆里面的内容,而是启发自己,活学活用书中的知识,让书本的知识化为自己的智慧。当你看书的时候,随手记下启发,并转化成实践思路。

现在太多人把知识当做智慧,饱读诗书却不能为自己所用,只是疲惫了大脑,浪费了时间罢了,真正有价值的,是可以让自己增值的从知识中提炼出来的智慧。

观点十一:破而后立。

对各行各业的初涉者来说,虚心求教,交流学习,多多实践是快速入门的不二法门。多加入一些不错的圈子交流,既可以倾听别人的观点,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习和交流的碰撞中慢慢进步。

凡事能破才能立,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新的东西来冲击你脑袋里的固有系统,这个时候,你一定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僵化,而是要学会打破原来的体系,不断对新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接受,力求推陈出新。

观点十二: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如果你这个“独特优势”对一群人有用,那么你就应该大胆的去交换。敢于交换是创造价值的前提,这点很重要。你无法创造价值,就在于你不敢亦或是不屑去“交换”。你能让多少人受益,你就能够得到多少回馈。

你羡慕别人月入50k的收入,你鄙视老板脑子不够用,你嗟叹X二代不劳而获,你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你觉得社会与你对着干,你觉得世事不公平。

记住,如果你是值钱的,那么你永远不会缺钱。如果你一直追求金钱,那么,你一定会疲惫不堪。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越来越值钱,让自己能够为更多人带去价值,持续积累下去,你一定可以成事。

观点十三:引导。

也许一般人没有机会遇到先知,但是你可以寻找身边优秀的人,学习他们,寻求他们的指引。

观点十四:天道。

世人都想拥有一本成功秘籍,并且穷极一生去寻找。成功的人,都在撰写自己的无字天书。其实,生活的方式百般变化,千般模样,人生的著作万般色彩。没有归一化的模板,知识生命徽记的差异罢了。

结语: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在追求别人的思想和观念,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建立自己的思想,去引领别人!我想,这就是有人成事,有人落魄的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