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作为BRICS中的重要一员,依赖大宗商品的出口曾经显赫一时,几年前被认为全球经济新的驱动力,然而伴随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特别是对大宗商品需求的萎缩,给巴西经济带来了重创。如今里约奥运在即,却呈现出与几年前截然不同的巴西,曾经欣欣向荣,如今充满了困惑。
当经济持续发展的时候,总会得出一二经验,值得他国效仿,却不能深刻的分析出存在的问题和发生问题的可能性。政府引以为傲的时候总会为后来经济的灾难埋下祸根,如果你要说这是经济景气周期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产生系统性的严重衰退呢?退潮之后才会发现谁在裸泳,真正强大的经济也会出现波折,但是复原能力就会不同。
其实,复原能力与经济创造能力是等量齐观的,市场化为经济传递信号和传播技术、理念,但这不能完全等同于整个经济,无法掩盖产业格局、工业体系上的不足。单一产业与大企业一样无法有效抵御经济的波动或者说经济危机的冲击,以石油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如能深谙此道、未雨绸缪,就会避免因为全球石油供求的失衡为经济带来的灾难。巴西依靠大宗商品满足全球特别是中国市场需求时,经济势头良好,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政府无意或者不能推动工业、新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经济创造活力是一国的根本,这是需要始终维持的。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其实质是“重商主义”,一味屈尊为他国打工发展经济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一时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具有持续创造新产品、革新经济型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成就大国的所在。当然这并不是否定市场、强调政府干预。
一个粗糙的市场化经济再叠加政府干预注定更加糟糕,双重影响之下必定挫伤人们发展经济的真实意愿。政府扶持某一产业,则至少影响到两个产业的发展, 扶持的产业则缺乏了市场的导向,向其他产业传达的讯息则又是扭曲的。但是经济之不彰往往造成政府干预的加强, 却不能反映市场发展的期待。
市场化是对人们生产和消费的调配,人们在一种经济活动中受益便产生这种倾向性,所谓的经济理性如果仅仅到此而已则与没有理性无异,当年中国在大飞机问题上采取的态度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因为中国刚刚改革开放,西方世界向中国示好,无奈世界风云际会,美国单边主义促成中国改变这一想法。如果巴西经济早早遭受些许的波折,而不是一味依赖于中国市场需求则会好一些。
满足单一市场需求注定是有害的,满足多市场的需求组合才能通过反馈塑造出强有力的经济。重商主义的国家偏爱全球化,聪明的商人总需要腾挪转移的空间,但是世界的大门需要双方都要开放才能成行,那么,怎样才能打开世界的大门呢?这也正是巴西的沉浮告诉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