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之P2P


     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笔者以为决策层找到了新经济的的切入口。信息社会,正以互联网作为标志,构建一个有别于工业社会的新经济。效率与公平,通过信息不对称原理,在互联网时代,走入平常百姓家。

     互联网金融之P2P,切入了传统商业银行垄断的信贷领域。让普通老百姓的投资变得多元。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创新之于垄断,意义是重大的。普惠金融,以互联网为工具展开,正成为新经济运行下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网贷历程正在经历嬗变。7年历程监管缺失中的粗放经营,到监管切入后的规模经营,互金协会的成立,是P2P行业转变的一个标志。但是,即使是监管植入后的P2P,我们都需要识别网贷的风险。

     P2P网贷的风险,不在于其背景如何,运营时间如何,而在于运营模式。网贷有别于商业银行。网贷平台的定性是信息中介。不能够搞资金池,不能做保底承诺。只用上这两个标准去看,很多平台都存在明显的风险。

     资金池对应着的是理财。理财就存在风险溢价。而P2P,本质上就是点对点,即A客户资金需要到B客户需求上去。网贷平台只能够撮合交易,而不能代客理财。这就如同证券公司一样。将网贷平台等同证券公司运营去观察,思考,就知网贷平台的优劣。

    在e租宝之后,很多线下小贷公司假借P2P之名到线上圈钱之后纷纷出局。各路雷神纷纷跑路。应该是相对安静许多。而e速贷这个相对老牌的P2P网贷公司出问题之后,留给这个行业的整合时间也基本告一个段落了。假平台和小平台可能还会在生存线下挣扎。但是,那些真正的P2P网贷平台,在风暴之后,显得更加的鹤立鸡群。以笔者切入的拍拍贷的数据为例,我们看到未来的互联网金融的巨大潜力。

    笔者在两年前采用分散定投的方式切入拍拍贷。截止当前有如下坏样本数据:月逾期率0.15%(逾期量与投标量的比值),月坏账率0.08%(坏账计提笔数与投资回收笔数的比值),坏账收益月比0.38%(坏账资金与收益资金的比值)。

    从坏账收益比值看,实际上已经产生了收益复投的机会。这个数据样本的时间周期为26个月。而笔者采用的方式,就是分散、量化定投,按配比随机组合标的。组合的标的涵盖了平台中的中风险收益标的(A\B\C\D),综合投标利率为19.2%。此外,笔者统计到的提前还款部分占比较高。综合年化收益在18-20百分点。

    这个案例正说明了类似拍拍贷这样的信用中介平台,长期投资产生较大收益的可能性。笔者并不担心信用标的质量好坏,笔者关注的是平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看,只要拍拍贷一直保持当前的产品运营结构,平台的稳定收益是可靠的,平台的持续发展能力就强。从表观数据,会员注册量到2000万来看,其类同于当年的淘宝模式已初具规模,相对于陆金所等平台,在资产规模上,大气晚成不是问题。

    互联网金融如何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切身感受为例,解读P2P网贷的存在感。一个新的行业诞生,必将伴随着惯有“恶”的力量的阻碍。随着中国整体信用经济建设的加强和信用水平的提高,当前处于风口浪尖的P2P网贷,必将涅槃新生。无数个拍拍贷们,必将掀起草根金融的狂潮。这才是时代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