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作为一个历史学者和政治学者,我想从比较宏观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和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过程。
可以肯定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年中发展得最好、国力最强的时期。记得改革开放10年后,我到新加坡做访问学者,见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主任,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中国现在的国运很好。我是第一次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对当今中国的评价,后来每次演讲、报告,写文章,我总喜欢引用这段事实。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改革开放前的这一段时间(1840~1978年)有14个十年,如果以十年为单位来比较,这近一个半世纪里,中国的国运充满苦难、灾变与挫折。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与此前形成鲜明反差。
为什么邓小平改革取得成功,使得中华民族焕发出如此巨大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力量?关于邓小平的基本思想,用一位前国家领导人的话来说,概括起来就是两点:一、党的执政地位不容挑战;二、只要能对人民生活好的所有制,都可以拿来借鉴。正是这两句话,通过借鉴所有制,用党的执政地位来搞市场经济,就出其不意地促成了如此强大的生产力的释放与发展。什么是邓小平模式?就是用实事求是作为基本原则,用执政党强大的执政能力组织资源、动员资源,用这样的杠杆来推行现代化,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
自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党提出了“三个自信”的问题: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它并不是指建国后计划经济时代的自信,而是指对强势政府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自信,“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而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则是对“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正是邓小平所奠定的发展模式,使我们民族焕发出强大的竞争活力,形成中国现在昌盛的国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体现的基本特色就是通过强势政府来实现改革,来发展经济的活力,让人民能够富起来,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可以说,这是170年来中国对现代化道路探索的集体经验的结晶,也是我们民族经历无数痛苦、苦难、挫折与失败而获得的民族经验。
自邓小平以来的几届领导人,为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方面都有不同的贡献。毛泽东之后,邓小平继承了共产党的组织力量,通过扬弃的方式,把不利于实现现代化的东西舍弃,恢复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方针,尤其是通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课来发展经济。
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实际上也是沿着邓、江、胡的方向,他的“四个全面”也是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可以说,它是邓小平模式的新版本,更强化了党在引领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改革不能脱离常识理性
30多年的改革经验当中,最核心的就是四条经验:
第一,坚持改革开放的强势政府。我特别强调强势政府,这在政治学和经济学当中可以理解为国家能力,即国家实现意志和既定战略目标所具有的能力,弱势政府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弱势政府也无法引领这么大的国家实现现代化。中国这么大的国家需要一个强势政府,并强调强势政府的功能。
第二,实事求是的原则,或说是常识理性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教条。邓小平思想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的常识理性,来代替左的教条。邓小平的文献中,第二卷和第三卷加起来将近一千页,其实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第一句,社会主义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好起来,即共同富裕。第二句,让人民富起来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不是搞阶级斗争。第三句,要发展生产力,就是要改革开放。第四句话,要改革开放,必须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共产党的领导。这四句话都是常识理性,都是摆脱了左的教条后的我们民族的集体经验。
邓小平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通过拨乱反正,用实践理性和常识理性摆脱了教条主义、乌托邦的浪漫主义和宗教性狂热的干扰,实现用常识理性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邓小平最重要的核心经验,就是“超越左右”,用中道理性,来引导现代化。邓小平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他也说过要“做明白人”,所谓的明白人,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但绝不能把意识形态作为教条,绝不能用教条干扰对具体问题实事求是的判断。
第三,尊重社会多元、经济多元、文化多元,通过社会多元、经济多元、文化多元,激活整个民族的创造力和竞争活力。让社会个人、企业、地方与单位,从铁板一块的单位所有制中解放出来,形成鲜活的竞争局面。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经验,文化、经济、思想、社会的多元,本来就是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的常态,尊重多元,就是尊重人类文明的常识。让多元文明的常态与强势政府的有效管理相结合,就会形成巨大的发展驱动力。
第四,开放性的制度创新。从问题出发倒逼改革,从实践中找办法,办法有效果就上升为政策,政策行之有效,就逐渐上升为约定俗成的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根据书本中的教条设计的,更不是人们拍脑袋拍出来的,而是问题倒逼过程当中,在实践中,通过试错的方式产生的。这种开放性的制度创新需要两个前提:一是一定是常识理性起作用,二是要尊重社会多元,尊重社会创新,只有二者相配合才能实现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那么多的制度改革之所以不断取得成效,就是因为这是开放性的制度创新,而不是拍脑袋,不是用建构的理性或乌托邦的设想来解决问题。
谈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这就是我总结的四条:强势政府、常识理性、尊重多元、开放性的制度创新。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只要我们坚持这些原则,不断反思改革开放前140年的经验教训,铭记这30年来积聚的集体经验,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并向社会主义更高的民主新文明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