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是十年前的事。在我非常熟悉的地方,一位如日中天的企业总经理自杀了,引起当地强烈的关注,各种言论尘嚣。
这个人曾经与我关系很密切,也是我敬佩的大才子,自然有更多关注。后来,我通过公安部门的朋友获得了一份类似遗书的复印件。初读感觉“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无论多么不理解遗书者,因涉及私密,不敢轻易示人求教。而今历时已久,遗书者也早被人忘却,不会联想到这是谁谁了,可以将其中内容公开了,现摘录如下:
在人生无望时,就想写点儿东西。写给谁呢?家人、朋友、同事,有谁能懂我呢。人们都嘲笑我是个理想主义疯子。那就把这些文字当成对自己生命的一个交待吧!
在为填饱肚子而拼搏的时候,我坚信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那样的年代,虽然身体上有难以忍受的累和饿,却毫不怀疑明天一定会更好,我一定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谁知,温饱之后,极限劳动像闹钟一样,老是在关键点唤醒已经沉睡的对饥饿的恐惧,一次次陷入到精神恐慌之中,鞭策着自己攀爬攀爬再攀爬,再也不愿甘居人下。
谁愿意自找辛苦糟践自己呢?有一种神秘的力量驱逐着我削尖脑袋向前钻。
我由农村艰难地活着,靠读书步入繁华的大都市。真正带着乡村的泥土走在大都市霓虹灯下才恍然大悟,我只是那里的一名过客,只能躲避在五光十色照不到的阴暗角落,原来城市的一切并不属于自己。我人生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助和无奈。看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只是读书人的一种幻想。
鸟儿靠翅膀飞行,蝙蝠凭超声波探路,有了鱼鳔鱼儿才能自由沉浮,有了翼眼蜻蜓才能保持平衡……我有什么资本在城市立足呢?国际歌上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没有可以依赖的人,不再相信谁的眼泪也不会再相信谁,只能喊出“自己才是真正的上帝!”
当学生时的想法很简单,让自己变得强大,就能求得一立锥之地。可身边的人和事让我渐渐明白,拥有能力与发挥能力不是一回事。自己虽身在学校,一只脚在校园,另一只脚已迈向了社会。城市到处是非血缘关系结成的一个个网,“好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中心。”我没有社会影响力所以没有圈子,只能试图抓住一切机会与社会接触,找到自己的“贵人”,攻不下“关系”这块阵地,实现自己最简单的要求:干适合自己的事,得到自己应该得的。
看似简单的目标,实现起来却如此之难!从此我像着了魔似的,在欲望的支配下产生了交易理论:既然世间没有免费的午餐,自然到处充满着交换:用力与智换金钱,用人格与尊严换特权,用笑容换好感,用悲惨换同情,用婚姻换前途……人生就应该这样处理各种交换关系。
我有什么可以用来交换的呢?那时大学生还很吃香,凭着牌子就有了交易的本钱。本来我在感情方面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不敢奢望什么爱情,将来找个女人成个家就行了。不曾想到,天上真的掉下了个林妹妹,意外地获得了世间最珍贵的东西——爱情。现实的东西比真情更有诱惑,自然不会再去坚守,就这样轻易将珍贵纯洁的爱情出卖了,通过与另一个人的婚姻换来了攀龙附凤的机会,不费力气挤到了社会上层。我知道应该骂自己无耻,却不知道怎么会不知不觉变得无耻。
婚姻之初,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坚信,男人成功了就拥有了一切。我正好赶上了一个可以“大破”各种禁锢,鼓励大胆闯、敢于试的新时代。在这样一个可以自由作为的时代,历史机遇来了!那时我觉得只要给个支点,就能把地球撬起来。深入之后才发现,能力只是杠杆,平台才是支点,要想成功,必须拥有必要的资源。为了在资源争夺战中获胜,从此踏上了无是无非无正无邪的攀爬之旅。
我身处商海这个大染缸里,行为完全着上“世俗色”,还借口道,与别人不一样,一生不图钱不图权不图地位,最大的梦想是把个人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创造出让人仰视的业绩,不管是为社会还是为自己。结果呢,似乎朝着灯塔方向前行,可走得远了,发现走到了岔路,自己不再是自己了。悔恨,真的悔恨!这种后悔包括着对昔日纯情的眷恋、渴望和期待,是对丢失精神的着恋。这个结局是注定的,一个既非世俗者又非纯理想主义者,必然成为社会的孤独者。
在外面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就想回头仅过平凡的生活足矣,谁知却陷入到更痛苦的婚姻苦海里。眼前一望无际的水面,让我恐惧。到了这时我才清醒:不懂生活的人生是残缺的,没有事业的人生是暗淡的。我的人生自童年始就是残缺的,后来事业之光把它照亮了,残缺也看得更清楚了。当初膨胀的欲望导致错误选择,进而有了今天错误的结果。我与妻子性格、思维、价值观等内在差异,成为两个人战争的导火索。这些分歧引发的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没有结束的希望,没有胜利者。我与妻子都被这场婚姻耗得精疲力竭,几近油干灯枯。此后,常因离弃初恋而追悔,最后成为心结,时时折磨着自己。男人在征战时不需要爱情,败下阵来却更渴望真情。这时我才反思:如果当年没有出卖初恋的纯情,或许守护住了一生的幸福。自己为什么不懂得珍惜呢?至今我还在不断地追问自己。
回到血缘家庭的港湾吧!那里有亲人,在那里可以疗伤。在欲望随处弥漫的环境里,哪是港湾呢?我童年眼里,苦日子的大家庭,只是吃饭和吵架的地方。当时发誓一定努力挣到钱不再为生活发愁,家庭自然就成了温馨的心灵港湾。谁知有了钱什么也没改变,夺取财产让亲人之间多了抱怨和算计,几近把人们压叭下的责任和义务让古书上描写的家庭美景只剩下残垣断壁,亲情远去了,剩下的只有钱!
当初我坚信,自己天生就是赶路人,风雪来了,找个地方避一下继续前行,只要到了顶峰,就会听到欢呼声,就会享受到被众人簇拥的快乐,没有考虑过最终走不动时该怎么办。谁知,走着跑着累了,举目眺望,发现最高峰还在远方。等意识到所谓巅峰只是海市蜃楼,所谓辉煌只是笑话,需要回头到自己的窝里歇歇了,却发现那里已经不能遮风避雨。想想今天的结局,唯有一声长叹!
绝望了,谁怕谁!如果酒后乱性是外部作用让人失去控制力,那么彻底绝望是内部作用让人失去意志力。当我的期许落空后,就想放纵自己填补内心的空虚。玩味着一种不健康的东西,慢慢就会有瘾,最后不能自拔,直到完全摧毁我自己!
我对美好生活也期望过,商海弄潮也收获了辉煌,最后走到了这一步,钱已经成了我人生中不能承受的轻,而已死的爱情和无望的理想变成了不能承受的重。轻的一半像无根的飘萍,重的一半像掉进了泥沼,我被活生生地撕裂了。
我知道,我的生命已经到了北方的冬季,没有春天的绚丽,没有夏天的炙热,没有秋天的果实,只剩下了卸了枝头上果和叶子后光秃秃的树干,很幸运地摆脱了自己的沉重,只剩下一幅无价值的皮囊,该谢幕了。
人生到了终点,才发现走的路偏离了原点。懵懂时,听乡亲们常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时我想像的人生是,要想活着,身上必须背个拾树叶用的篮子,不停地往里面装钱,装满了就不会死了。慢慢长大了,老师给我们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让我认定,一个人必须干出名堂,拥有了身份地位,才算没有白活,于是一路上一直往身上挂奖牌奖章。人到中年,在芸芸众生中胜出了,周围堆集了无数个需要办的事,人情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还美其名曰责任。就这样在人生路上走着走着,感觉身上背负的东西越来越多,已经无力升天了,那就下地狱吧。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下去,当这封信被他人看到时,可能已经在那里了。
这些冷冰冰的文字,像密码,掩盖着遗书者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试图破译。经过对遗书者各种人生经历的深入了解,终于懂了每一句话背后故事,并用小说《苍茫》表达出遗书的含义:沧海桑田,残酷真实的时代进程;痛彻心扉,贯穿一生的心灵忏悔。既然《苍茫》已出版,已无秘密可言,遗书自然也可以公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