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树脂稳定性包括它的储存稳定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由于初期树脂性质极活泼,结构不稳定,分子间易于相互结合而产生絮凝、凝胶,为此有的厂家将其喷雾干燥制成粉末状的三聚氰胺树脂,其保存期至少在1 年以上。也有用醇类对树脂进行醚化,对部分三聚氰胺进行封端,降低羟甲基活性从而提高树脂的储存稳定性。一般来说,醇的碳数越多,其羟基与羟甲基物醚化活性越低,相应体系内未封闭的羟甲基物也就越多,因此中间体水溶性越差,成品储存过程黏度增加也越快。在研究MF 树脂储存稳定性的机理中,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13C 核磁共振等技术,认为通过溶解的单分子、不同的低聚物和水溶性的MF 树脂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相互结合形成了超分子聚合体,从而导致了凝胶。核磁共振还发现,室温下,新的MF 树脂和固化的MF 树脂的化学结构并没有显著的改变,同时认为亚甲基比其他化学键对树脂的凝胶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以蔗糖、三聚氰胺、甲醛为原料,交联剂用量为树脂质量的0. 33 %,合成了水溶性好、储存期可长达2 个月的树脂。另外竹子、木材本身是弱酸性的,随着浸渍时间的延长,三聚氰胺树脂胶的pH 值和颜色都会发生变化。用乙二醇和多官能团有机酸盐来改性三聚氰胺甲醛低聚物,因为NaOH 存在下,甲醛会发生歧化反应,而TsN 改性体系它可以使低聚物保持在一定的pH 值,从而使树脂的稳定性得到提高。用聚乙二醇改性三聚氰胺树脂的合成,大大提高了树脂的储存稳定性,使储存稳定性达到3个月之久。不难看出,三聚氰胺树脂改性的各方法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各方法之间可以相互借鉴。
三聚氰胺树脂稳定性研究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