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经济要打的三场硬仗


 

  01保持资金不外流和汇率稳定

  如果汇率会大幅度贬值,资金会大幅度出走。资金一旦出走,外汇会减少,外汇一旦减少,中国人民银行必须用外汇把人民币买回来,这就形成恶性循环。国内的货币存量减少,企业家资金短缺,因为人民币都拿去买美元了,如果再加上国际上进一步炒作,说人民币还会进一步贬值,将发生拉丁美洲的模式,进10年退20年,进一步退两步,中国会出现金融危机。这就是剪羊毛,这将是最大的悲剧。

  怎么办?毫无疑问,坚决打赢。必须要管住,双管齐下,外汇市场要对冲,拿出真金白银,稳定汇率。同时,严格控制资金外流。民营企业家要清醒,现在世界上最难赚钱的地方是美国,在美国赚到钱的,我一个也没听说过,我说资金不能盲目外流,既是为了宏观稳定,也是保护我们的企业家。

  第一场仗,保持资金不外流与汇率稳定是硬仗,必须打赢。第二场仗是口水仗,是舆论仗,是媒体仗,就是时刻准备应对贸易大战。

  02做好贸易大战准备

  虽然我不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会发动全面的对华贸易战争,但我们也必须做好准备,因为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经大幅度下降,而且今天的中美经济交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美国人整我们产品,我们就拿上文所举的凯迪拉克开刀,凯迪拉克在美国可是很有名的品牌,是“国宝”。如果你打我,我就要打你。所以,贸易大战,我认为,是一场热闹的媒体仗,现实层面谁也不敢全面打开。

  再说为什么特朗普不敢打全面的贸易战呢?很有意思。特朗普总统是怎么上台的?他是靠白人种族主义,是基层的那些蓝领工人选他上去的。特朗普是靠民粹的办法选上去的,但是特朗普用的人是什么人呢?他用的政府官员、高官,用我们过去的话来讲是大资产阶级,是华尔街的、大公司的,发了大财的人,都是大资本家,都是大企业家。这些人懂得打全面贸易战的利害,不敢真打。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谁要是跟我们干的话,我们绝不退让。就是这个道理。

  第一场仗是短仗,第二场仗是舆论仗,第三场仗才是持久战,也是最为根本的,就是要促进民营经济投资回暖

  03促进民营经济投资回暖

  第三仗是要促进民营经济投资回暖。这一仗是最根本的。今天为什么很多民营企业家要出国?他们认为,国内投资环境不好。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营造一个比较好的投资环境,让我们自己的民营企业家留在国内。这场仗也非常重要,也得想办法。

  前不久,媒体热炒的曹德旺出国投资。尽管他到国外投资只是很少一点点,但曹德旺怎么可能到国外投资呢?在一些人看来,曹德旺是做汽车玻璃的,汽车玻璃厂必须和主机厂捆在一块,运输半径不可能很长,不可能在美国生产汽车玻璃运到中国来组装,这个成本也太高了。而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家。我们现在是一年2500万辆,美国最高纪录才1800万辆,我们远远超过它。所以,曹德旺说半天,他是舍不得离开中国经济啊!

  这场讨论很多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不管怎么讲,作为民营企业家曹德旺提出的问题和引发的讨论,说明我们还是必须想办法营造一个比较好的投资环境,该减税的就减税,该减少劳动用工成本的要减少劳动用工成本。不要把企业家等同于资本家,不要打实体经济靠虚拟经济。

  我个人认为应该持续抓好三件事:

  第一讲觉悟,不忘初心。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深刻全面地阐述了这个问题。

  第二讲监督。光讲觉悟不行,得监督。不监督,人是有可能变坏的。有权力必须有监督。

  第三给激励。干活干得好的人就能提拔,干得好的人得奖励他,经济待遇要上去。不能只讲奉献,如果非常清贫的话,久而久之是不能坚持的。

  所以,讲觉悟和给激励是不矛盾的,谁说觉悟高的领导就必须当“活雷锋”了,觉悟高的领导的孩子就不能出国读书了,觉悟高的领导就只能住50平方米的小房子了,我认为这个不可持续。同时,对于那些不全面深化改革,保自己位子,不干事的,必须抓典型,像贪官一样处理。所以,讲觉悟,讲监督,给激励,得同步进行。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激励不到位,对不作为,不落实深化改革措施的容忍度太高。

  我们是大国大党,许多发达国家都表示要学习我们的治理经验,但我们也反过来要学习小国小党,有益的也要拿过来参考。我个人认为要向新加坡学习。新加坡政府官员的工资是跟企业家对标的。新加坡政府官员一个比一个能干,新加坡人民进步党也是讲觉悟的。

  我最近作了研究,新加坡人民进步党很有意思:

  第一讲觉悟,也讲为人民服务。

  第二,讲联系群众。每一个官员必须搞竞选,下基层,定期跟群众联系,走群众路线。

  第三,还讲激励。政府官员的工资很高,而且能吸引人才。比如某位同学成绩很好,毕业以后当了总工程师,但还没有入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就会邀请你入党。他们不是在大学里发展党员,他们是看你干得不错,专业水平也很高,干事很廉洁,为人处事很到位,人民进步党就说你来加入我们党吧,给你安排当一个部长。

  最后,我总结一下,就是三句话:

  第一,经济结构已经向好,要珍惜,要呵护,一定不要叶公好龙,这是好事情。

  第二,长期增长潜力还是挺高的,千万不要悲观。

  第三,短期增速下滑有明显周期因素,包括国际形势不太好,短期内必须加快改革,催生新的增长点,包括城镇化,包括消费,包括产业升级,只有这样经济能够接上气。

  如果这些能到位的话,我想再经过一两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但会上去,而且质量会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