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恐怕离我们只会越来越远!


 大国工匠恐怕离我们只会越来越远!

-----一位船厂的电焊朋友说现在我们社会到处是用钱买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几位武钢的技师找我,说是不是有路子能找到事做;于是我想现在正是我国造船飞速发展的年代,应该船厂需要这样的制造业技师。因而今天找到一位船厂的朋友,问他们那里现在是不是缺人?谁知这位朋友说虽然现在船厂的业务多了起来,因而船厂的效益也好;但正因为如此,现在船厂并不缺人;因为我们很多零部件依靠进口,而只有傻、大、粗的制造是在这里组成;就如同富士康在我们社会到处招工,但生产的却不是高、精、尖的制造业产品。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制造业越来越发展;但我们的技术却在不断退步,因为有钱就能买到高、精、尖的制造业产品;所以组装成为了今天很多企业热火朝天的真实秘密。

我原来的文章说过,医院的医疗设备这些年进步飞快;但是这并不是中国制造,而且依然还是德国与日本制造为主导。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医院有自主权,所以国产医疗设备更是颓败;因为国有的效益不好,私人的假冒伪劣也有市场。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的医疗设备根本不可能引领世界;倒是不断让市场份额。因为医院的医生都说,外国设备不仅医疗质量保证高;而且维护简单,因为很少有坏的可能。所以现在医院全方位进口外国的医疗设备,因为这样病人来的更多;这就是现在有钱的只会更加有钱的原因。

是啊!刚刚过去的这近30年,中国制造一直靠廉价生产资料来获取订单;然后再向世界源源不断地输出商品。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大型国有企业退出了国际舞台;因为现在效益好的国企全部是垄断国内市场的模式。于是一些私人与台湾企业就在出口政策的刺激下;一路走来都是自我感觉还挺良好。因为企业就是讲效益,有钱赚就是企业家的追求。虽然现在因为中国社会的人工成本造就不少企业向第三世界转移,但留下来的出口企业依然还是坚持;因为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这些企业还在幻想“世界已离不开中国制造”的战略定位。然而正因为如此,现在没有企业推崇什么工匠精神;因为现在绝大多数企业连最基本的现代管理制度、危机意识、企业家精神都丢掉了。因为自从2015年春节前后以来,我们社会不少出口的制造企业脆弱得跟高粱杆一样稍微遇上点风雨就哗啦啦地躺倒一片;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年我们的创业方向除了服务业就是互联网经济;因为我们社会根本就没有摆脱过制造业的危机。在我们全方位投资基本建设的环境中,宣传上开始重视实体制造了;但重视的工匠精神却是局部的,因为在整个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的制造业工人正在大量转行;因为不少制造业开始了最快速的进口零部件;因为这样的产品效益更高。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的产业工人技术越来越简单;因而找回真正的工匠精神则非常困难。这不是口号能实现的,它是制度、文化、政策以及人性的综合。

有个朋友告诉我:“其实中国高铁与军工也是半路货,因为在这里上班的人看到的制造设备也是外国进口的;所以说这些中国制造也是能造又不会造,因为离开了这些进口设备就真的造不出这些高、精、尖的产品”。这位朋友说现在造高铁的机器,设备、工具、零部件全部是进口的;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德国的,这些设备目前我们根本就造不出来;虽然我们不断在一些零部件上攻关,但成本却比进口高;所以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我们依然是大张旗鼓地进口;所以现在不少中国制造厂实际就是一个总装厂,因为进口的设备与零部件在这里组装就成了中国制造;再加上我们这产品用在国内,所以我们可以说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制造。然而在这里工作的老人知道,现在的中国技术与中国制造水平还仅仅是在毛泽东时代;因为那时没有进口,有很多零部件实际是自己设计制造出来的。正因为如此,现在有进口这快速途径;所以我们的中国制造产品更新换代了,但我们的制造水平却没有质的改变;所以说现在的大国工匠还只能是口头上,因为实际并不可能。所以这位朋友说:“没有外国设备与零部件,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高铁与军工;因为这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不知道说什么,只知道现在的中国人越来越多的聚集在服务业上;这能促进我们的大国工匠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