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严复在上海讲演《名学》,南京富文书局本《天演论》 石印发行,严复所译《原富》开始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 版(《严复的一些史实》之一百五十八)


 1901年严复在上海讲演《名学》,南京富文书局本《天演论》

石印发行,严复所译《原富》开始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

版(《严复的一些史实》之一百五十八)

                     严孝潜  

19011

190112月间,严复所译《原富》全部脱稿。

 

19012

1901219(正月初一),严复今天写信给孝明。

 

 

严复在信中讲:“腊念六日新丰抵步,承惠书并寄到木器大小乙百三十二件。当饬璩儿带取提单前往海关,报明免税情节,蒙其即日放行,经于廿八日全数雇车搬致到寓。……均物坚价平,在沪之所办不到者,欣喜过望,不能不向老弟一家膜手道谢也。

世风日薄,如执事无所为,独以交情为人谋之忠如此者不少概见矣,能无感乎!……

再,龙家书目极欲一观,吾弟能设法先寄否?平生以图史栖神,以文章寄志。昔岁遭乱,羌无一存,遂有邈然索居神荒气也。别后无善足述,惟早夜孜孜,办得《原富》一部脱稿,近已付梓,大约二三月当可出书。……

台从何日来申?望早见告,甚有节目思与明眼人细论也。”(《严复集》补编第225页)

严复曾在去年10月随上海救济会到天津救济难民,回到上海后,在1113给“孝明老棣”写了一封信。述说天津寓所遭哄抢一空,“衣皿群碎,亦皆廿年积累,今乃一无所有”,并述说了“闽某观察”“口惠而实不至”的行径。在信末还讲“老棣近况,复所深知,不必为我自苦,多寡不论,有则来,无则之可耳。”三个月后,孝明用船将家用木器大小共132件托运到上海给严复,时孝明似乎是在海外某地?因而严复叫大儿子严璩“带取提单前往海关,报明免税情节,蒙其即日放行,经于廿八日全数雇车搬致到寓。”

在目前己知的严复书信中,给“孝明老棣”和“孝明吾弟”的信件,仅此两件,以后未再见有严复给孝明的信件,在严复的日记中,也未见有孝明的名字。

 

19013

19013月以前,严复为上海学生会作有《学生会条规》序(《严复集》第一册第121页)。

 

190131(正月十一),下午,孙宝瑄与叶浩吾、蒋信济、赵仲宣、胡仲巽等人到上海鼎升客舍,走访时任祁门知县的夏曾佑,当晚,严复宴请诸人于外国酒楼。(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04页)

 

1901313(正月二十三),郑孝胥来拜访了严复。(《郑孝胥日记》第787页)

 

1901315(正月二十五),严复回访了郑孝胥,当晚一同至鸿运楼吃饭,后又往“宝来听戏。” (《郑孝胥日记》第787页)

 

19013月下旬(二月),吕增祥在京师,才接到严复在去年闰八月由天津寄给他的信。(《严复与天津》第175页)

 

1901年初春

1901年初春,严复对《天演论》进行了校改。

严复在本年初春期间,连续给熊季廉写了四封信,具体写信日期未予注明,都是有关《天演论》校改、出版事宜的。

头一封,在给熊季廉的信中说:“《天演论》已校改数番,谨以奉承几次。但此书发影何章程,暇时乞示。鄙人囊少一钱,恐不能先垫此款以俟售书时收回。如大家醵资作此,似宜另加一跋,识其缘起。此事即求复如何?”。另外在信中还提到“大著标本两论,忠爱溢于言表。……”(《严复集》补编第229页)

第二封信,提到:“拙稿收到,别纸示悉。容即复校,迟日奉呈。惟其款系几人鸠集,须求并示为祷。兹有琐屑奉浼者:平生用长沙笔匠花文奎所制大小楷羊笔,甚为应手。今自天津南来,乏笔可用。欲得花文奎制小楷羊毫三十支,中书羊毫十支,屏笔、对笔各二支。不知于湘友中能为致之否?该价若干,示悉即奉。” (《严复集》补编第230页)

第三封信,说:“顷《天演论》句既毕,谨以奉呈。前恳代买长沙花文奎羊毫,不识何时可到,甚盼,甚盼。因案头中书君个个发秃也。” (《严复集》补编第231页)

第四封信,则提出:“《天演论》取影上石后,其钞本倘犹无恙,望以见还。” (《严复集》补编第231页)

后来,根据严复这次所校改的《天演论》,刊印有两种版本。其一,在1901年出版的二册小线装本,署由吴保初、熊师复覆校,但未署出版年月和出版处。 其二, 1903年正月刊印出版的小线装本一册,它也未署出版处所,但注明由“后学庐江吴保初、门人南昌熊师复(名元锷)覆校”

 

19014

1901417(二月二十九),郑孝胥“录诗遗严又陵”。 (《郑孝胥日记》第791页)

 

    1901年4月20(三月初二),严复写信给时在金粟斋译书处的阆生、(方)守六、(汪)允中。

严复在信中,将为日本伊藤博文所著《日本宪法义解》写的序寄上,并请“诸兄为我商之,如不可用,则宁乞他手更作,勿使一国大典有佛头著粪之讥也。”(《严复集》补编第261页)

严复的《日本宪法义解·序》署“辛丑三月候官严复序”,当是本日所作。刊载在本年金粟斋译书处出版的铅印本卷首。

严复在序中写道:“……日本之立宪也,伊藤氏之曹,实杂采欧洲诸国所已行者就之,间亦度其国势民情所能行者以为损益。……”(《严复集》第一册第96页)

本日,吴汝纶在得知严复在上海时,给严复写了一封信。

吴汝纶在信中讲:“乱后不得我公消息,后晤吕君止,略悉动定。昨 阅《中外日报》,知先生近开名学会,想见达人自我兼怀济物之盛,心佩无量。前由盛宗承电属杨濂甫观察,索取卢木斋所存计学稿本五册,适木斋在都下,当经走使赴开平取书,还都交濂甫转呈,计已达到。此数册汝纶未及读,亦一憾事,但望速印公同好,下走得卒业,幸甚,幸甚!近舍侄婿廉郎中惠卿,倡办东文学社,……惠卿又拟开《京师时报》馆,欲屈我公主笔。闻南中有以三千金聘请译书者,惠卿谓,傥蒙惠顾,请月以三百金为寿,而南中所译书,亦可在北属稿,两利而俱存之,鄙意和局定后,此事似可俯诺。辇毂之下必应有通材硕学默为主持,未宜以私利厚薄去就也。……日本小村俊太郎近游沪,将历览东南形胜,访求贤士大夫,闻与公旧识。此君汉文甚高,在沪当小留,望拨冗相与过从,有所访,希相告也。不具。汝纶叩头。三月二日。”(《严复集》未收录,见《严复与天津》第178页)

吴汝纶在信中告以已收到计学稿本五册,但还没来得及读。同时为侄婿廉惠卿,聘请严复到北京《京师时报》馆,当主笔。

 

1901429(三月十一),晚,严复到上海名学会,讲演名学。在“坐者三十余人”。(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0页)

前些时日,严复在金粟斋译书处的请求和支持下,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名学会”,自任会长,一边翻译《穆勒名学》,一边宣讲名学(逻辑学)。

 

190145月间(三月),严复作有《送沈涛园备兵淮扬》四首(《严复集》第二册第363页)。

沈涛园为沈葆祯之子,其中一首述及严复报考福建船政学堂时情形:“尚亿垂髫十五时,一篇大孝论能奇。同治丙寅,候官文肃公(沈葆祯)开船厂,招子弟肄业,试题《大孝终身慕父母》,不肖适丁外艰,成论数百言以进,公见之,置冠其曹。谁言后死无穷感,渐负先生远到期。得志当为天下雨,流年已似手中蓍。春申浦口春无际,独对繁花有所思。” (《严复集》第二册第364页)。

 

1901年仲春

1901年仲春,由亲家并挚友呂秋樵署检的南京富文书局本《天演论》石印发行。该书封面题为:候官严几道先生述《赫胥黎天演论》,吕增祥署检。

 

该版本系一种大字版本,便于阅读。书中自序在前,吴序在后,《译例言》末段全部删除。

署检就是校对,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吕增祥与《天演论》译本的关系,以及吕增祥对《天演论》的翻译所作出的贡献。

 

19015

190152(三月十四),晚,严复到上海名学会,继续讲演名学。(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1页)

 

190153(三月十五),严复应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字燕谋)之邀,将北上。这天下午,严复与上海名学会成员合影留念。

孙宝喧在他的《忘山庐日记》中记有“严公首座,余或坐或立,计三十余人”。当晚名学会公饯严复。

孙宝喧在他的《忘山庐日记》中还记有“晚,名学会公饯严先生于一品香。严先生将北行,诸人别延伍君昭(伍光建)权会长,每遇礼拜一、四演说。是夕,伍君亦到,在坐者二十六人”。(孙宝:《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1页)

 

严复北行时,作《赠熊季廉》(《严复集》第二册第364页)七言长诗一首:

“一十九祺初告终,抟抟员地趋大同。神机捭阖纵变化,争存物竞谁相雄?……”

 

19015月上旬,严复所译《原富》部甲一册,部乙、部丙一册,先后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

 

当严复所译《原富》头两册在上海出版后,梁启超在日本立即著文在《新民丛报》第二期发表推荐。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日本编辑出版了《新民丛报》,严复冒着风险与梁启超保持书信往来

 

1901510(三月二十二),汪康年来拜访了严复。(《严复集》第三册第508页)

 

1901511(三月二十三),严复因要举家束装北上,特写了一封信,派人给汪康年送去,向汪康年索要废纸一筐,以包装玻瓷杂物。

 

严复在信中讲:“昨蒙惠临,聆教为慰,今有极琐一事奉渎。缘束装北上,玻瓷杂物须用旧纸裹塞者甚多,庶不破碎。报馆中废纸必多,望以一筐见惠,并即付来人带下,倾侍用也。” (《严复集》第三册第508页)

本封信,未署年月但署有“廿三夕子”,《严复集》将其列为1900910月间(闰八月)严复随上海救济会北上前所写。但上海救济会是在19001015(闰八月二十二)离开上海的,严复这封信所署日期为“廿三夕子”,日期对不上,且索要废纸“即付来人带下,倾侍用也。”似为家用,用以“玻瓷杂物须用旧纸裹塞者甚多,庶不破碎。”信中还说“昨蒙惠临,聆教为慰”,确实汪康年在510来拜访过严复,故该封信似应在1901511(三月二十三日夕)举家离上海前所写。

 1901年严复在上海讲演《名学》,南京富文书局本《天演论》

石印发行,严复所译《原富》开始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

版(《严复的一些史实》之一百五十八)

                     严孝潜  

19011

190112月间,严复所译《原富》全部脱稿。

 

19012

1901219(正月初一),严复今天写信给孝明。

 

 

严复在信中讲:“腊念六日新丰抵步,承惠书并寄到木器大小乙百三十二件。当饬璩儿带取提单前往海关,报明免税情节,蒙其即日放行,经于廿八日全数雇车搬致到寓。……均物坚价平,在沪之所办不到者,欣喜过望,不能不向老弟一家膜手道谢也。

世风日薄,如执事无所为,独以交情为人谋之忠如此者不少概见矣,能无感乎!……

再,龙家书目极欲一观,吾弟能设法先寄否?平生以图史栖神,以文章寄志。昔岁遭乱,羌无一存,遂有邈然索居神荒气也。别后无善足述,惟早夜孜孜,办得《原富》一部脱稿,近已付梓,大约二三月当可出书。……

台从何日来申?望早见告,甚有节目思与明眼人细论也。”(《严复集》补编第225页)

严复曾在去年10月随上海救济会到天津救济难民,回到上海后,在1113给“孝明老棣”写了一封信。述说天津寓所遭哄抢一空,“衣皿群碎,亦皆廿年积累,今乃一无所有”,并述说了“闽某观察”“口惠而实不至”的行径。在信末还讲“老棣近况,复所深知,不必为我自苦,多寡不论,有则来,无则之可耳。”三个月后,孝明用船将家用木器大小共132件托运到上海给严复,时孝明似乎是在海外某地?因而严复叫大儿子严璩“带取提单前往海关,报明免税情节,蒙其即日放行,经于廿八日全数雇车搬致到寓。”

在目前己知的严复书信中,给“孝明老棣”和“孝明吾弟”的信件,仅此两件,以后未再见有严复给孝明的信件,在严复的日记中,也未见有孝明的名字。

 

19013

19013月以前,严复为上海学生会作有《学生会条规》序(《严复集》第一册第121页)。

 

190131(正月十一),下午,孙宝瑄与叶浩吾、蒋信济、赵仲宣、胡仲巽等人到上海鼎升客舍,走访时任祁门知县的夏曾佑,当晚,严复宴请诸人于外国酒楼。(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04页)

 

1901313(正月二十三),郑孝胥来拜访了严复。(《郑孝胥日记》第787页)

 

1901315(正月二十五),严复回访了郑孝胥,当晚一同至鸿运楼吃饭,后又往“宝来听戏。” (《郑孝胥日记》第787页)

 

19013月下旬(二月),吕增祥在京师,才接到严复在去年闰八月由天津寄给他的信。(《严复与天津》第175页)

 

1901年初春

1901年初春,严复对《天演论》进行了校改。

严复在本年初春期间,连续给熊季廉写了四封信,具体写信日期未予注明,都是有关《天演论》校改、出版事宜的。

头一封,在给熊季廉的信中说:“《天演论》已校改数番,谨以奉承几次。但此书发影何章程,暇时乞示。鄙人囊少一钱,恐不能先垫此款以俟售书时收回。如大家醵资作此,似宜另加一跋,识其缘起。此事即求复如何?”。另外在信中还提到“大著标本两论,忠爱溢于言表。……”(《严复集》补编第229页)

第二封信,提到:“拙稿收到,别纸示悉。容即复校,迟日奉呈。惟其款系几人鸠集,须求并示为祷。兹有琐屑奉浼者:平生用长沙笔匠花文奎所制大小楷羊笔,甚为应手。今自天津南来,乏笔可用。欲得花文奎制小楷羊毫三十支,中书羊毫十支,屏笔、对笔各二支。不知于湘友中能为致之否?该价若干,示悉即奉。” (《严复集》补编第230页)

第三封信,说:“顷《天演论》句既毕,谨以奉呈。前恳代买长沙花文奎羊毫,不识何时可到,甚盼,甚盼。因案头中书君个个发秃也。” (《严复集》补编第231页)

第四封信,则提出:“《天演论》取影上石后,其钞本倘犹无恙,望以见还。” (《严复集》补编第231页)

后来,根据严复这次所校改的《天演论》,刊印有两种版本。其一,在1901年出版的二册小线装本,署由吴保初、熊师复覆校,但未署出版年月和出版处。 其二, 1903年正月刊印出版的小线装本一册,它也未署出版处所,但注明由“后学庐江吴保初、门人南昌熊师复(名元锷)覆校”

 

19014

1901417(二月二十九),郑孝胥“录诗遗严又陵”。 (《郑孝胥日记》第791页)

 

    1901年4月20(三月初二),严复写信给时在金粟斋译书处的阆生、(方)守六、(汪)允中。

严复在信中,将为日本伊藤博文所著《日本宪法义解》写的序寄上,并请“诸兄为我商之,如不可用,则宁乞他手更作,勿使一国大典有佛头著粪之讥也。”(《严复集》补编第261页)

严复的《日本宪法义解·序》署“辛丑三月候官严复序”,当是本日所作。刊载在本年金粟斋译书处出版的铅印本卷首。

严复在序中写道:“……日本之立宪也,伊藤氏之曹,实杂采欧洲诸国所已行者就之,间亦度其国势民情所能行者以为损益。……”(《严复集》第一册第96页)

本日,吴汝纶在得知严复在上海时,给严复写了一封信。

吴汝纶在信中讲:“乱后不得我公消息,后晤吕君止,略悉动定。昨 阅《中外日报》,知先生近开名学会,想见达人自我兼怀济物之盛,心佩无量。前由盛宗承电属杨濂甫观察,索取卢木斋所存计学稿本五册,适木斋在都下,当经走使赴开平取书,还都交濂甫转呈,计已达到。此数册汝纶未及读,亦一憾事,但望速印公同好,下走得卒业,幸甚,幸甚!近舍侄婿廉郎中惠卿,倡办东文学社,……惠卿又拟开《京师时报》馆,欲屈我公主笔。闻南中有以三千金聘请译书者,惠卿谓,傥蒙惠顾,请月以三百金为寿,而南中所译书,亦可在北属稿,两利而俱存之,鄙意和局定后,此事似可俯诺。辇毂之下必应有通材硕学默为主持,未宜以私利厚薄去就也。……日本小村俊太郎近游沪,将历览东南形胜,访求贤士大夫,闻与公旧识。此君汉文甚高,在沪当小留,望拨冗相与过从,有所访,希相告也。不具。汝纶叩头。三月二日。”(《严复集》未收录,见《严复与天津》第178页)

吴汝纶在信中告以已收到计学稿本五册,但还没来得及读。同时为侄婿廉惠卿,聘请严复到北京《京师时报》馆,当主笔。

 

1901429(三月十一),晚,严复到上海名学会,讲演名学。在“坐者三十余人”。(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0页)

前些时日,严复在金粟斋译书处的请求和支持下,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名学会”,自任会长,一边翻译《穆勒名学》,一边宣讲名学(逻辑学)。

 

190145月间(三月),严复作有《送沈涛园备兵淮扬》四首(《严复集》第二册第363页)。

沈涛园为沈葆祯之子,其中一首述及严复报考福建船政学堂时情形:“尚亿垂髫十五时,一篇大孝论能奇。同治丙寅,候官文肃公(沈葆祯)开船厂,招子弟肄业,试题《大孝终身慕父母》,不肖适丁外艰,成论数百言以进,公见之,置冠其曹。谁言后死无穷感,渐负先生远到期。得志当为天下雨,流年已似手中蓍。春申浦口春无际,独对繁花有所思。” (《严复集》第二册第364页)。

 

1901年仲春

1901年仲春,由亲家并挚友呂秋樵署检的南京富文书局本《天演论》石印发行。该书封面题为:候官严几道先生述《赫胥黎天演论》,吕增祥署检。

 

该版本系一种大字版本,便于阅读。书中自序在前,吴序在后,《译例言》末段全部删除。

署检就是校对,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吕增祥与《天演论》译本的关系,以及吕增祥对《天演论》的翻译所作出的贡献。

 

19015

190152(三月十四),晚,严复到上海名学会,继续讲演名学。(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1页)

 

190153(三月十五),严复应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字燕谋)之邀,将北上。这天下午,严复与上海名学会成员合影留念。

孙宝喧在他的《忘山庐日记》中记有“严公首座,余或坐或立,计三十余人”。当晚名学会公饯严复。

孙宝喧在他的《忘山庐日记》中还记有“晚,名学会公饯严先生于一品香。严先生将北行,诸人别延伍君昭(伍光建)权会长,每遇礼拜一、四演说。是夕,伍君亦到,在坐者二十六人”。(孙宝:《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1页)

 

严复北行时,作《赠熊季廉》(《严复集》第二册第364页)七言长诗一首:

“一十九祺初告终,抟抟员地趋大同。神机捭阖纵变化,争存物竞谁相雄?……”

 

19015月上旬,严复所译《原富》部甲一册,部乙、部丙一册,先后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

 

当严复所译《原富》头两册在上海出版后,梁启超在日本立即著文在《新民丛报》第二期发表推荐。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日本编辑出版了《新民丛报》,严复冒着风险与梁启超保持书信往来

 

1901510(三月二十二),汪康年来拜访了严复。(《严复集》第三册第508页)

 

1901511(三月二十三),严复因要举家束装北上,特写了一封信,派人给汪康年送去,向汪康年索要废纸一筐,以包装玻瓷杂物。

 

严复在信中讲:“昨蒙惠临,聆教为慰,今有极琐一事奉渎。缘束装北上,玻瓷杂物须用旧纸裹塞者甚多,庶不破碎。报馆中废纸必多,望以一筐见惠,并即付来人带下,倾侍用也。” (《严复集》第三册第508页)

本封信,未署年月但署有“廿三夕子”,《严复集》将其列为1900910月间(闰八月)严复随上海救济会北上前所写。但上海救济会是在19001015(闰八月二十二)离开上海的,严复这封信所署日期为“廿三夕子”,日期对不上,且索要废纸“即付来人带下,倾侍用也。”似为家用,用以“玻瓷杂物须用旧纸裹塞者甚多,庶不破碎。”信中还说“昨蒙惠临,聆教为慰”,确实汪康年在510来拜访过严复,故该封信似应在1901511(三月二十三日夕)举家离上海前所写。

 1901年严复在上海讲演《名学》,南京富文书局本《天演论》

石印发行,严复所译《原富》开始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

版(《严复的一些史实》之一百五十八)

                     严孝潜  

19011

190112月间,严复所译《原富》全部脱稿。

 

19012

1901219(正月初一),严复今天写信给孝明。

 

 

严复在信中讲:“腊念六日新丰抵步,承惠书并寄到木器大小乙百三十二件。当饬璩儿带取提单前往海关,报明免税情节,蒙其即日放行,经于廿八日全数雇车搬致到寓。……均物坚价平,在沪之所办不到者,欣喜过望,不能不向老弟一家膜手道谢也。

世风日薄,如执事无所为,独以交情为人谋之忠如此者不少概见矣,能无感乎!……

再,龙家书目极欲一观,吾弟能设法先寄否?平生以图史栖神,以文章寄志。昔岁遭乱,羌无一存,遂有邈然索居神荒气也。别后无善足述,惟早夜孜孜,办得《原富》一部脱稿,近已付梓,大约二三月当可出书。……

台从何日来申?望早见告,甚有节目思与明眼人细论也。”(《严复集》补编第225页)

严复曾在去年10月随上海救济会到天津救济难民,回到上海后,在1113给“孝明老棣”写了一封信。述说天津寓所遭哄抢一空,“衣皿群碎,亦皆廿年积累,今乃一无所有”,并述说了“闽某观察”“口惠而实不至”的行径。在信末还讲“老棣近况,复所深知,不必为我自苦,多寡不论,有则来,无则之可耳。”三个月后,孝明用船将家用木器大小共132件托运到上海给严复,时孝明似乎是在海外某地?因而严复叫大儿子严璩“带取提单前往海关,报明免税情节,蒙其即日放行,经于廿八日全数雇车搬致到寓。”

在目前己知的严复书信中,给“孝明老棣”和“孝明吾弟”的信件,仅此两件,以后未再见有严复给孝明的信件,在严复的日记中,也未见有孝明的名字。

 

19013

19013月以前,严复为上海学生会作有《学生会条规》序(《严复集》第一册第121页)。

 

190131(正月十一),下午,孙宝瑄与叶浩吾、蒋信济、赵仲宣、胡仲巽等人到上海鼎升客舍,走访时任祁门知县的夏曾佑,当晚,严复宴请诸人于外国酒楼。(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04页)

 

1901313(正月二十三),郑孝胥来拜访了严复。(《郑孝胥日记》第787页)

 

1901315(正月二十五),严复回访了郑孝胥,当晚一同至鸿运楼吃饭,后又往“宝来听戏。” (《郑孝胥日记》第787页)

 

19013月下旬(二月),吕增祥在京师,才接到严复在去年闰八月由天津寄给他的信。(《严复与天津》第175页)

 

1901年初春

1901年初春,严复对《天演论》进行了校改。

严复在本年初春期间,连续给熊季廉写了四封信,具体写信日期未予注明,都是有关《天演论》校改、出版事宜的。

头一封,在给熊季廉的信中说:“《天演论》已校改数番,谨以奉承几次。但此书发影何章程,暇时乞示。鄙人囊少一钱,恐不能先垫此款以俟售书时收回。如大家醵资作此,似宜另加一跋,识其缘起。此事即求复如何?”。另外在信中还提到“大著标本两论,忠爱溢于言表。……”(《严复集》补编第229页)

第二封信,提到:“拙稿收到,别纸示悉。容即复校,迟日奉呈。惟其款系几人鸠集,须求并示为祷。兹有琐屑奉浼者:平生用长沙笔匠花文奎所制大小楷羊笔,甚为应手。今自天津南来,乏笔可用。欲得花文奎制小楷羊毫三十支,中书羊毫十支,屏笔、对笔各二支。不知于湘友中能为致之否?该价若干,示悉即奉。” (《严复集》补编第230页)

第三封信,说:“顷《天演论》句既毕,谨以奉呈。前恳代买长沙花文奎羊毫,不识何时可到,甚盼,甚盼。因案头中书君个个发秃也。” (《严复集》补编第231页)

第四封信,则提出:“《天演论》取影上石后,其钞本倘犹无恙,望以见还。” (《严复集》补编第231页)

后来,根据严复这次所校改的《天演论》,刊印有两种版本。其一,在1901年出版的二册小线装本,署由吴保初、熊师复覆校,但未署出版年月和出版处。 其二, 1903年正月刊印出版的小线装本一册,它也未署出版处所,但注明由“后学庐江吴保初、门人南昌熊师复(名元锷)覆校”

 

19014

1901417(二月二十九),郑孝胥“录诗遗严又陵”。 (《郑孝胥日记》第791页)

 

    1901年4月20(三月初二),严复写信给时在金粟斋译书处的阆生、(方)守六、(汪)允中。

严复在信中,将为日本伊藤博文所著《日本宪法义解》写的序寄上,并请“诸兄为我商之,如不可用,则宁乞他手更作,勿使一国大典有佛头著粪之讥也。”(《严复集》补编第261页)

严复的《日本宪法义解·序》署“辛丑三月候官严复序”,当是本日所作。刊载在本年金粟斋译书处出版的铅印本卷首。

严复在序中写道:“……日本之立宪也,伊藤氏之曹,实杂采欧洲诸国所已行者就之,间亦度其国势民情所能行者以为损益。……”(《严复集》第一册第96页)

本日,吴汝纶在得知严复在上海时,给严复写了一封信。

吴汝纶在信中讲:“乱后不得我公消息,后晤吕君止,略悉动定。昨 阅《中外日报》,知先生近开名学会,想见达人自我兼怀济物之盛,心佩无量。前由盛宗承电属杨濂甫观察,索取卢木斋所存计学稿本五册,适木斋在都下,当经走使赴开平取书,还都交濂甫转呈,计已达到。此数册汝纶未及读,亦一憾事,但望速印公同好,下走得卒业,幸甚,幸甚!近舍侄婿廉郎中惠卿,倡办东文学社,……惠卿又拟开《京师时报》馆,欲屈我公主笔。闻南中有以三千金聘请译书者,惠卿谓,傥蒙惠顾,请月以三百金为寿,而南中所译书,亦可在北属稿,两利而俱存之,鄙意和局定后,此事似可俯诺。辇毂之下必应有通材硕学默为主持,未宜以私利厚薄去就也。……日本小村俊太郎近游沪,将历览东南形胜,访求贤士大夫,闻与公旧识。此君汉文甚高,在沪当小留,望拨冗相与过从,有所访,希相告也。不具。汝纶叩头。三月二日。”(《严复集》未收录,见《严复与天津》第178页)

吴汝纶在信中告以已收到计学稿本五册,但还没来得及读。同时为侄婿廉惠卿,聘请严复到北京《京师时报》馆,当主笔。

 

1901429(三月十一),晚,严复到上海名学会,讲演名学。在“坐者三十余人”。(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0页)

前些时日,严复在金粟斋译书处的请求和支持下,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名学会”,自任会长,一边翻译《穆勒名学》,一边宣讲名学(逻辑学)。

 

190145月间(三月),严复作有《送沈涛园备兵淮扬》四首(《严复集》第二册第363页)。

沈涛园为沈葆祯之子,其中一首述及严复报考福建船政学堂时情形:“尚亿垂髫十五时,一篇大孝论能奇。同治丙寅,候官文肃公(沈葆祯)开船厂,招子弟肄业,试题《大孝终身慕父母》,不肖适丁外艰,成论数百言以进,公见之,置冠其曹。谁言后死无穷感,渐负先生远到期。得志当为天下雨,流年已似手中蓍。春申浦口春无际,独对繁花有所思。” (《严复集》第二册第364页)。

 

1901年仲春

1901年仲春,由亲家并挚友呂秋樵署检的南京富文书局本《天演论》石印发行。该书封面题为:候官严几道先生述《赫胥黎天演论》,吕增祥署检。

 

该版本系一种大字版本,便于阅读。书中自序在前,吴序在后,《译例言》末段全部删除。

署检就是校对,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吕增祥与《天演论》译本的关系,以及吕增祥对《天演论》的翻译所作出的贡献。

 

19015

190152(三月十四),晚,严复到上海名学会,继续讲演名学。(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1页)

 

190153(三月十五),严复应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字燕谋)之邀,将北上。这天下午,严复与上海名学会成员合影留念。

孙宝喧在他的《忘山庐日记》中记有“严公首座,余或坐或立,计三十余人”。当晚名学会公饯严复。

孙宝喧在他的《忘山庐日记》中还记有“晚,名学会公饯严先生于一品香。严先生将北行,诸人别延伍君昭(伍光建)权会长,每遇礼拜一、四演说。是夕,伍君亦到,在坐者二十六人”。(孙宝:《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1页)

 

严复北行时,作《赠熊季廉》(《严复集》第二册第364页)七言长诗一首:

“一十九祺初告终,抟抟员地趋大同。神机捭阖纵变化,争存物竞谁相雄?……”

 

19015月上旬,严复所译《原富》部甲一册,部乙、部丙一册,先后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

 

当严复所译《原富》头两册在上海出版后,梁启超在日本立即著文在《新民丛报》第二期发表推荐。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日本编辑出版了《新民丛报》,严复冒着风险与梁启超保持书信往来

 

1901510(三月二十二),汪康年来拜访了严复。(《严复集》第三册第508页)

 

1901511(三月二十三),严复因要举家束装北上,特写了一封信,派人给汪康年送去,向汪康年索要废纸一筐,以包装玻瓷杂物。

 

严复在信中讲:“昨蒙惠临,聆教为慰,今有极琐一事奉渎。缘束装北上,玻瓷杂物须用旧纸裹塞者甚多,庶不破碎。报馆中废纸必多,望以一筐见惠,并即付来人带下,倾侍用也。” (《严复集》第三册第508页)

本封信,未署年月但署有“廿三夕子”,《严复集》将其列为1900910月间(闰八月)严复随上海救济会北上前所写。但上海救济会是在19001015(闰八月二十二)离开上海的,严复这封信所署日期为“廿三夕子”,日期对不上,且索要废纸“即付来人带下,倾侍用也。”似为家用,用以“玻瓷杂物须用旧纸裹塞者甚多,庶不破碎。”信中还说“昨蒙惠临,聆教为慰”,确实汪康年在510来拜访过严复,故该封信似应在1901511(三月二十三日夕)举家离上海前所写。

 1901年严复在上海讲演《名学》,南京富文书局本《天演论》

石印发行,严复所译《原富》开始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

版(《严复的一些史实》之一百五十八)

                     严孝潜  

19011

190112月间,严复所译《原富》全部脱稿。

 

19012

1901219(正月初一),严复今天写信给孝明。

 

 

严复在信中讲:“腊念六日新丰抵步,承惠书并寄到木器大小乙百三十二件。当饬璩儿带取提单前往海关,报明免税情节,蒙其即日放行,经于廿八日全数雇车搬致到寓。……均物坚价平,在沪之所办不到者,欣喜过望,不能不向老弟一家膜手道谢也。

世风日薄,如执事无所为,独以交情为人谋之忠如此者不少概见矣,能无感乎!……

再,龙家书目极欲一观,吾弟能设法先寄否?平生以图史栖神,以文章寄志。昔岁遭乱,羌无一存,遂有邈然索居神荒气也。别后无善足述,惟早夜孜孜,办得《原富》一部脱稿,近已付梓,大约二三月当可出书。……

台从何日来申?望早见告,甚有节目思与明眼人细论也。”(《严复集》补编第225页)

严复曾在去年10月随上海救济会到天津救济难民,回到上海后,在1113给“孝明老棣”写了一封信。述说天津寓所遭哄抢一空,“衣皿群碎,亦皆廿年积累,今乃一无所有”,并述说了“闽某观察”“口惠而实不至”的行径。在信末还讲“老棣近况,复所深知,不必为我自苦,多寡不论,有则来,无则之可耳。”三个月后,孝明用船将家用木器大小共132件托运到上海给严复,时孝明似乎是在海外某地?因而严复叫大儿子严璩“带取提单前往海关,报明免税情节,蒙其即日放行,经于廿八日全数雇车搬致到寓。”

在目前己知的严复书信中,给“孝明老棣”和“孝明吾弟”的信件,仅此两件,以后未再见有严复给孝明的信件,在严复的日记中,也未见有孝明的名字。

 

19013

19013月以前,严复为上海学生会作有《学生会条规》序(《严复集》第一册第121页)。

 

190131(正月十一),下午,孙宝瑄与叶浩吾、蒋信济、赵仲宣、胡仲巽等人到上海鼎升客舍,走访时任祁门知县的夏曾佑,当晚,严复宴请诸人于外国酒楼。(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04页)

 

1901313(正月二十三),郑孝胥来拜访了严复。(《郑孝胥日记》第787页)

 

1901315(正月二十五),严复回访了郑孝胥,当晚一同至鸿运楼吃饭,后又往“宝来听戏。” (《郑孝胥日记》第787页)

 

19013月下旬(二月),吕增祥在京师,才接到严复在去年闰八月由天津寄给他的信。(《严复与天津》第175页)

 

1901年初春

1901年初春,严复对《天演论》进行了校改。

严复在本年初春期间,连续给熊季廉写了四封信,具体写信日期未予注明,都是有关《天演论》校改、出版事宜的。

头一封,在给熊季廉的信中说:“《天演论》已校改数番,谨以奉承几次。但此书发影何章程,暇时乞示。鄙人囊少一钱,恐不能先垫此款以俟售书时收回。如大家醵资作此,似宜另加一跋,识其缘起。此事即求复如何?”。另外在信中还提到“大著标本两论,忠爱溢于言表。……”(《严复集》补编第229页)

第二封信,提到:“拙稿收到,别纸示悉。容即复校,迟日奉呈。惟其款系几人鸠集,须求并示为祷。兹有琐屑奉浼者:平生用长沙笔匠花文奎所制大小楷羊笔,甚为应手。今自天津南来,乏笔可用。欲得花文奎制小楷羊毫三十支,中书羊毫十支,屏笔、对笔各二支。不知于湘友中能为致之否?该价若干,示悉即奉。” (《严复集》补编第230页)

第三封信,说:“顷《天演论》句既毕,谨以奉呈。前恳代买长沙花文奎羊毫,不识何时可到,甚盼,甚盼。因案头中书君个个发秃也。” (《严复集》补编第231页)

第四封信,则提出:“《天演论》取影上石后,其钞本倘犹无恙,望以见还。” (《严复集》补编第231页)

后来,根据严复这次所校改的《天演论》,刊印有两种版本。其一,在1901年出版的二册小线装本,署由吴保初、熊师复覆校,但未署出版年月和出版处。 其二, 1903年正月刊印出版的小线装本一册,它也未署出版处所,但注明由“后学庐江吴保初、门人南昌熊师复(名元锷)覆校”

 

19014

1901417(二月二十九),郑孝胥“录诗遗严又陵”。 (《郑孝胥日记》第791页)

 

    1901年4月20(三月初二),严复写信给时在金粟斋译书处的阆生、(方)守六、(汪)允中。

严复在信中,将为日本伊藤博文所著《日本宪法义解》写的序寄上,并请“诸兄为我商之,如不可用,则宁乞他手更作,勿使一国大典有佛头著粪之讥也。”(《严复集》补编第261页)

严复的《日本宪法义解·序》署“辛丑三月候官严复序”,当是本日所作。刊载在本年金粟斋译书处出版的铅印本卷首。

严复在序中写道:“……日本之立宪也,伊藤氏之曹,实杂采欧洲诸国所已行者就之,间亦度其国势民情所能行者以为损益。……”(《严复集》第一册第96页)

本日,吴汝纶在得知严复在上海时,给严复写了一封信。

吴汝纶在信中讲:“乱后不得我公消息,后晤吕君止,略悉动定。昨 阅《中外日报》,知先生近开名学会,想见达人自我兼怀济物之盛,心佩无量。前由盛宗承电属杨濂甫观察,索取卢木斋所存计学稿本五册,适木斋在都下,当经走使赴开平取书,还都交濂甫转呈,计已达到。此数册汝纶未及读,亦一憾事,但望速印公同好,下走得卒业,幸甚,幸甚!近舍侄婿廉郎中惠卿,倡办东文学社,……惠卿又拟开《京师时报》馆,欲屈我公主笔。闻南中有以三千金聘请译书者,惠卿谓,傥蒙惠顾,请月以三百金为寿,而南中所译书,亦可在北属稿,两利而俱存之,鄙意和局定后,此事似可俯诺。辇毂之下必应有通材硕学默为主持,未宜以私利厚薄去就也。……日本小村俊太郎近游沪,将历览东南形胜,访求贤士大夫,闻与公旧识。此君汉文甚高,在沪当小留,望拨冗相与过从,有所访,希相告也。不具。汝纶叩头。三月二日。”(《严复集》未收录,见《严复与天津》第178页)

吴汝纶在信中告以已收到计学稿本五册,但还没来得及读。同时为侄婿廉惠卿,聘请严复到北京《京师时报》馆,当主笔。

 

1901429(三月十一),晚,严复到上海名学会,讲演名学。在“坐者三十余人”。(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0页)

前些时日,严复在金粟斋译书处的请求和支持下,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名学会”,自任会长,一边翻译《穆勒名学》,一边宣讲名学(逻辑学)。

 

190145月间(三月),严复作有《送沈涛园备兵淮扬》四首(《严复集》第二册第363页)。

沈涛园为沈葆祯之子,其中一首述及严复报考福建船政学堂时情形:“尚亿垂髫十五时,一篇大孝论能奇。同治丙寅,候官文肃公(沈葆祯)开船厂,招子弟肄业,试题《大孝终身慕父母》,不肖适丁外艰,成论数百言以进,公见之,置冠其曹。谁言后死无穷感,渐负先生远到期。得志当为天下雨,流年已似手中蓍。春申浦口春无际,独对繁花有所思。” (《严复集》第二册第364页)。

 

1901年仲春

1901年仲春,由亲家并挚友呂秋樵署检的南京富文书局本《天演论》石印发行。该书封面题为:候官严几道先生述《赫胥黎天演论》,吕增祥署检。

 

该版本系一种大字版本,便于阅读。书中自序在前,吴序在后,《译例言》末段全部删除。

署检就是校对,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吕增祥与《天演论》译本的关系,以及吕增祥对《天演论》的翻译所作出的贡献。

 

19015

190152(三月十四),晚,严复到上海名学会,继续讲演名学。(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1页)

 

190153(三月十五),严复应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字燕谋)之邀,将北上。这天下午,严复与上海名学会成员合影留念。

孙宝喧在他的《忘山庐日记》中记有“严公首座,余或坐或立,计三十余人”。当晚名学会公饯严复。

孙宝喧在他的《忘山庐日记》中还记有“晚,名学会公饯严先生于一品香。严先生将北行,诸人别延伍君昭(伍光建)权会长,每遇礼拜一、四演说。是夕,伍君亦到,在坐者二十六人”。(孙宝:《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1页)

 

严复北行时,作《赠熊季廉》(《严复集》第二册第364页)七言长诗一首:

“一十九祺初告终,抟抟员地趋大同。神机捭阖纵变化,争存物竞谁相雄?……”

 

19015月上旬,严复所译《原富》部甲一册,部乙、部丙一册,先后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

 

当严复所译《原富》头两册在上海出版后,梁启超在日本立即著文在《新民丛报》第二期发表推荐。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日本编辑出版了《新民丛报》,严复冒着风险与梁启超保持书信往来

 

1901510(三月二十二),汪康年来拜访了严复。(《严复集》第三册第508页)

 

1901511(三月二十三),严复因要举家束装北上,特写了一封信,派人给汪康年送去,向汪康年索要废纸一筐,以包装玻瓷杂物。

 

严复在信中讲:“昨蒙惠临,聆教为慰,今有极琐一事奉渎。缘束装北上,玻瓷杂物须用旧纸裹塞者甚多,庶不破碎。报馆中废纸必多,望以一筐见惠,并即付来人带下,倾侍用也。” (《严复集》第三册第508页)

本封信,未署年月但署有“廿三夕子”,《严复集》将其列为1900910月间(闰八月)严复随上海救济会北上前所写。但上海救济会是在19001015(闰八月二十二)离开上海的,严复这封信所署日期为“廿三夕子”,日期对不上,且索要废纸“即付来人带下,倾侍用也。”似为家用,用以“玻瓷杂物须用旧纸裹塞者甚多,庶不破碎。”信中还说“昨蒙惠临,聆教为慰”,确实汪康年在510来拜访过严复,故该封信似应在1901511(三月二十三日夕)举家离上海前所写。

 1901年严复在上海讲演《名学》,南京富文书局本《天演论》

石印发行,严复所译《原富》开始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

版(《严复的一些史实》之一百五十八)

                     严孝潜  

19011

190112月间,严复所译《原富》全部脱稿。

 

19012

1901219(正月初一),严复今天写信给孝明。

 

 

严复在信中讲:“腊念六日新丰抵步,承惠书并寄到木器大小乙百三十二件。当饬璩儿带取提单前往海关,报明免税情节,蒙其即日放行,经于廿八日全数雇车搬致到寓。……均物坚价平,在沪之所办不到者,欣喜过望,不能不向老弟一家膜手道谢也。

世风日薄,如执事无所为,独以交情为人谋之忠如此者不少概见矣,能无感乎!……

再,龙家书目极欲一观,吾弟能设法先寄否?平生以图史栖神,以文章寄志。昔岁遭乱,羌无一存,遂有邈然索居神荒气也。别后无善足述,惟早夜孜孜,办得《原富》一部脱稿,近已付梓,大约二三月当可出书。……

台从何日来申?望早见告,甚有节目思与明眼人细论也。”(《严复集》补编第225页)

严复曾在去年10月随上海救济会到天津救济难民,回到上海后,在1113给“孝明老棣”写了一封信。述说天津寓所遭哄抢一空,“衣皿群碎,亦皆廿年积累,今乃一无所有”,并述说了“闽某观察”“口惠而实不至”的行径。在信末还讲“老棣近况,复所深知,不必为我自苦,多寡不论,有则来,无则之可耳。”三个月后,孝明用船将家用木器大小共132件托运到上海给严复,时孝明似乎是在海外某地?因而严复叫大儿子严璩“带取提单前往海关,报明免税情节,蒙其即日放行,经于廿八日全数雇车搬致到寓。”

在目前己知的严复书信中,给“孝明老棣”和“孝明吾弟”的信件,仅此两件,以后未再见有严复给孝明的信件,在严复的日记中,也未见有孝明的名字。

 

19013

19013月以前,严复为上海学生会作有《学生会条规》序(《严复集》第一册第121页)。

 

190131(正月十一),下午,孙宝瑄与叶浩吾、蒋信济、赵仲宣、胡仲巽等人到上海鼎升客舍,走访时任祁门知县的夏曾佑,当晚,严复宴请诸人于外国酒楼。(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04页)

 

1901313(正月二十三),郑孝胥来拜访了严复。(《郑孝胥日记》第787页)

 

1901315(正月二十五),严复回访了郑孝胥,当晚一同至鸿运楼吃饭,后又往“宝来听戏。” (《郑孝胥日记》第787页)

 

19013月下旬(二月),吕增祥在京师,才接到严复在去年闰八月由天津寄给他的信。(《严复与天津》第175页)

 

1901年初春

1901年初春,严复对《天演论》进行了校改。

严复在本年初春期间,连续给熊季廉写了四封信,具体写信日期未予注明,都是有关《天演论》校改、出版事宜的。

头一封,在给熊季廉的信中说:“《天演论》已校改数番,谨以奉承几次。但此书发影何章程,暇时乞示。鄙人囊少一钱,恐不能先垫此款以俟售书时收回。如大家醵资作此,似宜另加一跋,识其缘起。此事即求复如何?”。另外在信中还提到“大著标本两论,忠爱溢于言表。……”(《严复集》补编第229页)

第二封信,提到:“拙稿收到,别纸示悉。容即复校,迟日奉呈。惟其款系几人鸠集,须求并示为祷。兹有琐屑奉浼者:平生用长沙笔匠花文奎所制大小楷羊笔,甚为应手。今自天津南来,乏笔可用。欲得花文奎制小楷羊毫三十支,中书羊毫十支,屏笔、对笔各二支。不知于湘友中能为致之否?该价若干,示悉即奉。” (《严复集》补编第230页)

第三封信,说:“顷《天演论》句既毕,谨以奉呈。前恳代买长沙花文奎羊毫,不识何时可到,甚盼,甚盼。因案头中书君个个发秃也。” (《严复集》补编第231页)

第四封信,则提出:“《天演论》取影上石后,其钞本倘犹无恙,望以见还。” (《严复集》补编第231页)

后来,根据严复这次所校改的《天演论》,刊印有两种版本。其一,在1901年出版的二册小线装本,署由吴保初、熊师复覆校,但未署出版年月和出版处。 其二, 1903年正月刊印出版的小线装本一册,它也未署出版处所,但注明由“后学庐江吴保初、门人南昌熊师复(名元锷)覆校”

 

19014

1901417(二月二十九),郑孝胥“录诗遗严又陵”。 (《郑孝胥日记》第791页)

 

    1901年4月20(三月初二),严复写信给时在金粟斋译书处的阆生、(方)守六、(汪)允中。

严复在信中,将为日本伊藤博文所著《日本宪法义解》写的序寄上,并请“诸兄为我商之,如不可用,则宁乞他手更作,勿使一国大典有佛头著粪之讥也。”(《严复集》补编第261页)

严复的《日本宪法义解·序》署“辛丑三月候官严复序”,当是本日所作。刊载在本年金粟斋译书处出版的铅印本卷首。

严复在序中写道:“……日本之立宪也,伊藤氏之曹,实杂采欧洲诸国所已行者就之,间亦度其国势民情所能行者以为损益。……”(《严复集》第一册第96页)

本日,吴汝纶在得知严复在上海时,给严复写了一封信。

吴汝纶在信中讲:“乱后不得我公消息,后晤吕君止,略悉动定。昨 阅《中外日报》,知先生近开名学会,想见达人自我兼怀济物之盛,心佩无量。前由盛宗承电属杨濂甫观察,索取卢木斋所存计学稿本五册,适木斋在都下,当经走使赴开平取书,还都交濂甫转呈,计已达到。此数册汝纶未及读,亦一憾事,但望速印公同好,下走得卒业,幸甚,幸甚!近舍侄婿廉郎中惠卿,倡办东文学社,……惠卿又拟开《京师时报》馆,欲屈我公主笔。闻南中有以三千金聘请译书者,惠卿谓,傥蒙惠顾,请月以三百金为寿,而南中所译书,亦可在北属稿,两利而俱存之,鄙意和局定后,此事似可俯诺。辇毂之下必应有通材硕学默为主持,未宜以私利厚薄去就也。……日本小村俊太郎近游沪,将历览东南形胜,访求贤士大夫,闻与公旧识。此君汉文甚高,在沪当小留,望拨冗相与过从,有所访,希相告也。不具。汝纶叩头。三月二日。”(《严复集》未收录,见《严复与天津》第178页)

吴汝纶在信中告以已收到计学稿本五册,但还没来得及读。同时为侄婿廉惠卿,聘请严复到北京《京师时报》馆,当主笔。

 

1901429(三月十一),晚,严复到上海名学会,讲演名学。在“坐者三十余人”。(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0页)

前些时日,严复在金粟斋译书处的请求和支持下,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名学会”,自任会长,一边翻译《穆勒名学》,一边宣讲名学(逻辑学)。

 

190145月间(三月),严复作有《送沈涛园备兵淮扬》四首(《严复集》第二册第363页)。

沈涛园为沈葆祯之子,其中一首述及严复报考福建船政学堂时情形:“尚亿垂髫十五时,一篇大孝论能奇。同治丙寅,候官文肃公(沈葆祯)开船厂,招子弟肄业,试题《大孝终身慕父母》,不肖适丁外艰,成论数百言以进,公见之,置冠其曹。谁言后死无穷感,渐负先生远到期。得志当为天下雨,流年已似手中蓍。春申浦口春无际,独对繁花有所思。” (《严复集》第二册第364页)。

 

1901年仲春

1901年仲春,由亲家并挚友呂秋樵署检的南京富文书局本《天演论》石印发行。该书封面题为:候官严几道先生述《赫胥黎天演论》,吕增祥署检。

 

该版本系一种大字版本,便于阅读。书中自序在前,吴序在后,《译例言》末段全部删除。

署检就是校对,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吕增祥与《天演论》译本的关系,以及吕增祥对《天演论》的翻译所作出的贡献。

 

19015

190152(三月十四),晚,严复到上海名学会,继续讲演名学。(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1页)

 

190153(三月十五),严复应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字燕谋)之邀,将北上。这天下午,严复与上海名学会成员合影留念。

孙宝喧在他的《忘山庐日记》中记有“严公首座,余或坐或立,计三十余人”。当晚名学会公饯严复。

孙宝喧在他的《忘山庐日记》中还记有“晚,名学会公饯严先生于一品香。严先生将北行,诸人别延伍君昭(伍光建)权会长,每遇礼拜一、四演说。是夕,伍君亦到,在坐者二十六人”。(孙宝:《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1页)

 

严复北行时,作《赠熊季廉》(《严复集》第二册第364页)七言长诗一首:

“一十九祺初告终,抟抟员地趋大同。神机捭阖纵变化,争存物竞谁相雄?……”

 

19015月上旬,严复所译《原富》部甲一册,部乙、部丙一册,先后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

 

当严复所译《原富》头两册在上海出版后,梁启超在日本立即著文在《新民丛报》第二期发表推荐。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日本编辑出版了《新民丛报》,严复冒着风险与梁启超保持书信往来

 

1901510(三月二十二),汪康年来拜访了严复。(《严复集》第三册第508页)

 

1901511(三月二十三),严复因要举家束装北上,特写了一封信,派人给汪康年送去,向汪康年索要废纸一筐,以包装玻瓷杂物。

 

严复在信中讲:“昨蒙惠临,聆教为慰,今有极琐一事奉渎。缘束装北上,玻瓷杂物须用旧纸裹塞者甚多,庶不破碎。报馆中废纸必多,望以一筐见惠,并即付来人带下,倾侍用也。” (《严复集》第三册第508页)

本封信,未署年月但署有“廿三夕子”,《严复集》将其列为1900910月间(闰八月)严复随上海救济会北上前所写。但上海救济会是在19001015(闰八月二十二)离开上海的,严复这封信所署日期为“廿三夕子”,日期对不上,且索要废纸“即付来人带下,倾侍用也。”似为家用,用以“玻瓷杂物须用旧纸裹塞者甚多,庶不破碎。”信中还说“昨蒙惠临,聆教为慰”,确实汪康年在510来拜访过严复,故该封信似应在1901511(三月二十三日夕)举家离上海前所写。

 1901年严复在上海讲演《名学》,南京富文书局本《天演论》

石印发行,严复所译《原富》开始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

版(《严复的一些史实》之一百五十八)

                     严孝潜  

19011

190112月间,严复所译《原富》全部脱稿。

 

19012

1901219(正月初一),严复今天写信给孝明。

 

 

严复在信中讲:“腊念六日新丰抵步,承惠书并寄到木器大小乙百三十二件。当饬璩儿带取提单前往海关,报明免税情节,蒙其即日放行,经于廿八日全数雇车搬致到寓。……均物坚价平,在沪之所办不到者,欣喜过望,不能不向老弟一家膜手道谢也。

世风日薄,如执事无所为,独以交情为人谋之忠如此者不少概见矣,能无感乎!……

再,龙家书目极欲一观,吾弟能设法先寄否?平生以图史栖神,以文章寄志。昔岁遭乱,羌无一存,遂有邈然索居神荒气也。别后无善足述,惟早夜孜孜,办得《原富》一部脱稿,近已付梓,大约二三月当可出书。……

台从何日来申?望早见告,甚有节目思与明眼人细论也。”(《严复集》补编第225页)

严复曾在去年10月随上海救济会到天津救济难民,回到上海后,在1113给“孝明老棣”写了一封信。述说天津寓所遭哄抢一空,“衣皿群碎,亦皆廿年积累,今乃一无所有”,并述说了“闽某观察”“口惠而实不至”的行径。在信末还讲“老棣近况,复所深知,不必为我自苦,多寡不论,有则来,无则之可耳。”三个月后,孝明用船将家用木器大小共132件托运到上海给严复,时孝明似乎是在海外某地?因而严复叫大儿子严璩“带取提单前往海关,报明免税情节,蒙其即日放行,经于廿八日全数雇车搬致到寓。”

在目前己知的严复书信中,给“孝明老棣”和“孝明吾弟”的信件,仅此两件,以后未再见有严复给孝明的信件,在严复的日记中,也未见有孝明的名字。

 

19013

19013月以前,严复为上海学生会作有《学生会条规》序(《严复集》第一册第121页)。

 

190131(正月十一),下午,孙宝瑄与叶浩吾、蒋信济、赵仲宣、胡仲巽等人到上海鼎升客舍,走访时任祁门知县的夏曾佑,当晚,严复宴请诸人于外国酒楼。(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04页)

 

1901313(正月二十三),郑孝胥来拜访了严复。(《郑孝胥日记》第787页)

 

1901315(正月二十五),严复回访了郑孝胥,当晚一同至鸿运楼吃饭,后又往“宝来听戏。” (《郑孝胥日记》第787页)

 

19013月下旬(二月),吕增祥在京师,才接到严复在去年闰八月由天津寄给他的信。(《严复与天津》第175页)

 

1901年初春

1901年初春,严复对《天演论》进行了校改。

严复在本年初春期间,连续给熊季廉写了四封信,具体写信日期未予注明,都是有关《天演论》校改、出版事宜的。

头一封,在给熊季廉的信中说:“《天演论》已校改数番,谨以奉承几次。但此书发影何章程,暇时乞示。鄙人囊少一钱,恐不能先垫此款以俟售书时收回。如大家醵资作此,似宜另加一跋,识其缘起。此事即求复如何?”。另外在信中还提到“大著标本两论,忠爱溢于言表。……”(《严复集》补编第229页)

第二封信,提到:“拙稿收到,别纸示悉。容即复校,迟日奉呈。惟其款系几人鸠集,须求并示为祷。兹有琐屑奉浼者:平生用长沙笔匠花文奎所制大小楷羊笔,甚为应手。今自天津南来,乏笔可用。欲得花文奎制小楷羊毫三十支,中书羊毫十支,屏笔、对笔各二支。不知于湘友中能为致之否?该价若干,示悉即奉。” (《严复集》补编第230页)

第三封信,说:“顷《天演论》句既毕,谨以奉呈。前恳代买长沙花文奎羊毫,不识何时可到,甚盼,甚盼。因案头中书君个个发秃也。” (《严复集》补编第231页)

第四封信,则提出:“《天演论》取影上石后,其钞本倘犹无恙,望以见还。” (《严复集》补编第231页)

后来,根据严复这次所校改的《天演论》,刊印有两种版本。其一,在1901年出版的二册小线装本,署由吴保初、熊师复覆校,但未署出版年月和出版处。 其二, 1903年正月刊印出版的小线装本一册,它也未署出版处所,但注明由“后学庐江吴保初、门人南昌熊师复(名元锷)覆校”

 

19014

1901417(二月二十九),郑孝胥“录诗遗严又陵”。 (《郑孝胥日记》第791页)

 

    1901年4月20(三月初二),严复写信给时在金粟斋译书处的阆生、(方)守六、(汪)允中。

严复在信中,将为日本伊藤博文所著《日本宪法义解》写的序寄上,并请“诸兄为我商之,如不可用,则宁乞他手更作,勿使一国大典有佛头著粪之讥也。”(《严复集》补编第261页)

严复的《日本宪法义解·序》署“辛丑三月候官严复序”,当是本日所作。刊载在本年金粟斋译书处出版的铅印本卷首。

严复在序中写道:“……日本之立宪也,伊藤氏之曹,实杂采欧洲诸国所已行者就之,间亦度其国势民情所能行者以为损益。……”(《严复集》第一册第96页)

本日,吴汝纶在得知严复在上海时,给严复写了一封信。

吴汝纶在信中讲:“乱后不得我公消息,后晤吕君止,略悉动定。昨 阅《中外日报》,知先生近开名学会,想见达人自我兼怀济物之盛,心佩无量。前由盛宗承电属杨濂甫观察,索取卢木斋所存计学稿本五册,适木斋在都下,当经走使赴开平取书,还都交濂甫转呈,计已达到。此数册汝纶未及读,亦一憾事,但望速印公同好,下走得卒业,幸甚,幸甚!近舍侄婿廉郎中惠卿,倡办东文学社,……惠卿又拟开《京师时报》馆,欲屈我公主笔。闻南中有以三千金聘请译书者,惠卿谓,傥蒙惠顾,请月以三百金为寿,而南中所译书,亦可在北属稿,两利而俱存之,鄙意和局定后,此事似可俯诺。辇毂之下必应有通材硕学默为主持,未宜以私利厚薄去就也。……日本小村俊太郎近游沪,将历览东南形胜,访求贤士大夫,闻与公旧识。此君汉文甚高,在沪当小留,望拨冗相与过从,有所访,希相告也。不具。汝纶叩头。三月二日。”(《严复集》未收录,见《严复与天津》第178页)

吴汝纶在信中告以已收到计学稿本五册,但还没来得及读。同时为侄婿廉惠卿,聘请严复到北京《京师时报》馆,当主笔。

 

1901429(三月十一),晚,严复到上海名学会,讲演名学。在“坐者三十余人”。(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0页)

前些时日,严复在金粟斋译书处的请求和支持下,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名学会”,自任会长,一边翻译《穆勒名学》,一边宣讲名学(逻辑学)。

 

190145月间(三月),严复作有《送沈涛园备兵淮扬》四首(《严复集》第二册第363页)。

沈涛园为沈葆祯之子,其中一首述及严复报考福建船政学堂时情形:“尚亿垂髫十五时,一篇大孝论能奇。同治丙寅,候官文肃公(沈葆祯)开船厂,招子弟肄业,试题《大孝终身慕父母》,不肖适丁外艰,成论数百言以进,公见之,置冠其曹。谁言后死无穷感,渐负先生远到期。得志当为天下雨,流年已似手中蓍。春申浦口春无际,独对繁花有所思。” (《严复集》第二册第364页)。

 

1901年仲春

1901年仲春,由亲家并挚友呂秋樵署检的南京富文书局本《天演论》石印发行。该书封面题为:候官严几道先生述《赫胥黎天演论》,吕增祥署检。

 

该版本系一种大字版本,便于阅读。书中自序在前,吴序在后,《译例言》末段全部删除。

署检就是校对,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吕增祥与《天演论》译本的关系,以及吕增祥对《天演论》的翻译所作出的贡献。

 

19015

190152(三月十四),晚,严复到上海名学会,继续讲演名学。(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1页)

 

190153(三月十五),严复应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字燕谋)之邀,将北上。这天下午,严复与上海名学会成员合影留念。

孙宝喧在他的《忘山庐日记》中记有“严公首座,余或坐或立,计三十余人”。当晚名学会公饯严复。

孙宝喧在他的《忘山庐日记》中还记有“晚,名学会公饯严先生于一品香。严先生将北行,诸人别延伍君昭(伍光建)权会长,每遇礼拜一、四演说。是夕,伍君亦到,在坐者二十六人”。(孙宝:《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1页)

 

严复北行时,作《赠熊季廉》(《严复集》第二册第364页)七言长诗一首:

“一十九祺初告终,抟抟员地趋大同。神机捭阖纵变化,争存物竞谁相雄?……”

 

19015月上旬,严复所译《原富》部甲一册,部乙、部丙一册,先后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

 

当严复所译《原富》头两册在上海出版后,梁启超在日本立即著文在《新民丛报》第二期发表推荐。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日本编辑出版了《新民丛报》,严复冒着风险与梁启超保持书信往来

 

1901510(三月二十二),汪康年来拜访了严复。(《严复集》第三册第508页)

 

1901511(三月二十三),严复因要举家束装北上,特写了一封信,派人给汪康年送去,向汪康年索要废纸一筐,以包装玻瓷杂物。

 

严复在信中讲:“昨蒙惠临,聆教为慰,今有极琐一事奉渎。缘束装北上,玻瓷杂物须用旧纸裹塞者甚多,庶不破碎。报馆中废纸必多,望以一筐见惠,并即付来人带下,倾侍用也。” (《严复集》第三册第508页)

本封信,未署年月但署有“廿三夕子”,《严复集》将其列为1900910月间(闰八月)严复随上海救济会北上前所写。但上海救济会是在19001015(闰八月二十二)离开上海的,严复这封信所署日期为“廿三夕子”,日期对不上,且索要废纸“即付来人带下,倾侍用也。”似为家用,用以“玻瓷杂物须用旧纸裹塞者甚多,庶不破碎。”信中还说“昨蒙惠临,聆教为慰”,确实汪康年在510来拜访过严复,故该封信似应在1901511(三月二十三日夕)举家离上海前所写。

 1901年严复在上海讲演《名学》,南京富文书局本《天演论》

石印发行,严复所译《原富》开始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

版(《严复的一些史实》之一百五十八)

                     严孝潜  

19011

190112月间,严复所译《原富》全部脱稿。

 

19012

1901219(正月初一),严复今天写信给孝明。

 

 

严复在信中讲:“腊念六日新丰抵步,承惠书并寄到木器大小乙百三十二件。当饬璩儿带取提单前往海关,报明免税情节,蒙其即日放行,经于廿八日全数雇车搬致到寓。……均物坚价平,在沪之所办不到者,欣喜过望,不能不向老弟一家膜手道谢也。

世风日薄,如执事无所为,独以交情为人谋之忠如此者不少概见矣,能无感乎!……

再,龙家书目极欲一观,吾弟能设法先寄否?平生以图史栖神,以文章寄志。昔岁遭乱,羌无一存,遂有邈然索居神荒气也。别后无善足述,惟早夜孜孜,办得《原富》一部脱稿,近已付梓,大约二三月当可出书。……

台从何日来申?望早见告,甚有节目思与明眼人细论也。”(《严复集》补编第225页)

严复曾在去年10月随上海救济会到天津救济难民,回到上海后,在1113给“孝明老棣”写了一封信。述说天津寓所遭哄抢一空,“衣皿群碎,亦皆廿年积累,今乃一无所有”,并述说了“闽某观察”“口惠而实不至”的行径。在信末还讲“老棣近况,复所深知,不必为我自苦,多寡不论,有则来,无则之可耳。”三个月后,孝明用船将家用木器大小共132件托运到上海给严复,时孝明似乎是在海外某地?因而严复叫大儿子严璩“带取提单前往海关,报明免税情节,蒙其即日放行,经于廿八日全数雇车搬致到寓。”

在目前己知的严复书信中,给“孝明老棣”和“孝明吾弟”的信件,仅此两件,以后未再见有严复给孝明的信件,在严复的日记中,也未见有孝明的名字。

 

19013

19013月以前,严复为上海学生会作有《学生会条规》序(《严复集》第一册第121页)。

 

190131(正月十一),下午,孙宝瑄与叶浩吾、蒋信济、赵仲宣、胡仲巽等人到上海鼎升客舍,走访时任祁门知县的夏曾佑,当晚,严复宴请诸人于外国酒楼。(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04页)

 

1901313(正月二十三),郑孝胥来拜访了严复。(《郑孝胥日记》第787页)

 

1901315(正月二十五),严复回访了郑孝胥,当晚一同至鸿运楼吃饭,后又往“宝来听戏。” (《郑孝胥日记》第787页)

 

19013月下旬(二月),吕增祥在京师,才接到严复在去年闰八月由天津寄给他的信。(《严复与天津》第175页)

 

1901年初春

1901年初春,严复对《天演论》进行了校改。

严复在本年初春期间,连续给熊季廉写了四封信,具体写信日期未予注明,都是有关《天演论》校改、出版事宜的。

头一封,在给熊季廉的信中说:“《天演论》已校改数番,谨以奉承几次。但此书发影何章程,暇时乞示。鄙人囊少一钱,恐不能先垫此款以俟售书时收回。如大家醵资作此,似宜另加一跋,识其缘起。此事即求复如何?”。另外在信中还提到“大著标本两论,忠爱溢于言表。……”(《严复集》补编第229页)

第二封信,提到:“拙稿收到,别纸示悉。容即复校,迟日奉呈。惟其款系几人鸠集,须求并示为祷。兹有琐屑奉浼者:平生用长沙笔匠花文奎所制大小楷羊笔,甚为应手。今自天津南来,乏笔可用。欲得花文奎制小楷羊毫三十支,中书羊毫十支,屏笔、对笔各二支。不知于湘友中能为致之否?该价若干,示悉即奉。” (《严复集》补编第230页)

第三封信,说:“顷《天演论》句既毕,谨以奉呈。前恳代买长沙花文奎羊毫,不识何时可到,甚盼,甚盼。因案头中书君个个发秃也。” (《严复集》补编第231页)

第四封信,则提出:“《天演论》取影上石后,其钞本倘犹无恙,望以见还。” (《严复集》补编第231页)

后来,根据严复这次所校改的《天演论》,刊印有两种版本。其一,在1901年出版的二册小线装本,署由吴保初、熊师复覆校,但未署出版年月和出版处。 其二, 1903年正月刊印出版的小线装本一册,它也未署出版处所,但注明由“后学庐江吴保初、门人南昌熊师复(名元锷)覆校”

 

19014

1901417(二月二十九),郑孝胥“录诗遗严又陵”。 (《郑孝胥日记》第791页)

 

    1901年4月20(三月初二),严复写信给时在金粟斋译书处的阆生、(方)守六、(汪)允中。

严复在信中,将为日本伊藤博文所著《日本宪法义解》写的序寄上,并请“诸兄为我商之,如不可用,则宁乞他手更作,勿使一国大典有佛头著粪之讥也。”(《严复集》补编第261页)

严复的《日本宪法义解·序》署“辛丑三月候官严复序”,当是本日所作。刊载在本年金粟斋译书处出版的铅印本卷首。

严复在序中写道:“……日本之立宪也,伊藤氏之曹,实杂采欧洲诸国所已行者就之,间亦度其国势民情所能行者以为损益。……”(《严复集》第一册第96页)

本日,吴汝纶在得知严复在上海时,给严复写了一封信。

吴汝纶在信中讲:“乱后不得我公消息,后晤吕君止,略悉动定。昨 阅《中外日报》,知先生近开名学会,想见达人自我兼怀济物之盛,心佩无量。前由盛宗承电属杨濂甫观察,索取卢木斋所存计学稿本五册,适木斋在都下,当经走使赴开平取书,还都交濂甫转呈,计已达到。此数册汝纶未及读,亦一憾事,但望速印公同好,下走得卒业,幸甚,幸甚!近舍侄婿廉郎中惠卿,倡办东文学社,……惠卿又拟开《京师时报》馆,欲屈我公主笔。闻南中有以三千金聘请译书者,惠卿谓,傥蒙惠顾,请月以三百金为寿,而南中所译书,亦可在北属稿,两利而俱存之,鄙意和局定后,此事似可俯诺。辇毂之下必应有通材硕学默为主持,未宜以私利厚薄去就也。……日本小村俊太郎近游沪,将历览东南形胜,访求贤士大夫,闻与公旧识。此君汉文甚高,在沪当小留,望拨冗相与过从,有所访,希相告也。不具。汝纶叩头。三月二日。”(《严复集》未收录,见《严复与天津》第178页)

吴汝纶在信中告以已收到计学稿本五册,但还没来得及读。同时为侄婿廉惠卿,聘请严复到北京《京师时报》馆,当主笔。

 

1901429(三月十一),晚,严复到上海名学会,讲演名学。在“坐者三十余人”。(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0页)

前些时日,严复在金粟斋译书处的请求和支持下,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名学会”,自任会长,一边翻译《穆勒名学》,一边宣讲名学(逻辑学)。

 

190145月间(三月),严复作有《送沈涛园备兵淮扬》四首(《严复集》第二册第363页)。

沈涛园为沈葆祯之子,其中一首述及严复报考福建船政学堂时情形:“尚亿垂髫十五时,一篇大孝论能奇。同治丙寅,候官文肃公(沈葆祯)开船厂,招子弟肄业,试题《大孝终身慕父母》,不肖适丁外艰,成论数百言以进,公见之,置冠其曹。谁言后死无穷感,渐负先生远到期。得志当为天下雨,流年已似手中蓍。春申浦口春无际,独对繁花有所思。” (《严复集》第二册第364页)。

 

1901年仲春

1901年仲春,由亲家并挚友呂秋樵署检的南京富文书局本《天演论》石印发行。该书封面题为:候官严几道先生述《赫胥黎天演论》,吕增祥署检。

 

该版本系一种大字版本,便于阅读。书中自序在前,吴序在后,《译例言》末段全部删除。

署检就是校对,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吕增祥与《天演论》译本的关系,以及吕增祥对《天演论》的翻译所作出的贡献。

 

19015

190152(三月十四),晚,严复到上海名学会,继续讲演名学。(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1页)

 

190153(三月十五),严复应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字燕谋)之邀,将北上。这天下午,严复与上海名学会成员合影留念。

孙宝喧在他的《忘山庐日记》中记有“严公首座,余或坐或立,计三十余人”。当晚名学会公饯严复。

孙宝喧在他的《忘山庐日记》中还记有“晚,名学会公饯严先生于一品香。严先生将北行,诸人别延伍君昭(伍光建)权会长,每遇礼拜一、四演说。是夕,伍君亦到,在坐者二十六人”。(孙宝:《忘山庐日记》上册第331页)

 

严复北行时,作《赠熊季廉》(《严复集》第二册第364页)七言长诗一首:

“一十九祺初告终,抟抟员地趋大同。神机捭阖纵变化,争存物竞谁相雄?……”

 

19015月上旬,严复所译《原富》部甲一册,部乙、部丙一册,先后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

 

当严复所译《原富》头两册在上海出版后,梁启超在日本立即著文在《新民丛报》第二期发表推荐。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日本编辑出版了《新民丛报》,严复冒着风险与梁启超保持书信往来

 

1901510(三月二十二),汪康年来拜访了严复。(《严复集》第三册第508页)

 

1901511(三月二十三),严复因要举家束装北上,特写了一封信,派人给汪康年送去,向汪康年索要废纸一筐,以包装玻瓷杂物。

 

严复在信中讲:“昨蒙惠临,聆教为慰,今有极琐一事奉渎。缘束装北上,玻瓷杂物须用旧纸裹塞者甚多,庶不破碎。报馆中废纸必多,望以一筐见惠,并即付来人带下,倾侍用也。” (《严复集》第三册第508页)

本封信,未署年月但署有“廿三夕子”,《严复集》将其列为1900910月间(闰八月)严复随上海救济会北上前所写。但上海救济会是在19001015(闰八月二十二)离开上海的,严复这封信所署日期为“廿三夕子”,日期对不上,且索要废纸“即付来人带下,倾侍用也。”似为家用,用以“玻瓷杂物须用旧纸裹塞者甚多,庶不破碎。”信中还说“昨蒙惠临,聆教为慰”,确实汪康年在510来拜访过严复,故该封信似应在1901511(三月二十三日夕)举家离上海前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