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金脱钩的货币是怎样的货币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迫使金本位制退出历史,认为这是造成大萧条的一个原因,一国的货币政策将会影响其他国家,最为重要的是金本位制束缚央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稳定宏观经济。脱离金本位的纸币具有通胀的倾向,这为人们所诟病,也是推动一个个泡沫产生的原因,廉价信贷的增加必然助长金融风险,人们觉得需要限制央行的自由裁量权,当然回归金本位制是不可能的,张五常认为货币价值即其购买力需要有锚定之物,他希望采用一篮子互不影响的商品的价格作为参照。不过,就其实质与金本位制存在的问题相一致,也存在被人为投机性攻击的风险。

  或因为各国选择的锚定之物不同,也会将一国的金融政策的影响带到另一国,这与上世界一战后西方各国力图恢复金本位制,而中国坚持银本位制。这是由人们使用白银作为信誉极高的货币这一历史习惯决定的,当年张居正改革,只以白银作为人们纳税的可信货币,一旦形成这样一种信用且广泛存在是极难以改革的。但是上世纪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的白银法案,为白银集团的利益背书,通过高价收购白银以图让白银在国家储备中占据黄金储备的1/3,这一政策让中国的白银储备大量外流,造成货币的大幅贬值,成为造成上世纪40年代末的超级通胀的一个远因。

  这也带来另一个问题,一国通过购买他国的锚定商品来达到其他政治或经济的目的是非常容易的。比如,明初用茶交换青藏地区的马,当然也以此来振兴中国的马政并制驭青藏地区。因为内地无广大的牧场,同时因为天时地利等,养马都不如青藏地区的适宜,而如果通过购买来减少当地马的数量,则使之不能为患。其用意深远,且当时成绩极佳。虽然后来因为官吏腐败,多私行交易,好马自私影响了这一政策的效果,但就其实质而言,选择一些在经济活动中对支持货币价值至关重要的商品作为锚在这个意义上是不可取的。

  同时,科技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提高,任何一种商品都能够高效生产,工业发展对于一国经济的意义也在于此,而且农产品因为生产技术的改进革新也能够不合时令的得到培植。反过来说,一国为了由这些商品的价格来反推和维持一国货币的购买力显然是不适当的。产油国这几年发生的事也证明即使石油这样的大宗商品虽有期货的性质却更无法维持本国货币的稳定性,就其实质依然是受制于国际市场的剧烈变化,这非一国所能独立控制。

  因为设定某种本位的货币制度,使得经济产出和通胀水平的波动性都更大,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靠央行信誉发行毫无黄金储备作为其价值基础的纸币已经50年了,这加强了央行的地位,赋予了它很多很大的权力,央行将由此对稳定宏观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确乎是非常伟大的实验。同时,自由市场经济最为重要的就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人们定义市场社会的直接强制手段仅仅为为了制止那些危害社会合作的行动的发生,而政府的功能界限必须应社会制度的要求而调整,从这种意义上说,央行对于市场而言是一种手段而非市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