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扛全球化大旗,中国须以具体行动来落实


  中国一方面应进一步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在国外兼并企业时吃相不能太难看,如此才能扛起全球化大旗。

  “中国的政治领导层从未停止向我们保证中国将进一步对外资开放、中德企业平等竞争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优先。但是很多公司不停告诉我们,他们在这些方面临困难。经常显示的情况是:平等待遇的政治保证,正在让位于保护主义倾向。”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达沃斯论坛演讲之前,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在使馆网站发表了这样内容的声明。而在去年中国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他也发表过题为“进一步开放还是逐渐逆全球化?”的类似声明。当然,从本月声明的全文看,柯慕贤大使声明的动机还是代表德国政府,在反全球化的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前,真诚地期盼中国能把全球化这面大旗扛起来。因为当今世界,客观上只有中国有这样的实力。

  几天后,就在特朗普上台前3天,习近平在达沃斯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讲话,捍卫了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赢得了西方主流媒体史无前例地一致喝彩。这两件事说明:要扛起全球化大旗,中国必须要有具体行动来落实。 

  进一步开放市场

  就在习近平主席达沃斯演讲的当天,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扩大改革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简称“20条”),这份文件不仅放宽了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还允许外资进入金融证券领域。特别是,还允许中国地方政府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尤其是要求“对就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贡献大的项目予以支持”。

  这份文件既呼应了国内经济现实,也有与奉行“美国优先”、“让制造业回归美国”政策的特朗普政府争夺外资的考虑。当然,给地方政府扩大招商引资权限,也可能会产生另外一些问题:例如产业水平的下降、劳动法的执行以及环保问题,尤其在中西部地区。

  然而,当我们看看柯慕贤大使在达沃斯论坛前夕发表的声明里提到的问题时,对上述文件的落实还会觉得需要加强,因为这些问题全部来自一线欧洲在华企业的真实感受。这些问题包括:市场地位不平等、强制要求外资直接把技术转移给中方相关部门和企业(多数是中国国企),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此外,还包括了进口替代领域,例如乳品和农业领域也是如此,例如在乳品行业中,强制要求外方交出产品配方。

  即便是对“中国制造2015”,德国政府也判断为:中方表现出“由中国人搞中国制造”的趋势。中方为了实现自己的工业目标,对所有市场主体平等竞争也没有兴趣。而在去年发表的声明中,德国政府把“中国制造2015”直接判断为:获取外国的技术,然后就甩开外方自己干!

  上述问题,全部来自中国相关机构和地方当局。

  这种现象对全球化来说是天大的问题,也使得上述国务院“20条”在相当程度上难以执行。上述“20条”仅仅是政府的一份文件,考虑到政府文件因时、因势的可变性,以及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将给世界带来的新变局,特别是国内经济的现实情况,应该把上述国务院“20条”变成法律法规,同时还要打破部门和局部利益,敦促和落实执行。这不仅会提升“20条”的权威性,还会向世界真正展现中国引领全球化的诚意,使得中国坐实全球化旗手的交椅。 

  在国外兼并企业不能吃相难看

  落实全球化的第一方面是开放国内市场,第二就是对海外投资。

  就中国海外投资而言,“一带一路”是路径,亚投行是平台。目前,这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我们还是以德国为例,因为中国大宗海外投资的一个方向,就是通过兼并性投资获得尖端技术,而德国制造业技术世界领先,但在这方面,中国企业的行为已经引起外国政府的反感。

  据欧盟中国商会官员向笔者介绍,中国在德国兼并企业有如下几个特征:

  购买最好的公司,“德国对中国在海外投资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因此中国买的都是最好的公司。”

  其次,“中国兼并公司不是买一部分股份,经常是整个买下来。”

  第三,“买下德国公司后拿走技术,移植到国内,等掌握以后就不要这家公司了。”

  如此操作带来的结果就是,外国政府少了企业纳税人,企业员工也面临失业问题。在任何一个国家,这种兼并可能都不受欢迎。

  一位欧盟中国国商会理事给笔者的建议是:“不要全部购买股份,买40%至55%就可以了,”多数情况下,这个比例足以控股。

  另外,“德国政府对中国在德国投资几乎没有限制,那中国是不是也多放开一些投资领域给外资呢?这样面临的反感会少很多,因为相对对等了嘛。”

  当笔者问:“如果采用双方合资,再开拓新市场的模式,面临的反弹应该会更小吧?”笔者得到了十分肯定的回答:“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实际上,其他欧洲大国的外交官也对笔者这一想法完全肯定。因为这样做不仅经济上、政治影响上都会是十分正面的,自然政府和民间都欢迎。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必须考虑当地的社会责任,绝不能竭泽而渔、不负责任,否则“一带一路”要真正走出去,难矣哉!而且,会在全世界损害中国形象。

  只有采取上述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真正相应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呼声,引领全球化的时代需求,扛起全球化的大旗。这也是应对特朗普政府最有效的方法,如果畏畏缩缩,后果必然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