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职业化要避免的4个坑!


 

自媒体火了,火得一塌糊涂。从文字到视频,从情感到美食、军事,从大咖到草根的崛起,从极个别的平台到众多网络平台的大力支持……都在印证着一个事实,自媒体从最初的兴趣化产物,已经演变成大众均可参与其中的新型创业模式。

 

据《2017年中国自媒体人从业人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至2015年自媒体从业人数增长达37%2015年至2016年虽然增长速率有所放缓,但自媒体人数虽仍在增长。

 

尽管自媒体群体越来越庞大,数量已经超越1000万级,然而,《2016中国自媒体行业白皮书》显示,在一些顶级自媒体年收入过千万甚至数千万的同时,有超过六成自媒体人都未实现盈利,在盈利的自媒体人中也有七成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

 

在自媒体大军中,有七成的数量不能获得理想的收益,犹若被坑了一把给出了些建议,让新入伍的自媒体避免在自媒体职业中劳无所得。

 

 

避坑第一弹:不做“假”自媒体

 

此前,某自媒体年收入超1000万、某自媒体获得新一轮融资、某网红月入几十万等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在这抓人眼球的标题及事实刺激下,一部分人开启了自媒体创业之路。然而,效仿知名自媒体,创作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他们又纷纷选择了放弃。

 

对于这种现象:“在自媒体队伍中,仅仅有5%的比例是专业自媒体,他们24小时都投身其中,这一部分自媒体有着自己明确的主题,能赚到钱。而剩余的部分多为半专业自媒体,其中一部分,他们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目标设定、创作内容、包装设计等方面,并没有做足功课,这种自媒体100%都不赚钱。另一部分,则与之相反,尽管不是全身心投入,但所创作的内容却很上心,并且一直坚持。当能赚钱后,他们就有可能从半专业向专业转变。所以,要走自媒体之路,一颗“真”自媒体的心是不可或缺的。”

 

避坑第二弹:不做追风“骚年”

 

追风,在国内的创业大潮中是一个通病。从最初的门户、到后来的微博、再到社交网络、共享专车、单车出行……追风现象在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的发生。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于,一方面是容易选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发掘新的领域具有一定的冒险性。

 

在自媒体领域同样有不少的追风者,哪个领域吸引人,哪个领域最容易变现,哪个领域顺应了潮流,就最容易出现扎堆的状况。然而,跟风的结果是,最终只有极少数人成为头部自媒体,剩余的一大批人则折戟追风之路。

 

如果自媒体所做领域需求很明确,就容易成功,容易形成圈子,也利于口碑的传播。所以,做自媒体与其跟风,不如选择自己喜欢且擅长的领域。

 

避坑第三弹:变现不要从一而终

 

目前,知识付费概念炙手可热,给众多的自媒体带来希冀和期盼,事实上,内容变现早已出现,在金融、培训、电商等领域的大咖们,已经取得了让人艳羡的成果。微博中的付费阅读、打赏等功能在15年就已经开始实施,初见成效之后,公众号也为自媒体提供了变现渠道。直播平台中的红人,获得的打赏,更是让人注目。

 

然而,企鹅智酷发布《2017自媒体趋势报告》显示,广告依旧是自媒体当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总调查数量的59.8%,并且另有15.7%的自媒体侧重于原生广告的变现。不可否认,广告依然是自媒体变现的重中之重。

 

避坑第四弹:选择真的合伙人

 

在自媒体创业的路上,只有好的内容,以及坚持努力的精神,也许最终会成功,但过程相当漫长,尤其是在自媒体格局已经形成的当下。所以,寻求在渠道拓展方面合伙人,组建团队共同运营成为互惠互利、快速成长的捷径。

 

然而,利益不合造成分手的戏码,在不断警示着自媒体人——合作伙伴选不好,最终结局就是分道扬镳。

 

绝活传媒认为,全平台的社交营销概念逐渐在形成,发展热度持续上升,因此,在2017年多元化营销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资料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