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科学的视角看不同企业、地区发展差距的原因


从管理科学视角看不同企业、地区发展差距的原则

胡占华

一个企业和地区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出现问题和不断解问题的过程。经济将近十余年的网络搜索跟踪与十年前不同企业、地区发展差距,从管理科学视角总结分享给大家。

十年以前笔者大约走访过国内68个城市地区和北京将近二百家中小企业,经过十年以后网络搜索追踪观察情况如何呢?不同城市、地区发展变化迥异,北京写字楼里的中小企业五年生存率不到20%。十年生存率大约5-6%这样一个水平。究其原因:

第一、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问题导致不同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机构和企业竞争能力出现距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合理合法的资源配置往往是建立在以产权为基础上的资源配置,

胡氏社会资金运动图就是诠释社会资金如何在国家、地区、组织、股东、合伙人、居民个人等产权所有者之间实现资源配置的。在胡氏社会资金运动图中,政府、资源型资产、金融市场、企业、居民等资金运动单元通过一定的基于法律法规设计的制度安排通过资金运动实现资源配置。

胡氏社会资金运动图就是基于产权制度的公权力基于市场原则和政府职责配置资源性资产、其它产权财产和税收财政,其它产权所有人如企业基于市场配置资源性资产和其它产权资产,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供给与消费,消费实现后形成税收和财政收入、利润,资产所得,而后进行再分配税收、财政收入、利润、资产所得,以此循环往复。

但是部分地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资源错配和资源尽管正确但配置后管控能力出现问题导致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缺乏竞争力现象并不少见。

这反映出一个问题即:部分地区在配置资源领域和资源配置后管控过程中 不知道如何做正确、正确配置后不知道如何让资源有效率的发挥作用。

无论是营利组织还是非营利组织,都处在内外部变化的环境之中,组织要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要因应内外部环境变化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沟通、决策等管理职能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以满足目标顾客实现组织目标。外部环境可以适应、把握,内部环境则要科学管控。
胡氏组织内部管控模型既可以是一个企业、组织,也可以是地方政府、地区组织、国家、跨国组织的内部管控模型,在实施市场配置资源和有效政府管理决策方面,企业如何实现各管理职能的内部管控最终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实现组织目标,政府如何把权利放在制度的笼子和预防权利寻租,可以参考模型中的审计控制红线和监视控制红线,政府监管市场经济特别是维护产权、资源所有人利益也可以从这个模型中得到启示。
第二、不同中小企业出现短命鬼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相当多企业在选择项目投资时期就存在问题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没能把握企业持续经营的驱动力因素:

第一、技术驱动。无论是新产品研发还是产品升级、产业升级、基础都是基于科技创新,都属于技术驱动范畴,技术驱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比如我们熟知的微软、苹果、华为等都是典型的技术驱动促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范例。

第二、成本驱动。企业想在市场竞争环境生存发展,首要的是活下去问题然后才是活法问题 ,因此成本驱动是看家本领,我们发现不少企业有好的技术也不乏市场前景和风险投资支持,却由于没有好的成本管理不是基于成本驱动而是太富于理想主义色彩和大手大脚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甚至销声匿迹。

第三、质量驱动。无论中国市场还是外国市场大部分市场告别供给短缺需求饥饿时代进入供给过剩需求选择时代,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车开久了就可以看出质量,人处久了就可以看出素质就是这个道理,在消费者主权时代,好质量是生存的基本前提。

第四、品牌驱动。好品牌是以好技术和好质量认知基础之上塑造出来的用户体验。以汽车为例,有研究显示,在让一般百姓选择熟悉的汽车标识中,大部分都对跨国公司品牌具有广泛的认知而对国内品牌标志比较陌生,这是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和认知印象,还没到用户体验阶段国内品牌就在这个阶段处于明显的劣势。

第五、用户体验驱动。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企业都不会持久存在下去,无论你对自己的技术多有信心、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多有把握,对自己的产品价格多有竞争力,起决定作用的是消费者是否买单。那么用户体验和用户服务就非常重要。

第三、从不同地区政府网站视角看,经济发展不同地区的地方网站关注焦点反映政府和媒体关注的重点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地区关注的重点过于倾注在领导活动的报道上。

从管理科学视角看,人力资资源是第一资源,不同地区和企业发展的差距主要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展和利用上,再者就是个别企业和地方解放思想的立足点有的出现偏差导致发展出现差距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