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来看,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这种比较优势的贸易理论,其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与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所需要的假设条件相差较大,由此也形成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今的世界贸易已不局限于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之间的交易,而是表现为多国贸易和多种商品之间的交易,由此使国与国之间在商品生产上所体现的相对成本优势,表现出较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特征。就中国而言,目前中国对于发达国家的贸易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相对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较大份额,其一方面使得中国对外贸易所获得的利润水平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更多地仅表现为国内丰富劳动力的货币化过程;另一方面,也使中国对外贸易面临国外较大的竞争压力和反倾销制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来临,这种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依托的对外贸易优势是不可以持续的。
第二、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一般建立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差异的基础之上,而从全球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国与国之间在国际贸易方面所表现出的相对优势,不仅体现在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方面存在的相对差异,而且还表现在由于资源和技术禀赋不同所形成的相对差异,其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出口大量的初级自然资源形态产品或者附加廉价劳动力价值、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廉价工业品,而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鉴于部分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低廉性,由此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以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出口贸易,具有较大的不可持续性。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多年来,中国除了基于丰富劳动力优势而发展的对外加工出口贸易之外,随着重化工业的持续推进,中国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出口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良好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不可再生资源的出口,也使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资源瓶颈约束。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步减少,这种“自然资源+低价劳动力”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也是不可持续的。
第三、从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所依托的两国之间商品生产相对成本不变的假设条件来看,在经济货币化和自然资源货币化共同影响下,国与国之间商品生产相对成本呈现出较大的可变性。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劳动力成本正面临着较大上升压力,由此使中国以廉价劳动力为依托的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第四、现代运输工具的发展,使各国贸易在地域上拓展至全球,运输费用的高低成为决定一国对外贸易相对优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石油等燃料费用的大幅度提高,运输费用在一国商品出口成本中所占比重出现了大幅度提高。从中国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中国出口贸易多数表现为廉价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相结合的大宗商品,而出口地域多数为距中国较远的欧美国家。在国际运输费用大幅提高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正面临着较大的运输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