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服务本土、支农支小的村镇银行如何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这是决定村镇银行未来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自2008年以来,我所供职的晋城银行发起设立七家以"太行"冠名的村镇银行,以向下、深扎为主线,对破解此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探索。最近我去了一次安徽亳州,就亳州药都农商银行开拓线上、线上与线下结合做农贷业务的做法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深受启发。在此,就太行样本和亳州样本做一解析,供普惠金融事业的同道参考和批评指正。
一、太行样本
太行精神是一座富矿。习近平同志2009年瞻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时强调指出,要结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锤炼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守党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段话,尤其是"四个始终保持",对理解太行精神的内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我曾于2010年12月写过一篇短文,《论太行精神与草根银行》,对弘扬太行精神、办好草根银行做了一些思考,在网上有一些传播。在我看来,太行精神的内涵可概括为三个要点:一是人民性。就是党和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鱼水之情。著名抗日救亡歌曲《在太行山上》,生动地反应了一幅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舍生忘死为家国的壮丽画卷,可视为对太行精神一种最直观的表达。这首歌曲,据考证,就诞生在太行山南端晋城市辖内的陵川县。二是坚韧性。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战天斗地、勇往直前,这些优秀品质可概括为“坚韧”二字。在太行山区,古往今来这方面的传奇太多了。比如愚公移山的故事、精卫填海的故事、女娲补天的故事,千百年来,在晋城及其周边口口相传。愚公移山涉及的就是太行、王屋二山,王屋山在晋城相邻的河南济源境内。再如红旗渠的事迹、大寨的事迹、申纪兰的事迹,也都发生在太行山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晋城辖内陵川县的锡崖沟挂壁公路,以数十年艰辛人力在山腹间劈山凿岩而成,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太行精神的坚韧元素,被评为“新中国60年地标”之一。三是辐射性。对中国革命来说,太行精神更像是一个火种。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八路军奔赴山西前线,在太行山点燃了抗日烽火,建立起华北最大的根据地。随后太行根据地又扩展到河北、山东,使华北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在赶走日本侵略者之后,太行人民又全力支援解放战争,大批的南下干部走向全国各地。近年来晋城对长江支队革命和建设事迹的挖掘,就是一个小小侧面。
村镇银行是典型的草根银行。2008年11月4日,晋城银行在陵川县设立了太行村镇银行,之后又先后在山西的汾西、高平、交城、山阴、侯马、中阳设立村镇银行,统一冠名和主打品牌就是"太行"二字。截止目前,七家村镇银行总体上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实现了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团队和业务共成长,在山西省内有良好口碑,在全国村镇银行领域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山阴县太行村镇银行、交城县太行村镇银行、高平市太行村镇银行,在当地金融支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处国家贫困县的汾西县太行村镇银行,是全国资本金最小的银行,以其坚定的定位和坚韧的坚持,弹奏出一曲最真的梦。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深深体会到,村镇银行服务的对象是弱势群体农民、弱势区域农村、弱势产业农业,没有一腔大爱是不行的,没有一种精神是不行的,一定要带着感情办银行,村镇银行才有未来,才有生命力。而太行精神正是这样的一个利器。
办好村镇银行,一定要有草根基因。太行精神就是这七家太行村镇银行的基因。站在2017年9月这个时间节点上,回顾过去的九年,我们深知从太行精神富矿中汲取营养的重要性,它让我们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有了张力,生生不息,活力无限。概言之,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着力点:一是扎根。对客户充满挚爱,在平凡的工作中不嫌小、不嫌远、不嫌烦,通过“短、急、频”的个微小业务寻找到自身成长的快乐。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必须与客户近距离、高频度、深层次地进行接触,建立起血肉相联、鱼水相依的密切联系。作为草根银行,就是要成为草根客户中的一员,心连心,手拉手,共命运。二是公益。村镇银行的事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特征,并非单一地追求商业利益。由于客户定位、区域定位、产品定位的特殊性,其经营行为客观上具有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功效。作为村镇银行的一员,工作是辛苦的,但使命是光荣的。兼具了利润功能和社会责任功能的草根银行,也一定可以活得更长久,更具有蓬勃发展的可持续性。三是艰苦奋斗。草根银行的业务是一种低端业务、劳动密集型业务,工作劳累而收入回报有限。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更多地在精神因素而不是学历因素。没有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学历再高也是做不好的。必须以艰苦奋斗为荣,面对困难坚韧进取,愈挫愈奋,百折不挠,才能够把村镇银行办好。四是清廉自律。要建立和巩固与草根客户的鱼水联系,缺乏清廉自律是做不到的。太行人民拥护共产党、八路军,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性是分不开的。强调太行精神,对构建清廉、合规的授信自律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对村镇银行尤为必要,因为巨大的草根性客户群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各种情况都可能遇到,如果银行人员的职业操守不过关,很可能被腐蚀掉,从而给草根银行的事业带来损害。
综上,扎根、公益、艰苦奋斗、清廉自律,这四点可视为弘扬太行精神、办好村镇银行的“草根基因”,是我们九年来取得一些成绩的重要法宝,是我所说的"太行样本"的内核和底色。
二、亳州样本
亳州是历史名城。商汤建都于亳,曹操出生于亳,号称药都、酒都。我到亳州,药都农商银行的同仁问我,这边的几家村镇银行状况欠佳,办村镇银行到底有没有前途?我讲了太行样本。但总体上还欠说服力,这问题不易回答。当我对药都农商银行的作法深入了解后,有了进一步的答案。这答案就是:向药都农商银行学习,用金融科技利器,把村镇银行服务本土的比较优势与互联网时代链接,不忘初心,与时俱进,把亳州样本尽可能地在村镇银行事业上进行复制移植,这样村镇银行就有前途,就会有活力。
亳州药都农商行的农金易贷项目,历经两年谋划,于2016年7月14日试运行,8月31日正式上线,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这个项目的基本逻辑,就是用科技驱动,靠数据决策,以银行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为操作介质发放贷款。在项目启动之初,面临两大制约性问题:一是仅靠内部的人不行,需引入智囊。二是仅靠自身的数据不行,需整合当地政府。针对第一个问题,该行请到了业内著名实战型大数据专家赵国庆先生,一切困难迎刃而解。通过贷前准入、信用评级、实时风控、贷后预警四大模型构建,可以实现给每个客户画像,多维度分析客户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和授信可行性。用许绍普董事长的话说,赵国庆不是人,是神,做工作无比投入,对事业无比专注,其精力无比充沛,对梦想无比执着。针对第二个问题,该行大力支援亳州社保卡和智慧城市建设,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亳州市信息局,将公安、税务、工商等48个政府部门的数据整合在了一起。目前在亳州农商银行用于决策的数据有四大块,包括自身数据、省联社核心系统数据、政府数据、“黑名单”等第三方数据,四流合一,波澜壮阔。其中政府数据精准度高,是最宝贵的数据资产。张亮行长说,在科技驱动下,用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与时俱进地服务地方经济所需,才是地方银行发展的“王道”。在我看来,对本土化政府数据的整合,是亳州样本中一个最重要的亮点。
张伟董秘反复强调了亳州药都农商银行实施大数据战略的一些独有的先决条件:一是发社保卡积累了大量潜力客户;二是主动支援智慧城市建设掌握了政府数据入口;三是手机银行获得了极大发展;四是药和酒为主的链式产业结构;五是强大地推团队支持的O2O运作模式;六是极重视客户体验的接地气的产品;七是智能化的运营和催收;八是要符合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在亳州样本中,人是被机器指挥的,或者是指挥机器的,效率是靠数据跑起来的。虽然不同的银行在发展基础上有差异,但亳州农商行的转型思路是可学的,其O2O模式的大数据化实践,代表了互联网时代区域性银行一个重要的前进方向。
三、几点启示
太行样本的核心是精神原子弹。亳州样本的核心是科技核武器。二者共同点是基本前提一致,战略方向坚定,即:不忘初心,支农支小,扎根本土,务实创新。深思这两个样本对村镇银行发展的启示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村镇银行是一项播撒爱的事业。要用爱心,用文化,去凝聚团队,去服务客户。要有一种精神,要有一股子气。这样才可以在困难格局下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第二,走数字普惠金融之路,或为村镇银行的宿命。科技驱动,数据决策,这样的大趋势,再加上服务本土、支农支小这样的固有基因坚持,持续推动基因变革和升级,就可以拥有灿烂美好的未来。
第三,村镇银行是一个伟大的制度设计。在我看来,其伟大处就在于,在顶层治理上突出了监管引领、主发起行支撑、民营资本促活三大支柱,在此稳健审慎进取的大格局下,以限定区域的有限牌照形式,努力破解金融趋利性和三农弱质性的矛盾。这个题目虽然是历史性难题、是世界性难题,但村镇银行阵营已经做了大量艰辛探索,一定会有所成就。
最后,预祝本次发展论坛取得丰硕的成果!祝村镇银行事业在中国梦想伟大实践中留下更加坚实、更加亮丽的足迹!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