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文化遗产保护要兼顾城镇化效益
在真实、完整保存文化遗产的同时,能否有效提升社会认同与民众福祉;文化遗产在作为历史记录者的同时,能否成为当下的积极参与者,甚至未来的先锋指引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提到,文化遗产保护有四个“好”需要兼顾:文物本体保护好、周边环境整治好、经济社会发展好、人民生活改善好。“文化遗产保护首要注意平衡保护和利用。”苏杨表示,“先知禁区再造新区,文化遗产保护好首先要让市民受益,如果没有让市民受益,文化遗产不可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在苏杨看来,文化遗产事业可以与时俱进,如法国历史博物馆的时装秀,把博物馆变成城市多功能的高品位文化平台。“文化遗产保护还可以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统筹利用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来实现产业升级,当经济效益与文化遗产保护程度相挂钩,则会形成‘全民共抓大保护’的局面”。
▌小城镇建设要保护好利用好小城镇优势
小城镇之所以能够成为城镇,有其历史的和文化的积淀,无数小城镇荟萃在一起,构成了璀璨的中华文化,这是小城镇的独特优势。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善于发现、挖掘每一个小城镇的亮点,保护好、利用好,让它们成为小城镇的名片。
杭州市在湍口镇召开现场会总结“湍口经验”,其实这一经验也值得全国各地参考学习。湍口镇原来是一个无人知晓的普通小镇,即使有温泉这一自然资源也未能好好利用。几年来,当地确立了温泉兴镇、旅游活镇、开发富民的目标,将山里的温泉引入镇区,全力推进温泉小镇建设。现在,游客们行走在湍口,宛如穿梭在一幅幅诗意画卷中,有乡愁记忆的街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有历史底蕴的节点、有文化内涵的院落,充分地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找准定位,才能建好特色小镇
某种意义上,特色小镇概念的提出是对当地城镇化经验的总结,以适时引导更高质量的城市化建设。
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并非不存在已融入城市体系的小城镇。比如,大城市周边或旅游、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小镇,也可创建高质量、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但在城市化发展水平仍较低的情况下,大多数中西部小城镇还缺乏“特色”起来的基础,功能定位也不是生产性的,而是生活性的。
具体而言,在农业型地区,小城镇的主要功能是一种集市经济,主要服务于地方性的农业生产及社会交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乡统筹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小城镇在为农村农民提供较好公共品供给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医疗、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提供了落脚点,方便农民均等地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
因此,中西部小城镇建设应定位为提供一般性的公共服务,小城镇建设也应是基础性的,主要是为无法进入大城市的农民提供并不算差的退路。在缺乏基础条件的情况下追逐特色小镇建设,既无必要,也不符合农民需求。
动态
▌发改委出台《方案》 228个景区纳入红色旅游景区建设
11月17日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消息显示,国家发改委于近日正式印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围绕2016年印发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目录》,共确定228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根据方案要求,此次支持的对象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的新增景区以及已经纳入一、二期名录的部分重点景区。此次《建设方案》提出,重点建设的范围包括红色旅游活动所必需的旅游公路、景区内的步行道、露天停车场、供电线路、供排水线路、旅游厕所、消防安防设施、垃圾污水收集设施、展陈场馆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必要的环境整治也将纳入建设当中。《建设方案》实施年限为2018-2020年,项目资金由中央、地方共同承担。
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方案》全文↓
▌福建农信十举措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金融血液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重点任务,加大金融供给,加快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大力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实体经济发展,为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举措一: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支持发展优势产业。支持发展品牌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
举措二:大力支持乡村三产融合
支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支持乡村新业态发展。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
举措三: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发展绿色信贷“1357工程”。
举措四: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支持“百镇千村”建设工程。支持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打造。支持乡村旅游富民行动。
举措五:大力支持乡村脱贫攻坚
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实施金融扶智行动。
举措六:大力支持乡村产权改革
支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支持农房等财产权盘活和租赁住房试点。助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举措七:大力支持乡村能人兴业
支持乡村致富带头人发展。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支持乡村能工巧匠发展。
举措八:大力支持乡村科技升级
支持智慧农业发展。支持农业科技运用。推进乡村移动支付普及。
举措九:大力支持乡村基础改善
支持乡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乡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改善乡村社会公共服务。
举措十:大力支持乡村诚信建设
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开展农村信用共建。推进金融知识下乡。
▌中山市财政6000万支持特色小镇建设
今年以来,中山市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自1月份确定第一批18个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后,今年前10月,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已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6.15亿元。
记者从中山市发改局了解到,目前特色小镇相关项目的建设正稳步推进,市财政拨出6000万元,对建设进度快、成效明显的特色小镇予以奖励。
据了解,目前第一批市级特色小镇计划今年将签约引进企业50家。《实施意见》提出了相关激励机制,明确在用地、财政、项目、融资、人才等方面对特色小镇给予政策支持。此外,市发改局副局长刘登透露,今年市财政已预留6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对于建设进展快、质量高、成效突出的特色小镇,市政府将给予一定奖励,以推动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实施意见》中也提出要建立退出机制,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特色小镇会被“黄牌警告”,甚至退出创建名单。
▌湖南新邵县打造低碳特色小镇
11月18日,第三届中国低碳技术成果交易博览会(简称“第三届碳交会”)在深圳成功举行。本届碳交会上,湖南邵阳新邵县政府与灏缘公司共同投资的“中加低碳特色小镇”项目,加拿大灏缘科技有限公司与海丰县灏缘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小漠低碳特色小镇”项目进行了签约;此外,中外联合认证(深圳)有限公司与灏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签订“建立碳产品认证”合作协议。三个项目的落地签约,成为本届碳交会的重要成果。
▌江西新余市敲定第一批8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日前,江西省新余市确定培育第一批8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建制镇类5个
罗坊生态循环农业小镇
双林夏布小镇
河下渔仙小镇
水西光电小镇
洋江龙舟文化古镇
创新创业平台类3个
分别为分宜麻纺小镇
下村储能小镇
高铁新区中医药养生小镇
▌湖南省常德安乡:大平台助推乡村蝶变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乡村蝶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搭建了五大平台。
1.入列“五大会战”平台。在年初的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乡村蝶变”已作为全县五大会战之一被正式提出,表明乡村振兴成为县委的五大工作重点之一。
2.纳入党建例会平台。随着“乡村蝶变”会战推进,乡镇党委书记工作月例会逐渐成为基层党建、工作调度、考核评比、工作交流的综合性平台。
3.成立“三大”投资平台。该县创新建设主体新成立了农投、文旅投、环投三家平台公司。
4.筹办乡村旅游系列节会平台。2017年该县依托农业优势资源,按照“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开发思路,该县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农业产业园。
5.创建体育运动休闲特色镇平台。2017年8月,安乡成功申报了全国体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
▌山东东营垦利计划打造20个田园综合体 让乡村“绿富美”
记者从垦利区获悉,该区计划打造20个田园综合体,总投资约7.5亿元,总规划面积7万亩,目前已开始实施。该区将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内容,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区为开发单元,引导村庄、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通过开发建设,让乡村更加“绿富美”。
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具体项目↓
▌贵州遵义拟在3年内建成125个美丽特色小城镇
日前,记者在遵义市住建局采访获悉,该市拟在3年内,建成125个美丽特色小(城)镇,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据了解,美丽特色小(城)镇将按照AA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旅游类特色小(城)镇原则上不低于AAAA级景区标准建设。此外,将突出特色,尊重小(城)镇自然生态、历史文化遗存,按照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对特色小(城)镇的风貌特色、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规划,注重借景山水、巧用田园,体现纯朴的乡村特色,坚持地域人文特色。
为此,遵义将连续3年重点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每镇每年综合统筹争取上级项目投资不低于2000万元,并对特色小(城)镇进行帮扶,每年抓1—2个项目,年帮扶项目投资不低于200万元。
▌江苏无锡高新区与光大银行签特色小镇建设合作协议 金融支持物联网小镇建设
物联网小镇建设迎来金融助力。日前,江苏无锡高新区与光大银行签署总规模达200亿元的特色小镇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逾20亿元的物联网小镇基金,为物联网小镇建设提供信贷、投资等全方位金融支撑,进一步提升无锡高新区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助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