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团聚竟然成为了今天中国的普遍现象了!


 微信团聚竟然成为了今天中国的普遍现象了!

 

-----一位朋友说自己儿子中秋节没有回而十则自己小家去旅游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碰到一位朋友,他说中秋节这天没有等回自己的儿子;所以孤独过中秋。谁知十一竟然提前告诉,说他一家三口要外出旅游;所以也不回武汉了。他说中秋他遇到好几个这样的朋友于是聚集在一起谈中秋节说这本来是中国人的团圆节而且今天我们社会已经将它定为一个正式的假日了。但实际却是团聚越来越难了,因为连我们这些人见到的家人竟然大都是微信团聚;因为子女忙而且不在身边的是普遍现象。大家说以前中国人的根那里总是围着绝大多数人,所以天南地北的家人永远只是少数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中秋节虽然是绝大多数亲人在团聚;依然通过它怀念还在远方的亲人。而如今我们社会的根这里除了两老,大概也没有什么亲人在身边了;虽然也有的赶回家与父母团聚,但如今能团聚的竟然却只是少数人。因为在天南地北的多数亲人中,能顺利团聚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这些朋友说大家竟然都只是在微信上才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这难道不是新的中国社会的中秋节特色吗?

  是啊!以前我们社会是就业与户口一致,所以就业肯定与住的地方不远;再加上我们社会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所以夫妻两地的肯定是少数。而今天我们社会到处流动没有界限,只要是有关系就能就业。即使是体制内单位的公开招聘,有关系的人也同样能通过临时工的身份而就业。至于体制内的项目,更是通过关系而分级承包;所以任何干活的人全部都是关系之内的人。再加上我们今天的户口与就业居住都没有关系,所以我们今天的人几乎是绝大多数人在流动中就业。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如今留在根旁边的人几乎没有;这就是如今即使是有正式的假日,而真正团聚的大家庭实际并不多;这就是关系就业的社会实际团聚竟然是越来越难了。

  虽然实际团聚越来越难,但信息化的社会竟然使中国人聪明地在网络团聚了;这就是今天几乎绝大多数大家庭都建立了微信群的原因,因为我就亲眼见到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通过微信群与想念的重孙子交流的现实。而这就是我们今天社会的进步,天南地北甚至国内外的家人竟然随时能通过微信群交流;相反这些人如果真的走到一起,竟然依然还是各人玩各人的手机;因为今天的人已经不会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了。如我家就是如此,在微信群里大家热闹地很;可春节吃年饭坐到一起,依然还是各人玩各人的手机;基本上不知道面对面说什么,所以饭吃完就急忙各自开车回自己的小家去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如今假日急忙回到老人身边的都是没有成家的年轻人;而成家后的人基本上只顾自己的小家,这就是如今中秋实际很难真正大家庭团聚的原因。

  我中秋节坐公交车从长途汽车站经过,发现这赶车的没有拖家带口的现象;除了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外,见到最多的还是在外求学的学子。昨天我从长途汽车站路过,依然发现的还是这样的现象;尤其是职业技术学院这里更是拥挤,因为这些没有成家的年轻人需要赶回家去。而成家的年轻人,则基本是以自己的小家为中心了。这说明中华文化的团聚观念在转变,因为微信群里实际经常见面;而这规定的佳节并不是中华文化的熏陶,充其量只是一个假日而已。因为不少年轻人只是把它当成放松看表演的假日,根本无法体验“团圆就是最好的中秋”的中华文明精髓。

  虽然我们社会的确是呼吁大家不忘亲情,回家过节就是亲情团聚;但实际天南地北,真正回家团聚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这也是我们今天竟然有的人连春节都不回家,更何况这中秋更不容易;这就是我们今天大家庭也都是通过微信晒出自己小家的中秋幸福的原因。

  有人说与家人团圆是每个人、每个家庭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其实不然,因为今天赚钱才是硬道理。在贫困中团圆,大概不再是中秋亘古不变的主题了;因为令别人羡慕的不是团聚而是财富,这才是今天不少中国人普遍的美好愿景。虽然我们的中秋节文化历史悠久,庆祝形式依然多种多样而且多姿多彩;但在农村越来越凋零的现实情况下,人们已经改变了月圆人圆的观念了。正因为如此,所以今天绝大多数人对传统节日的感悟就是放假;这也成为了今天的中国人的心理概念。我们竟然只能通过手机而实现团聚,我们还能放下手机吗?这就是我们中秋节不少老人孤独,而国庆节同样如此;这就是我们今天还没有改变的只有春节了,这就是不少年轻人拖家带口回家团聚的观念没有变,而其它的节日再也不必奔波了;因为微信成为了我们每天能团聚的工具,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