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已经开始了大半,夏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当炎热的天气到来时,也会盼来游泳行业的高潮期,对于家长和宝宝来说,夏季游泳是去暑的好办法。但伴随着去暑的好处,游泳这项运动也有可能会带来不可测的危险。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中国每年有5.7万人死于溺水,儿童占总人数的56.04%,这样的数据让溺水“一跃”成为儿童意外的头号杀手。2014年有个帖子很火——《几乎所有父母不知道的孩子溺水迹象》。该帖子称,孩子溺水很多时候是直立在水中安静地死去,而不是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会挣扎、呼叫,或平躺、俯卧在水中。有的大人因为认知有误差,甚至孩子就在身边命垂一线,却浑然不知,错过了救援时间。
帖中描述:没有任何呼喊,孩子“直立着”溺水了
和B(代称)两位妈妈正坐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聊天,时不时瞟一眼身旁的泳池,几个孩子在泳池里玩耍。其中一位妈妈的丈夫就站在泳池边盯着,看着水里的孩子们。
这时候,C妈妈带着小C也来了,小C跟其他孩子一样进了泳池。
过了一会儿,C妈妈眼光异样地盯着泳池中央,忽然大喊起来:“小C!你还好吗?”当时的小C身体垂直站在泳池里,头露在水面外,睁着眼睛,眼神却显得很迷茫。
小C没有回答妈妈的问话,C妈妈一看不对劲,马上跳到水里把小C抱上了岸。上岸后的小C猛地吐出了一大口水,像打嗝一样响亮,随后便开始哇哇大哭。
此时,大家才彻底明白过来:原来小C溺水了!由于没有听到任何呼救,虽然当时泳池里还有不少人,但大家都没发现孩子有什么不对劲。
实地探访:大多数情况喊不出来,主要因为情绪太紧张
“来游泳的小孩子分为会游和不会游的,一般会游的孩子,即便呛了水进去,也能慢慢浮到水面上,手拍一下,脚乱蹬一下,弄出点动静,很容易被发现。而不太会游的孩子,一旦喝到水,会很紧张,肌肉变得僵硬,喊又喊不出来,这时候就很容易发生意外。”
大部分救生员表示,游泳馆里基本上没什么大事故发生,大多是遇到点小问题拉一把。万一发生溺水,救生员会在第一时间救援。一般的轻微溺水,把水吐出来,休息一会儿就好了,严重的则需要掐人中或人工呼吸。
专家解析:“无声的溺水”往往发生在呛水或扑腾之后
孩子头露在水面外,眼睛睁着,这种情况下是怎么溺水的呢?
根据专家判断,孩子应该是先经历了一个呛水的过程,导致大脑失去意识,随后才出现“直立”的溺水现象。刚呛水的时候,也许孩子也曾扑腾过,但可能因为时间实在太短,并没有引起周围人重视。
事实上,一般“无声溺水”发生在会游泳技术不佳的人身上,他们大多在水里有时掌握不好平衡。水中情况多变,水压、水流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尤其是初学游泳的小朋友,有时在能站得住脚的浅水区也会呛水。
还有一种情况是长时间憋气。有些人喜欢练习憋气,对自己的能力又没有准确判断,时间过长会造成脑中缺氧,从而丧失意识。
看了这里,也许有的家长产生“那就不游泳了吧!”这样逃避的思想,其实对于儿童溺水事件的正确反思不是逃避和远离,而应该是积极去面对。宝宝从出生就拥有着游泳的“潜能”,称之为游泳反射。这样的“潜能”如果不去激发,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消失。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宝宝在有“潜能”的时候去激发它,让它变成一项受益终身的“本能”。
当然,虽然宝宝生下来就拥有游泳反射,但是也不能盲目的去开发和刺激宝宝去做这样的反射,一定要科学的,用最正确的手段去训练宝宝。要选择专业的婴幼儿游泳教练去辅助宝宝学习游泳,也只有专业的教练可以最好的去保护初学游泳的宝宝的安全,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正规专业的婴儿游泳机构。
在所有婴儿游泳机构中,最好的选择就是亲子游泳。因为亲子游泳不同于其它婴儿游泳,不使用脖圈和腋下圈,并且是家长和宝宝同时下水,这在保护了宝宝骨质发育的同时也让家长和宝宝进行良好的亲子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亲子游泳可以帮助宝宝熟悉水环境,再加上专业教练对宝宝的正确引导,在教学中渗透和编排水中安全意识内容,让宝宝熟练掌握游泳技能的同时加强水中意识,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
蓝旗亲子游泳是国内首家3D空间设计游泳馆,拥有七大全程安全水质系统,确保水质一流、澳大利大权威课程体系、国际认证专业婴幼儿游泳教练员、绿色环保的有机儿童餐、欢乐无限的私人订制生日会、缤纷多彩的水下摄影、包罗万象的绘本馆,蓝旗致力于送给0-5岁孩子珍藏一生的财富——聪明的大脑,健康的体魄、自信的性格。
在日益渐暖的日子里,带着宝宝在蓝旗开启温馨的亲子游泳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