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与心得较量,美国赢了


   贸易摩擦逐渐升温,我们似乎会沉醉在过去40年的“经济奇迹”与“大国崛起”的主角光环之下。

  

  若不是商界总统Trump引发全球公认的疯子摩擦,我们还看不到我们与美国之间的差距。也只有Trump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政派人士做的处,表象缓和后不计后果的反击。

  

  或许,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美国人的“畏惧心”与中国的“科技芯”的较量。

  

  这场较量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已经宣告失败,被打压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兴通讯。而是我国的高科技产业的基础命门。

  

  这可能很难让我们这个控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荣耀,却在现代高科技领域的核心基础上无比脆弱的自己去接受现实。

  

  可是现实就是如此,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每年需要进口2300亿美元的芯片,并且连续多年位居单品进口的首位。然而这2300亿美元芯片,要么是被指定的,要么是我们不能自主设计生产,必须进口的。

  

  Trump这一手用芯片要挟我们,已经胜券在握了。原因在于产业链顶端的,基本都是美国公司:英特尔和AMD的CPU、英伟达的AI芯片、高通的手机处理器、博通的光通信、无线通讯等芯片。占全球份额约69%。而我们却仅仅只有11%,且大部分集中在电源,储存,逻辑,MCU,半导体分立器件的中低端市场。

  

  但对于稳定系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通信、医疗以及军事国防,国产芯片距国际一般水平差距尤大,完全依赖美国供应商。这样看来国产芯片高精度方面的替代,还需要漫长的积累。

  

  虽然全球半导体市场3200亿美元的规模中,有54%的芯片是出口到中国的,但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仅占比10%。全球77%的手机是madeinchina,其中不足3%的芯片是国产。Trump对“中国芯”的举措或许对全球半导体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可是,对我们确实整个高科技领域的又一次劫难。

  

  面对芯片这一命门,我们没有高铁技术的从容。没有太多的反抗的余地。

  

  这一场美国的“畏惧心”击败了我们的“中国芯”。同样也告诉了我们自主核心的重要,虽然不知道摩擦还会持续多久。但是警醒的相信不止炜寒一个人。

  

  或许有人还会说Trump是个疯子,但是这一手他做的真的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