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不是用心而凭交换!


 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不是用心而凭交换!

------一位下岗的朋友住院后无人看望而产生出的无限凄凉的感慨!

汪华斌

今天下午我到病房去看望住院的亲戚,意外碰到一位认识的朋友也在这里住院;就连忙去探望。谁知这朋友见到我竟然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说我是他住院以来第一个来看望的朋友。我就问他不的同事呢?难道同事也没有来看望吗?这位朋友说自从他们单位下岗后,同事们也就各奔东西了;根本没有谁还有心情联系同事,所以这么多年自己投入的人际关系成本实际就是一笔勾销了。这朋友说自己当年进单位时是最小的,所以任何同事的什么情都得投入;可是等到自己要收入人情之时,竟然整体下岗了。更可怜的是下岗后自己查出得了癌症,别说同事朋友不来往了;就是亲戚都纷纷躲开了,所以住院的他才无限凄凉。

我能体会这样的感受,因为去年我住院时通知了当年我救他命的乡下邻居;谁知就是这人也装聋作哑,不仅没有扩散我住院的消息;而且他自己也不来,竟然连电话也不打一个;所以当时我就写出了世态炎凉的文章;因为一个你救他命的人也能被你忽视,你还能指望酒肉朋友对你关照吗?然而出院的我又忘记了,竟然内心想起当年在武钢对我不错的组织部的朋友;于是联系我乡下的同学,想给大家送鱼过年。谁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因为人家根本就不领情,反而拒绝与你往来。后来武大的一位老师告诉我,说现在的人际关系不能用心;而是要用利益交换的眼光,这样你才能有朋友。你不能为别人带来光芒,别人又何必往你这里凑。所以用心去建立朋友的人最后只能是伤心,而用利益均沾的眼光去建立朋友最后只是利益多少的问题;因而不会伤心。

我现在才明白了为何改革开放后我们社会的人情世故越来越淡漠,因为亲缘关系早就被利益交换替代了;所以中华文化的人际关系也就彻底改变了。这就是说中国人古往今来由近及远建立关系,目的在于通过团结、和合、融洽的精神以获得众人的力量;然后来达成预期的目标。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才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文化。可改革开放后问候与观念更新了,那就是权利交换或利益往来成为了社会的主旋律;反而亲情关系倒出现了十分漠然,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六亲不认”的社会现象。没有人认为这是中华文化的倒退,反而以为是文化的进步而理所当然。因为与没有权利交换的人交往,令人产生“一次已嫌太多”的感觉;这就是今天同样“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中国特色。

为什么人际关系如此突变,主要就是中国人产生出了“人际关系是成功的催化剂”新观念。因为大家都追求成功,但到底是努力重要还是机会重要这是改革开放中的新认识;那就是成功等于机会而不是努力,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中勤奋并不能成功的原因;反而很多人不努力,但最后机会却造就其成功了。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什么是机会;是时代还是个人带来的。最后人们发现是我们这个大时代造就的个人机会,所以机会是个人带来的。如我们现在的提拔制度,是上级领导在党委会上提名定的;这上级领导就是你想提拔的机会。试想上级领导都不认识你,难道他(她)能在党委会上提拔你吗?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中国社会成群结队地往领导家里跑,那就是没有机会能不能自己创造机会;与领导结识就是创造机会的第一步。所以今天的中国人努力不是学习知识与技术,而是努力创造与领导认识或印象的机会。

说实在的话,这样的观念我也是今天才知道的;要知道当年我大学毕业就借到冶金工业部,所以副部长都认识;然而我没有这样的观念,反而与领导较真知识;所以我有机会也没有把握住。后来我在武钢公司全质办工作,当时一位大学同学留德回来没有安排;竟然委托我要与某领导面谈。结果我竟然真的促成了这大学同学与某领导一次面谈,也正因为如此人家马上提拔为处级干部安排工作了;而后来我受打击报复,竟然找这同学而被拒绝见面;这就是我的报应,有这么多机会却漠然置之;所以大家说我的朋友遍天下但却都是猪朋狗友,因为不仅不是我成功的机会;而且还有踩着我上去的人,自然我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正因为如此,如果获得了机会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因为在中国,人际关系这个催化剂应该是双方的心领神会的舞台。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今天的中国人特别善于人际关系。因为今天的中国人最大的本身就是借古讽今,如在古代人际关系方面水平较差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岳飞的军事才能非常高,但在人际关系方面不会变通;于是壮烈牺牲了。再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等在艺术方面才能非常高,但在人际关系方面比较弱智;所以只是出色的艺术家,却是非常失败的皇帝。在这样比较精通人际关系的发展中,我们今天的社会还能有人发展其他方面的才能吗?在大家共同踏上人际关系这个独木桥后,我们社会的人际关系还能是用心的产物吗?这也是我们的中国特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