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运作型公益社会团体对我国旅游类社会团体建设的启示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态敏感型旅游地而言,引入具有旅游项目经验的国际运作型公益社会团体,是解决旅游开发理念、技术、人才、资金、宣传问题的重要路径,对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社区参与能力、开展小众生态旅游活动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国际性环保社团在资金筹集与使用管理、人才聘用与培训发展、项目运作与机构合作、社区参与与能力建设、环境保护与宣教活动、科学研究与知识积累、旅游规划与产品开发方面积累的经验,值得国内旅游类社会团体学习和借鉴。
我国旅游类社会团体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面临着众多的发展机遇,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需求、服务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借鉴以大自然协会为代表的国际运作型公益社会团体的经验,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自身能力建设问题。加强学习型组织、服务型组织和创新型组织建设,全面提升获取资金、人才、知识、技术、信息的能力,形成资源整合、技术研发、创意管理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方能具备服务会员和公众的基础,才有生存之本、立足之地和发展空间。
第二,微观工作抓手问题。立足组织使命和愿景,研究会员和公众需求,明确本团体服务工作的主导方向,寻找具体抓手和载体,培育工作推进机制。重点针对会员个体需要但依靠自身力量无力实施的工作、政府和市场无法顾及的领域,通过创意策划转化为具体项目,借鉴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加以推行、督导和考核评价。
第三,社会信用声誉问题。深刻认识信用、声誉、品牌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于社会团体的特殊意义,在练好内功、注重实效、加强质量管理的同时,重视信息披露、公众参与与社会营销,积极参与公共决策、协调利益关系,提升在所在地的知名度、在旅游行业的美誉度、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更好地促进自身价值的实现。(首发期刊:李庆雷.运作型公益社团参与旅游地开发的实践及其启示[J].旅游研究,2018,1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