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2018”中俄战略演习背后有何重大战略考量
昨日,备受瞩目的中俄战略演习——东方-2018在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进入了战役科目演练的高潮。有文章形容,中俄两军数万铁甲辗压战场、数百战鹰冲入云霄,场面恢弘,气势冲天。
这次战略演习是俄罗斯史无前例的战略性演习,参演兵力超过30万,装备车辆3.6万台、飞机1000余架、舰船近80艘。
这次演习的“主战场”——东部军区楚戈尔训练场,没有一幢固定建筑物,是一个最接近野战条件的训练场。俄军诸多重量级装备几乎悉数在这里登场耀武扬威。演练中,图-95MC、图-22战略轰炸机、苏-35等精锐战机,连同俄军T72B3坦克、TOS喷火坦克、2S19自行榴弹炮、“旋风”火箭炮、道尔M2U和山毛榉M2防空导弹等先进装备都在演习中大杀四方,大显身手。
因中国军队的高调参演,俄“东方-2018”成了全球军事演习的一个大腕“明星”,各方都伸出自己的长鼻子意欲从中嗅出什么骇人听闻的战略考量。
演习不针对任何第三方,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外交辞令,几乎没有人会相信这种哄三岁小孩的把戏。
实际上,自8月20日中俄两国国防部宣布将在“东方-2018”框架下共同组织联合战役演练开始,外界就纷纷猜测它的背景与意图了。
引起外界格外注意的是这次演习的战役性质以及中俄军事深度合作、共同应对西方传统军事威胁的苗头。与以往中俄的联合军演相比,东方-2018加深了中俄军队在战役层面上的作战融合与共同对敌。
这种军事合作的势头也给中俄背靠背关系添加了一个准军事同盟的嫌疑。
不管怎么对外宣称,不针对第三方,但中国军队深度参演的俄东方-2018战略演习,都绝对有着自己背后谜一般的战略考量。
一、把中国升格为准军事盟友,形成中俄共同对抗西方军事威胁的格局,是俄罗斯集中力量对付北约和美国的军事进逼,避免陷入两线作战泥潭的一个关键招数。希特勒第三帝国的败亡,一个关键性的失误就是陷进了东西两线作战的泥潭。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在这种三国杀中,俄罗斯显然不想掉进这种战略困局。升格中俄的准军事盟友关系,消除两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敌意,这对俄罗斯而言,也更是战略急需,形势使然。
二、通过军事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中俄军事深度互信,增生两军共同对敌思想情感。两个国家的共同对敌,不仅需要装备、兵种的混编,战役战斗的协同,也更需要思想情感上的友谊与亲情。两军亲如一家了,高度互信了,才可能有着高质量的共同对敌与并肩作战。所以,军事文化交流也应成为演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中方参演部队抵达演习地域后,双方战地文艺小分队多次到对方营地演出,两军官兵和演员们同台演出,共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在欢歌笑语中增进友谊。
从野营村随处可见的用汉俄两种语言书写的标语,到两军官兵相遇时热情打招呼等细节,无不体现着两军的深厚友谊。这种思想情感上的力量,也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战斗力量和制胜因素。
三、在战略上配合俄军在叙利亚战场上的最后一战。目前,叙利亚内战已经到了最后一战的紧要关头。此刻,俄罗斯最担忧美国从其他战略方向抽调兵力增援叙利亚战场。仅凭美国在地中海及其中东地区部署的那点兵力,根本无法从地面介入到叙最后一战中。俄东方-2018战略演习高调引入中国军队这个靠山,就是想以此制造出中俄升格为准军事同盟的巨大声势,而给北约和美国在俄欧一线造成更大的军事压力,并迫使其继续增兵欧俄一线,而给叙利亚最后一战减轻军事压力,以创造更多的胜算。这可能更像一个普京的“声东击西”之计。
四、迎头痛击基辛格阴谋出来的离间之计——“联俄抗华”。前一段时间,尼克松的首席智囊基辛格又曾幻想着翻转他当年“联华抗苏”的战略,用于对付中国的崛起和中美的贸易麻擦。基辛格抛出这个战略,行的是离间之计,目的是挑起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相互猜忌、相互提防。这个离间计,实质在于“分中俄合力之势”,在于挑起猜忌,各个击破。只是基辛格想的美,可中俄也不会中招。这次中俄高调演习东方-2018,就是对美展示中俄军事深度互信,高度团结,迎头痛击基辛格的阴谋诡计,让其死心失望。
2018年9月12日论道书斋 胡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