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
这里,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这里,是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开放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带;这里英雄辈出,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时代开拓者。
他们是芸芸众生中的大浪淘沙者,却经受住了经济周期的考验,承受住了社会潮汐的冲击;他们,走在领域的最前端,在用自己独特的生命力,为行业发声。
长三角声音封面,寻找每一个行业的高光时刻,挖掘这个时代的独特故事。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带领大家走进长三角地区,寻找每一个领域的独特发声者,讲述长三角特有的行业故事。
▍本期嘉宾 ▍
他,是智能极客,
他,在寻找令人尖叫的感觉,
他,想要做出属于中国的“钢铁侠”,
穿上盔甲战衣,化身超级英雄,
这是他和外骨骼机器人独有的故事。
『精彩观点』
“在人工智能方面,我们与国外有很大的时间差距,但是我们具有后发制人的愿 景,我们想要增加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做到领先行业。
中国制造,需要突破更大的技术壁垒,掌握属于中国的核心硬件技术。
坚持极客精神,激情投入,坚持不懈,战斗在尖端技术的前线,为自己热爱的行业做出贡献。
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我们要利用好现有的创业土壤,发掘自己的兴趣,激发自己的内驱力,敢于不断突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李牧然
▍访谈实录节选 ▍
主持人:外骨骼机器人,它是怎样一个原理?如何实现它的智能化?
李牧然:这套设备,目前用的都还是比较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比如打开电源开关,它就会像人一样走动,但是在人体穿戴走动之前,我们已经提取了穿戴对象的基础数据,当穿戴对象穿上后,因为数据关系,它会根据这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断调整不断学习,直到越来越符合穿戴对象自己的行为习惯,专业上来说,比如在医疗康复方面,它可以达到一种精准医疗的康复效率。
主持人:“钢铁侠”,这套设备听上去还挺重的,穿上之后人怎么去承受这样的重力,还是它本身就自带动力?
李牧然:其实这套设备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重,还是蛮轻的,大概十几斤的重量,和国际水平相比,目前大概能做到国际上一半的重量水平。虽然它有一定重量,但因为在技术上,嵌入了人工智能的平衡算法,在研发时,也融入了一定的人机工程学原理,所以,它完全可以把自身的一些重量转移到地上,基本不会把力量压在人身上,因此也不会太吃力。
主持人:那么外骨骼机器人可以运用到哪些场景?
李牧然:除了帮助瘫痪人士康复的医疗场景之外,我们在做技术研发时,本身就希望它可以应用到其他场景,所以,在里面也嵌入了学习型的算法技术。目前来说,可以把它应用到物流、工业、甚至是飞机制造的环节等等。比如在物流方面,一件重物,一个人搬不动,但穿上这套设备,你就可以化身钢铁侠一样,力大无穷,很轻松地就把几百斤的重物搬起来。且这里面还有一个人文关怀的作用,比如人经常弯腰,对脊椎会有损伤,穿上这个设备,可以对这些重复劳动损伤人体的部位有一个保护作用,大大减轻受伤风险。目前阿里菜鸟都有合作,特别是在双十一的物流当中,可以大大运用。除此以外,在生产制造上也可以运用,不仅可以给人赋能,还可以缓解人的劳损程度。
主持人:目前国人对人工智能可能还停留在科技电影的层面上,但是美国、日本早就在应用了,我们和他们的差距远吗,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达到商业化的量产程度?
李牧然:不远,目前,在医疗上已经开始运用的比较广了,像北京、杭州很多医院都开始陆续试用了。未来我们还会增加养老场景,比如老年人穿上这套设备,在生理技能衰退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去登山,去跑步,可以让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也可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我们在商业化场景的应用来说还是比较早的,虽然相对于国外,有一定时间上的差距,但近几年,国家也在扶持这块,并且也在技术上给予支持,而且我们也有后发制人的愿景,我们想要增加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做到领先行业。在价格上,我们也希望做到人人能买得起。
尖叫科技要做的愿景还很大,现在虽然实现了一定的场景化,但全部实现人工智能的”生态化“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不过外骨骼机器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造福人类的项目,相信未来,更有所期。
主持 | 洪放
编辑 | 博安
图片 | 接力浙商&网络
栏目合作 | 电话&微信:19957136400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以下平台中搜索接力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