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四日(12):一路辗转到了法门寺


 西安四日(12):一路辗转到了法门寺

2019-5-2

躺下休息,忽然想起到乾陵。

我原先理想的设计是,先去法门寺,返回的时候如果方便并时间允许的话,去一趟乾陵。

法门寺是去不了啦,去乾陵倒是有可能。乾陵比法门寺近,也许还有车。

事不宜迟,背上背包快速出门,坐上滴滴径往西客运站而去。跟司机聊天,他说他老家在乾县附近,对那一带还比较了解。西客运站每天从早到晚都有车发往乾县,当然也有从乾县返回西安的车子。从乾县到乾陵不远,坐出租车很方便,也不贵。听这一席话,我就大大宽心了。

听司机说,昨天到乾县的人太多,买票排队都排到大街上了。我去的时候,没有人排队。买了票就直接进站,上车不久就开发。车窗外一派灰蒙蒙的景象,天是灰的,地是灰的,山是灰的,庄稼地也是灰的。与江南的青山绿水相比,这西北的景色实在单调乏味。进入高速不久,在汽车马达柔和的催眠中,我很快入睡了。

一个小时后醒来,已经到了乾县客运站。出站口围着一群揽客的出租车司机,我没有理会,径直往售票大厅走去,我要看看返回西安的车子最晚是几点的,这决定我随后的行程。一个男子从出站口就尾随着我,“去不去乾陵”,“不贵”,“很安全的”。我先没有理他,集中精力看时刻表。我还没有看清楚,那男子说,“回西安随时有车,最晚一班晚上七点。”我注意看了看他,小个子,黑黑的,目光游移,尖嘴猴腮的样子,一直在讪笑。他的样子有点让我反感。不过,他既然跟我走了一段,还给我提供了有用的信息,算是帮了忙,我就不好驳人家面子,就答应坐他的车。

上车问价钱,说是二十。应该是良心价吧。

聊了几句,知道司机姓张,是当地人。到乾陵不远,四五公里,十几分钟的样子。张师傅说,乾陵景区卖的是套票,包含五个景点,102元。五个景点游下来,有十五六公里,得五六个小时。景区提供的观光车要收300元,如果用他的车的话,只要150元。

我知道这里面有套路,一开始就回绝了他。我说我只想去看看乾陵,看看无字碑,石人石马,别的就不看了。又说,我本来是要去法门寺的,因为没车才来乾陵的。

司机一听,说法门寺也可以去的,返回再来乾陵也不迟。从乾县到法门寺40多公里,一个小时左右。包他的车过去,单程150元,来回的话250元。我一听动了心,跟他还价200元,司机同意了。看起来真的是有缘分,转来转去,最后还是要转到法门寺。

本来快到乾陵景区了的,转个弯,朝着西边的法门寺而去。

一路上,司机讲乾陵,讲法门寺,讲风土人情,讲历史文化,看起来他不仅是个不错的司机,还是位不错的旅游推广者。

这时我再看看张师傅,发现他其实并不怎么难看。重要的是,人是个好人,有热情,有耐心,干干脆脆,直来直去的,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

到了法门寺,司机问我是先付一半还是到时候一起付。我想我回程只能坐他的车,既然他愿意到时候一起付,那就这么办。我要是付了他一半,他遇到更好 的机会抛开我走了,那我就麻烦了。我这样想其实有点对人不信任,但那种情况确有可能。

进法门寺山门,迎面就是“真身宝塔”,法门寺最有名最有影响的地宫,就在宝塔下面。一侧的走廊有关于法门寺,真身宝塔,佛指舍利的介绍,不时有导游作讲解。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唐朝时正式命名为法门寺,香火最旺,盛极一时。因为存放着佛指舍利,法门寺在佛教界有着很高的地位。那时候国家举办重大法事活动,都要从法门寺奉迎佛指舍利到长安,一路设有馆舍负责接待,也有民间的商业活动伴随。明朝时开始建塔,塔高四十七米。清代以后法门寺开始衰落,仅存木塔,以及塔下一座小庙。抗战时期宝塔曾经倾斜,露出地宫一角。发现者死守秘密,没有让日本侵略者得知。一九八一年,这一带连降大雨,宝塔一侧坍塌,只剩半边立着。当地政府决定重建宝塔,这才发现地宫;打开地宫,又发现了舍利子。地宫有四重,每一重存有一枚舍利子,其中一枚是真身舍利,其他三枚叫“影身舍利”。“影身舍利”是玉石做的,用来保护真身舍利。发现佛指舍利之前,法门寺已经衰落,之后名声大振,成为重要的佛教圣地。

重修之后,地宫对外开放,接待参观。地宫中展示的是三枚影身舍利,真身舍利被保存在新建的合十舍利塔中,只有重大法事活动时才开放参观。

我进入地宫的时候有些紧张。周围所有的人,老人和孩子,着正装的和着便服的,都在默默念诵,都在叩拜。在那种肃穆的气氛中,我确实感受到某种神圣。一步步走下台阶时,我有些担心会不会受什么触动而形成信仰。我还没有做好准备,我的怀疑主义还很坚固。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挣扎。还好,我平静地走出来了。

围着宝塔转了三圈,感觉平静,舒适,充满。我每到一个地方都去逛逛寺院,甚至像今天这样专为逛一个寺院而大费周折,就只是为了这样的体验。这种体验不断加深,不断给人暗示,又促成一次又一次的寺院之行。我不太明确我的这种心理究竟是什么,它可能与信仰有关,也可能无关。

宝塔的后面是大雄宝殿。一座唐代风格的宏伟建筑,廊道里一排酱红色巨柱,得两三人才能合围。似乎只是一座建筑而已。没人烧香,没人膜拜,殿内殿外冷冷清清的。一位着酱色僧袍的老者坐在门廊下的圈椅里打着瞌睡,一只小猫在走廊上闲适地踱来踱去。

大雄宝殿背后有藏经阁,关着门,每个路口都立着“游人止步”的牌子。东边有个院子,有千佛阁,玉佛殿,都是新建筑,没有香客,没有烟火,只有几个游客在闲逛在拍照,整个院子冷冷清清的。

又返回真身宝塔,又进入地宫转了一圈。这一次,不再紧张了。

先前张师傅跟我说,逛法门寺只需要个把小时,我还很怀疑。我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小时都不到。

出法门寺山门,才知道整个景区包括法门寺和法门寺旅游文化景区,文化景区就在法门寺西侧的院子。进入院子,南边的阁楼 挂着“法物流通”的牌子,北边高台上的楼阁是法门寺文化展馆。又是法门寺地宫发现的各种展示,有佛指舍利,棺椁,各种法器,都是复制品,导游们的解说似乎也有衍生的性质。整个惊起到处都在刻意营造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但我觉得那种庄严和神圣已经被稀释了。

远远可以看到合十舍利塔,很想走近拍拍照的,但接近不了,只能遗憾。

我后来知道,法门寺地宫开启,发现真身舍利之后,就成为各方争夺利用的对象。“曲江”文旅集团得到了开发法门寺旅游文化的授权,投入了大笔资金。据说仅修建合十舍利塔就耗费数十亿。合十舍利塔建好后,真身舍利就离开了法门寺,被供奉进去。文化景区原先只包括法门寺西边的合十舍利塔和法门寺文化展区。文化景区与法门寺其实是毛与皮的关系,离开法门寺,文化景区根本卖不了票。后来,在政府干预下,法门寺和文化景区合在一起,门票涨到120。据说原先法门寺香火旺盛,收入不错。合并之后,文化景区每月给法门寺一笔固定收入,比之前少了很多。收入的锐减,导致僧人的流失。据说相比最高峰时期,法门寺僧人出走了五分之四。

法门寺原先只是座小庙,地宫开启之后,成为佛教圣地,进而成为资本逐利的场所。地方大官在此敬拜而得以升迁,财主们供奉佛祖而大发其财,各种传说甚嚣尘上,善男信女趋之若鹜。很长时间以来,法门寺因拜佛灵验而著称于世,也以烧头香,烧高香,认捐佛像而著称于世。这一切,其实都与资本的运作有关。包括我最近几年好几次看到的有关法门寺的电视节目,应该都与资本的运作有关。宗教本来是神圣的,也是纯粹的。但正是人们的这种单纯的信仰可以利用,于是就被资本盯上,将其改造成牟利的工具。

有利益就会有利益的纠纷。法门寺为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与曲江集团展开斗争;后来宝鸡市有关部门取代了曲江集团,成为新的管理者。原先的某些做法得到校正,烧高香,烧头香等现象大为收敛。资本的尾巴只是暂时隐藏起来,总有一天还会露出来。法门寺这样一块金字招牌,谁不想将它快速变现呢?

神圣的寺院成了名利场,我为此感到遗憾。不过,这对我没什么影响。对于宗教,我是没有任何功利的。我这样到处逛寺院,单纯为了体验某种安适和清静,世事的纷扰,名利的纠葛,一律与我无关。

走出法门寺时,我还是一样感觉安静,从容,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