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蒋勋说每个人的性格里都有一个林黛玉,一个薛宝钗,林黛玉在不肯妥协中死去,薛宝钗在妥协中圆滑生活,我不确切地知道她是否在这世故的处世中是否幸福,但大众都称之为是一种高超的生活哲学,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受人们称道的良好品行与学问。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时常不得不在对现实的妥协与内心的坚守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这种平衡间摇摆,便会充满痛苦的挣扎,有的人无法找到这种平衡,极端的可能会疯掉,甚至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文革期间,就是一次极其夸张而又确切的现实中,人性所经历的一次检验与实验,在环境和制度之下人的疯狂与良心的脆弱,其对恶的释放、人性的压抑,远比韩国导演金基德的《圣殇》更有冲击力,但我们很少正面去反思与总结这一社会与人性的灾难事故。
谈到情感与良心等层面,普通如凡夫我等,则学会在电影与小说中去寻找心灵的慰藉,然后若无其事地回到现实中去或苟且或麻木;而艺术家们则从这种挣扎与冲突的痛苦中汲取灵感的源泉与动力,经典的如《红楼梦》。当然,也并非所有的艺术都是冲突与挣扎的,和谐与圆满也会浇灌出美丽的艺术之花。但往往只有那种极度的冲突与悲剧,才更能打动人的心。
套用迅哥儿的名句,也说“挣扎!挣扎!不在挣扎中焚毁,便在挣扎中升华!”。
杂谈现实的妥协与内心的坚守
评论
2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