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校长的办学思想
思想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思想的内涵在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思”者,上为“田”,下为“心”,“心之田”;“想”者,上为“相”,下为“心”,“心之相”。《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第1194页)对“思想”的解释有三个义项:①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②念头;想法。③思量。我思故我在。思想如何,你对事物的判断就如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即是如此。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中认为,“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此处的思想是指通过概念的联系,概括地说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原理,或者表现为一系列观点综合的理论体系。
教育思想是教育者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等的思考和认识。教育理念是在思想提炼中自己对教育总体概括的核心概念的表达。例如,孔子的“有教无类”、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杜威的“民主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朱永新的“新教育”、叶澜的“新基础”等等。其他学者在谈及“教育理念”时常和“教育思想”混合使用的,此处教育理念界定为对教育思想表达的核心概念。教育思想是在核心概念统领下的一系列教育主张,进而形成的对教育理论高度、教育视野广度和教育相关要素深度的立体化表达。它是思想体系,不是零星的观点。零星的教育观点是形成系列的教育主张的基础,系列的教育主张从宽度、深度和广度几方面形成立体化、体系化的思想。思想提炼中的思想是指由核心理念演化而来的思想体系,不是日常话语中的思想意识和零星观点。
教育思想的细分是因人而异和因职位而异的。确切的说是因职业而定的。在办学思想的凝练中,有关于“教育思想”、“办学思想”和“教学思想”之说。思想提炼是要依赖角色位置的,笔者把基于“角色定位”的思想提炼取名为“角色定位说思想提炼”。这是因为,首先,角色决定人思考内容的定位、格局和策略。按照角色理论,角色对人的行为产生当然权力,即角色权力。角色权力会影响思考的内容。所谓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次,角色影响着人们的行动。从职业角色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最合组织需要和个人需要、最有效率的工作思维。在教育行业中,所有的思想都可以成为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终极目的是要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育思想的策略是要回答“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当下,有一个“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对“培养什么人”问题的强调和具体化。这几个基本问题是所有教育者做“形而上”思考时都要回答的问题。但是,教师角色基于课堂、校长基于学校、教育决策专家基于政策、教育学家基于理论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会出现多样性表达。教师则重在课堂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用什么样的课程培养什么样的人。教师会思考一些具体的标准,诸如,好学生标准、好教师标准、好课堂标准、好课程标准等,对上述系列化问题等回答就构成教学思想。校长在在提炼思想时,在目标层面,把凝炼校长的办学思想作为名校长培养的主体目标和主导任务,整个培养过程都以办学思想凝炼为主线,校长会思考诸如好学校的标准、学校的哲学体系、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办学体系等,回答“办什么样的学校”、“怎么办学校”等问题。
实现目标的方法与过程取决于目标的核心要素构成规律与相互之间关系。“思想”是名校长成长的一个核心要素。校长的思想主要针对办学思想,具体就是管理思想和教育思想,回答学校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的问题。校长办学思想的内涵是在对学校发展规律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办学的观点、主张乃至系统化之后形成的思想体系,包括办学思想的具体要素,如愿景、使命、学生观、教师观等。校长的办学思想成型需要经过从办学观点到系列办学主张、从系列办学主张再到办学思想体系的型塑过程,围绕名校长的培养目标和生成路径。
校长办学思想凝结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办学特色会打上校长思想的烙印。简单的说,校长留下的是特色、能带走的是思想。从职业角色定位来讲,办学思想只是对校长而言的,是办什么样的学校、怎么办学校的思想。教育思想是对教育者而言,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思想。校长的角色又分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对校长而言,有时说教育思想就部分等于办学思想。不同的学者对教育思想和办学思想分类也有区别。我的分类:校长的办学思想分为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教育思想回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管理思想回答“办什么学校”、“怎么办学校”的问题。层次分明,操作可行。
校长的办学思想是要在办学行动中通过实践检验的,好的办学思想会正确的指导办学实践,不好的办学思想会误导办学实践。检验思想的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能否正确的指导教育改革实践。从思想到制度,从制度到行动是校长办学思想凝练的过程,反之,则是思想指导办学实践的过程。检验一个校长做得好不好只要看其办学思想的凝练在实践指导中的程度。好的凝练是“三法”统一的修炼,即办学思想的“想法”与制度和课程体系的“说法”到办学实践的“做法”的统一。极少数教育家型校长能做到理想的完美统一,优秀的校长能做到较好的统一,有一定思想的校长能做到基本统一,还有一些校长缺少思想,基本不能达到三者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