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促进学生发展的校长核心素养


论促进学生发展的校长核心素养

 

素养,顾名思义,素质和修养。核心素养作为一个人的发展的特质概念是个舶来品,它由英文core competence翻译而来,也有翻译为关键能力。我国最早见于政策的文件是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文件中“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教育改革实践和研究探索的深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核心素养演化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方面内容。

校长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对应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而言,校长的核心素养即为校长办学的正确价值观、对待育人的必备品格和职责所在的关键能力。

   校长的核心素养是促进教师养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应目标的领导力。校长的正确价值观除了作为公民应该遵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外,更应该突出的是办学的正确价值观,价值领导力是校长的首要领导力。

校长必备品格表现为人对自我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校长的自我尊重表现在要自律、自主、自强、自信等方面。校长自律需要以身作则,校长自主需要决策主动和创新主导,校长自强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推进学校变革,校长自信需要办学思想的自信和教育领导的自信。

校长尊重他人表现为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和家长、尊重上级等。社会责任表现为校长办学的社会担当,要培养能为实现中国梦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校长的关键能力是领导教师等相关者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能力,即教育领导力。学生的关键能力是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的能力。校长的教育领导力是影响与学生相关利益人的教师、家长等提升学生适应发展的重要能力,主要表现为道德领导力(含价值领导力)和课程领导力。

校长道德领导包含校长的个人道德、人际道德、组织道德和社会道德四个层面,具体表现为校长德行、以人为本、领导替身和反思性实践观等。

校长个人道德垂范传播感染的力量。校长最大的德行是专业性,如果没有专业性,那是不道德的。因此校长应具有推动教师成为传播者、支持者和指导者的专业性。首先,校长要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让教师成为学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的前提是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文化的榜样。要成为榜样就要求教师言语和行动上具有示范性。教师的示范性源于校长的示范性,推进教师在言语上是追求真理的榜样、在行动上是学生的模范。其次,校长要推动教师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时政学习和学科发展前沿学习要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必修课。教师要懂得治国理政的发展规律、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特色理论和建设。第三,校长要促进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这就要尊重规律、科学指导。不尊重规律导致的结果就可能阻碍学生健康成长甚至会导致“习得性愚蠢”。校长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学生发展规律、学习规律和管理规律,在尊重和执行规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中渗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教育,追求中国梦的实现;在遵循家校合作与管理中渗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教育,追求美好生活;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中渗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教育,争做一个全面发展而和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校长人际道德表现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校长以前更多是关心教师教书的成绩,缺乏有效的道德领导评价标准。新时代,要让教师成为人们最羡慕的职业的前提是要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示范者和传播者。当教师的学识、品行都受人尊敬,政府给予足够的物质保障,让进入教师的行列成为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为,才有可能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没有高质量的付出哪有受人尊敬的收益。  

校长的价值领导领航教育发展的方向。新时代的先进思想文化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的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价值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不只是贴标语,而是需要校长从个人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模范,学校成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组织,引领社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区。校长和教师做到了,才能引导学生、家庭和社区做到。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的领导首先是价值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校长的价值领导是哲学体系的领导,顶层设计和文化建设是校长价值领导的重要内容。

   校长创新课程与规制领导传递组织神话。领导替身需要课程发展、制度保障和组织神话。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要从标语深化到制度供给,没有把坏人变好的制度和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要让核心价值要内化于心,外显于行,那就只剩下简单的说教了。走进广东广雅中学,你自然感受到脸谱式校园神话:生命活力的感召、生态循环的伟大,有机统一的和谐。仿佛张之洞先生“广者大也,雅者正也”在穿越时空如影随形的谆谆教导。“知识广博,品行雅正”无不渗透着历任校长的价值追求和对人才目标的期待。广雅历任校长的继承、创新和超越都贯穿着“务本求实”的和谐面相和“爱莲说”的组织神话。追溯根源,来自这里历任校长用与时俱进的博雅课程与规制保障教师能促使学生广博雅正。

校长系统化领导塑造共同愿景促进多主体发展。在社区道德建设中,校长要本着教育具有新时代生态、绿色、智慧、创新和发展的新理念来塑造共同愿景。 人民对青山绿水、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教育应该的责任。校长生态意识,要体现在对环境的保护上,绿色意识要体现在生态教育上,智慧理念要体现在管理的智慧上,创新要体现在教育的创新和学习的创新,发展的意识要体现在主体发展上,师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和家长的发展乃至社区的发展。